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运用劳动卫生学方法对天水车站气调库制冷工艺车间生产环境中有害物质强度、防护设施的排毒效果和车间生产环境气象条件进行了卫生学监测。结果显示 :在正常生产状态下 ,该车间卫生防护设施使用前后 ,车间空气中氨质量浓度分别为 8 83mg m3、7 80mg m3,为 1级危害强度 ,低于国家卫生标准 ,排毒效率为 11 6 6 % ;在出现氨泄漏时 ,该设施使用前后 ,车间空气中氨质量浓度分别为6 8 2 7mg m3、4 8 17mg m3,均超过国家卫生标准 ,排毒效率仅为 2 9 4 4 % ;发现该企业在建设中没有执行“三同时制度” ,造成防护设施达不到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我站辖区某段热处理作业使用氰化物盐类作金属表面渗碳,作业环境氰化物污染严重,氰化氢浓度在0.05~3.86mg/m~3,平均浓度为3.11mg/ m~3,超过国家卫生标准9.3倍。为了解决作业场所氰化物的污染问题,我们督促、配合工厂自制了一套简易通风排毒装置,见图1。  相似文献   

3.
对怀化橡胶厂职业卫生学调查与监测发现,车间空气中存在碳黑粉尘污染,随炼胶工艺过程的推进与循环,其质量浓度在0、4~9.6mg/m^3范围波动。其中密炼机作业点时间加权平均质量浓度超标;2007年短时间浓度监测提示,2、3、11号数据超标。应加强作业人员个人防护和卫生宣教,在尽快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定期职业健康检查的基础上,建立健康档案,加强健康监护;强化现场作业人员个人防护,改进防护设施。  相似文献   

4.
洛阳车辆段段修车间在维修制动梁及钩缓的过程中需要进行焊补作业 ,作业环境中的电焊尘质量浓度高达 14.3mg/ m3,严重超标。为了降低车间内的粉尘浓度 ,避免工人尘肺病的发生 ,该段由铁道部劳动卫生研究所设计 ,路局投资对制动梁、钩缓间的电焊尘进行了治理。为了检验其治理效果 ,我站对其电焊尘净化系统进行了卫生学评价分析。结果显示 ,车间内的电焊尘质量浓度由原来的 14.3mg/ m3降至 4 mg/ m3以下  相似文献   

5.
本文依据《职业性慢性三硝基甲苯中毒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对兵器工业中八厂1480名TNT 作业人员进行了调查,在车间空气中 TNT 浓度在 1mg/m~3以下时,慢性 TNT 中毒患病率为24.92%、TNT 白内障患病率为22.23%、肝脏损害为7.23%,从业15年以后有Ⅲ期 TNT 白内障和肝硬变等重度中毒病例出现。我国目前使用的车间空气中 TNT 最高容许浓度(MAC)1.0mg/m~3是不安全的,建议降低到0.5mg/m~3为宜。长期接触三硝基甲苯(简称 TNT)的作业工人可导致慢性中毒。我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规定车间空气中 TNT 最高容许浓度为1mg/m~3,国内外均有报道在该浓度下可有新病例发生。但都未深入研究。为了解在lmg/m~3以下时 TNT 对人体的危害程度,进而验证我国目前实施的 TNT 车间最高容许浓度1mg/m~3标准是否安全,原兵器部对部属八厂1480名队例人员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6.
铸铁车间现使用 L128型7.5t 落砂机两台,其结构尺寸为4.6×2.4×0.8m,并联组装,担负着车间每天20余 t 铸件的落砂任务,原工序操作处含尘浓度平均为650mg/m3,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同时产生噪声93dBA,严重的危害了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30几年来车间发生的矽肺职业病大部分是该工序的操作工人,给国家及个人带来了不应有的损失。该工序在工作中,尘、烟、雾弥漫,可见度  相似文献   

7.
洛阳铁路分局宝丰机务段检修车间在内燃机车段修进行喷漆处理过程中 ,喷漆房作业环境空气中苯及二甲苯的质量浓度分别高达 1 9 2mg m3和 1 80 2mg m3,严重超标。经路局投资 ,北京福斯达高科技公司中标对喷漆房有害气体进行了通风净化治理。经对其通风净化系统进行检测及卫生学评价分析 ,结果显示 ,喷漆房空气中苯及二甲苯的质量浓度分别降至 5 8mg m3、2 1 7mg m3以下 ,净化后的气体排放浓度也分别降到了 4 9mg m3、1 9 8mg m3,治理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新型双层空调客车内卫生学状况,对行驶中的硬座和软座车厢的上、下层进行了卫生学调查。每层设前、中、后3点,司机室设1点。结果显示:两类车厢及司机室内微小气候指标中湿度、硬座车厢空气中CO2平均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软座车厢空气中CO2平均浓度叶未超标,但样品达标率人氏于硬座车厢,上层车厢的噪声强度高于下层车厢,并超标,硬座车厢噪声高于座车厢。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南京某铁路采石场作业场所粉尘、噪声作业点进行调查监测,为采取治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国家卫生标准和方法要求选点进行粉尘、噪声监测和评价。结果(1)作业点粉尘质量浓度和噪声强度分别为3.46~21.0 mg/m3(超标3.9~29倍)、87.0~105.3 dB(A),超标率均为100%。结论采石场作业场所粉尘、噪声超标严重,迫切需要采取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0.
长隧道无轨运输施工通风参数与环境状况实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国产88-1型双级对旋式轴流风机配1.2m直径柔性风管,单机压入式送风1500m进行试验,结果风管出口风量达864m^3/min工作面风速达0.47m/s,管网平均百米漏风率<1%,工人呼吸带粉尘浓度3.4mg/m^3m,CO浓度从未改造前555mg/m^3降低至40mg/m^3,粉尘和有害气体浓度均接近国家卫生标准和国际标隧道作业通风标准所规定的容许浓度。  相似文献   

11.
劳动条件的改善,对保护工人免受毒物危害具有重大意义。1976年,曾对太原铁路局电务修配厂鱼尾板车间进行了卫生学调查,发现在生产过程中释放出多种有害气体和粉尘,污染车间空气,对工人的身体健康产生某些危害。当时,工厂在有限的条件下,调整了劳动组织,并加强了工人的个人防护。1977年我们又协助工厂对各生产环节采取密闭、通风、半机械化等一系列的卫生技术措施,进一步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同年年底和1978年,对其效果作了鉴定,兹将改善措施和鉴定结果报导如下: 一、卫生防护措施 1.拌料工序:将拌料筒的容量由0.79米~3扩大至1.54米~3,并配置自动加料斗(图1)。这样,  相似文献   

12.
依据我国现行粉尘最高容许浓度,采用回归法、总粉尘与呼吸粉尘比例系数法研究了作业场所呼吸粉尘管理浓度.结果显示,游离SiO_2≤10%的水泥与煤尘管理浓度分别为2mg/m_3、3.5mg/m_3,与国家颁布的MAC一致:石灰石、混合生料粉尘分别为 3.5mg/m_3与3.1mg/m(?)(?)(?)粘土与熟料粉尘为4mg/m_3.  相似文献   

13.
太北车辆段挂瓦组的原有防毒设备,虽经多次的改革但效果不好1959年到1965年期间经我站测定的六个样品中,浇铸时空气中铅蒸汽保持在0.143~0.909mg/M~3之间,平均浓度为0.3864mg/M~3, 超过国家最高容许浓度数十倍。1966年挂瓦作业基本上实现了半机械化牛密闭化和设有机械排毒设备,经测定空气中铅蒸汽浓度能保持在国家标准左右,几年来的普查亦未发现铅中毒和铅吸收患者,基本上解决了铅对人体的危害。为了总结经验,我们对该组排毒设备进行了一次科学调查,以评价防毒效果。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由于加强了防尘措施车间空气中三硝基甲苯(TNT)粉尘浓度明显下降,许多作业点达到国家卫生标准。但硝铵炸药的生产工艺仍为半机械化,多数工人徒手操怍,TNT的皮肤防护未引起重视。因此,尽管车间空气中TNT浓度下降,而TNT的慢性影响未能控制,中毒性白内障检出率最高达85.03%。TNT的远期效应,近年已引起很多人的关注。有关TNT的诱变性和致畸影响国内外均有报道。本文就TNT的经皮吸收,慢性毒作用及远期效应作简要综述,为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洛阳机务段三门峡西整燃车间烤砂房作业环境矽尘浓度检测,对烤砂房治理效果进行评价分析。方法依据GB/T5748—85《生产性粉尘测试方法》对作业环境进行检测,对数据进行t检验统计分析。结果烤砂房作业环境中矽尘质量浓度低于国标1.5mg/m^3,符合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的要求,车间环境内矽尘净化效率为92.3%,净化系统运行效果较好。结论烤砂粉尘净化系统净化效果较好,符合除尘净化要求,作业环境矽尘不会影响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对车间空气中稀土的定量分析尚未见报道,本文用比色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对车间空气和稀土作业者发中稀土总量和铈(以下均以氧化物计)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各点空气中铈的含量占稀土总量的百分比基本符合该厂生产的稀土盐中铈占稀土总量的比例。作业工人发中稀土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空气中稀土浓度具有相关性。目前一般认为测定人发中金属元素的含量可以反映环境污染的程度。人发作为生物样品具有易采集,无损伤,便于运送和保存等优点。现在国内仅有个别单位对车间空气中稀土粉尘浓度进行测量,而对空气中稀土的定量分析还未见报道,又鉴于有的国家已提出了车间空气中二氧化铈容许浓度的建议值。因此,我们进行稀土劳动卫生学调查时,选用比色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分别对车间空气和稀土作业者头发中的稀土总量和铈进行了定量分析,以期了解车间空气中稀土浓度及寻找稀土职业接触、吸收程度和职业中毒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7.
上海东车辆段抛丸除锈装置1996 年进行彻底改造后,除锈能力大大提升,但其除尘设施效率相对不足,实际除尘效率仅为22.2%,粉尘排放浓度超标严重。为保证段除锈作业正常进行,对原除尘装置进行相应改造后,粉尘排放由431 mg m3 下降到12.1 mg m3,达到了国家排放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家庭装修室内氨污染的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购房热的兴起,因装修造成的危害已成为当前日益突出的公众问题。截至2005年共对锦州市区119户居室室内氨浓度进行检测,有22.5%的监测点氨浓度超标。装修后1个月内氨超标率达60.9%,氨质量浓度最高达22.4 mg/m3,超标112倍;装修后3个月以上氨超标率2.8%,氨质量浓度最高为0.4 mg/m3,超标2倍。因此装修后要保持良好通风及换气,最好有效通风4个月以上再入住。  相似文献   

19.
空气中氨的测定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空气中氨的测定方法。材料和方法空气中的氨经采样后用靛酚蓝或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测定。结果按采样5 L计;靛酚蓝比色法的检出限为0.1 mg/m3,纳氏试剂比色法的检出限为0.4 mg/m3;靛酚蓝比色法回收率为94.0%~100.2%,纳氏试剂比色法回收率为95.5%~102.6%。结论:由于靛酚蓝比色法的灵敏度高于纳氏试剂比色法,故公共场所和室内空气中氨的测定应采用靛酚蓝比色法。  相似文献   

20.
本法在砷钼酸法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用于测定车间空气中砷化氢,提高了灵敏度,最低检出浓度为0.037mg/m~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