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内燃机活塞环─环槽这对摩擦副的使用工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他们的磨损失效类型,介绍了模拟实际工况并能进行强化试验的试验台。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对车辆发动机缸套—活塞环磨损失效分析和仿真计算,以缸套—活塞环摩擦副为研究对象,制作与缸套—活塞环相同材料的磨损试样,采用拉丁超立方法设计了模拟缸套上止点附近磨损的8组不同压力与速度的试样磨损试验。依据磨损试验数据,分析了缸套试样的磨损质量和磨损率的变化过程;通过试样表面电镜扫描,分析了缸套试样不同磨损阶段的表面形貌特征;采用响应面拟合方法,建立了不同工况下Archard黏着磨损模型中磨损系数K的计算公式,为发动机缸套—活塞环磨损仿真计算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内燃机活塞环怀环槽失效的模拟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内燃机活塞环-环槽这对摩擦副的使用工况,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他们的磨损失效类型,介绍了模拟实际工况并能进行强化试验的试验台。  相似文献   

4.
活塞环体积虽小,但其作用却举足轻重。它保证了发动机汽缸壁与活塞之间的密封性,防止汽缸中的高温、高压燃气进入曲轴箱,同时还阻止了机油窜入汽缸中燃烧。在发动机工作的时候,活塞及活塞环等机件将会受热发生膨胀。为了防止活塞环因受热膨胀而造成缸内卡死故障的发生,在活塞连杆组设计、制造和安装时,活塞环上一般都留有开口间隙,即端口间隙。而活  相似文献   

5.
6.
吕丹 《客车技术》2007,(4):45-48
为提高客车防尘密封性能,通过对样车不同工况下的防尘密封性试验,分析了影响客车密封的主要因素,提出了主要部位的工艺改进措施,为客车的防尘密封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基于微机控制能够满足对车室气体密封性进行测量,建立对车室气体密封性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8.
汽车发动机缸套—活塞环磨损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9.
活塞环铁水净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0.
11.
针对复合地基质量检测的特殊性,开展复合地基质量检测技术研究,提出适宜的复合地基质量评定方法与标准。结果表明:复合地基检测需考虑成桩时间的影响,可采用静载试验、钻探取芯、动力触探、标准贯入、十字板剪切、反射波、瑞利波法等检测复合地基的强度、承载力以及成桩质量等;复合地基质量评定可采取综合评分方法,通过对不同检测内容按等级评分确定。  相似文献   

12.
预应力组合梁长期性能试验研究与时随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中国首次进行了预应力组合梁长期性能的试验研究。通过一年长期荷载试验,对预应力组合梁的长期变形、预应力筋应变、钢梁应变、钢梁与混凝土板之间的滑移等时随性能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预应力组合梁长期变形的设计建议。基于龄期调整有效模量法,推导了预应力组合梁单元的徐变刚度矩阵和徐变力向量,编制了预应力组合梁时随分析程序,应用该程序的计算值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3.
贺阳 《摩托车技术》2011,(12):39-42
静负荷特性图表达了减震器的综合性能,静摩擦力图表达了减震器的制造技术,分析和研究这些曲线图,对掌握减震器设计、工艺、测试、品控非常重要。由于减震器的特殊性,图面给定的一些设计参数在实施测试时要加以处理,否则会出现测试数据与设计参数不符现象。静负荷特性图在减震器试制阶段尤为重要,减震器设计要依据该曲线图的要求展开;静摩擦...  相似文献   

14.
赵春润  赵新铭 《隧道建设》2007,27(5):34-36,40
 在前人复合地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复合地基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基本特点,并提出了CM三维复合地基的原理、形式以及工作机理,用柔性短桩处理浅层软弱土、刚性长桩控制沉降、褥垫层调整和改善桩土应力分担比。给出了CM三维复合地基承载力和沉降的设计计算思路。  相似文献   

15.
基于主跨268 m的佛山市南庄大桥,介绍独塔双索面混合梁斜拉桥的结构体系和施工方案,研究得到该桥合理的成桥状态.在此基础上,分别给出施工状态和成桥状态下的静力分析结果,并对结构的整体稳定安全性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国内用FLAC对基坑复合土钉墙支护结构动力响应分析的空白,通过预应力锚杆复合土钉支护的试验基坑以土钉和锚杆的轴力为研究对象,在静力和动力两种工况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两种工况下,土钉轴力沿长度方向为两端小、中间大,基本呈枣核形;土钉因所处位置不同发挥的作用有差异,但在动载荷作用下基本都呈增加趋势;预应力锚杆的最大轴力在自由段且相同,地震作用对锚固段轴力影响较大,其最大变化达81.4%;通过支护结构轴力分析,提出了布设预应力锚杆的合理位置。  相似文献   

17.
针对混凝土翼板内配置后张有粘结预应力筋的负弯矩区组合梁,进行7个简支试件的静力及疲劳试验,试验考虑了不同预应力度、不同栓钉间距,且混凝土翼板中配置有体积配纤率分别为0%、0.8%和1.5%的钢纤维。试验表明,极限状态时各试件的裂缝分布相似,裂缝平均间距在80~110 mm范围内。分析认为,影响裂缝宽度的因素包括预应力度、配纤率、力比、连接度、配筋率及栓钉间距等,提出考虑上述因素的最大裂缝宽度经验计算公式。疲劳试验中,运用测试动力参数的方法,分析混凝土裂缝和疲劳损伤随荷载循环的变化,结果表明,预应力钢纤维混凝土-钢组合梁带裂缝工作时具有良好的疲劳稳定性,180万次的循环加载损伤度增大约20%。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Tires are used by the customers during several tens of thousands of kilometres, and before their replacement, the driver will encounter a continuous variation of tread depth due to the tire wearing. Although the wet braking labelling demonstrate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ire in the new stage, it is known that the wet traction evolves with tire wear. In this paper, an in-depth comparison of the wet grip performance of new and worn tires will be conducted, based on the regulatory wet braking test. For this purpose, we propose an original approach to analyse braking test results, which allows breaking down and quantifying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he mechanisms involved during this test. This study demonstrates that two main mechanisms are taking place during the entire test: rubber friction and hydroplaning mechanisms. The µ value obtained at low speeds reflects the friction potential of the tested tires while the decline of performance at higher speeds is attributed to hydroplaning mechanisms. This analysis is conducted on numerous tires and demonstrates that current regulatory test applied on new tires is focussing mainly on the rubber friction mechanism. The same test applied on worn tires exhibits both rubber friction and hydroplaning mechanisms. The mechanisms decomposition shows that the source of the performance decline from new to worn status varies greatly, some tires having most of their performance loss due to hydroplaning, some others due to rubber friction drop.  相似文献   

19.
按照比例尺 1∶ 1 2对一实例桥进行缩尺并经适当调整 ,制成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模型。对模型梁进行对称加载弯曲试验 ,实测箱梁翼板纵向正应力分布 ,同时进行了空间有限元数值分析和能量变分法理论分析 ,对组合箱梁翼板的剪力滞效应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和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20.
复合地基荷载传递规律及变形计算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基于文献[1]推荐的竖向变形模式及文献[2]推荐的径向变形模式,利用弹性理论及桩-土位移协调条件建立了桩及桩周土的控制微分方程,并由此推导出了路堤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加固区桩及桩周土压缩量计算的解析式,同时得出了桩、桩周土中竖向应力及桩侧剪应力计算的解析式。为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通过算例将该方法所得结果与有限元结果进行了对比,同时也与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算例及模型试验结果均表明:该方法在分析路堤荷载作用下复合地基的荷载传递规律及加固区的变形时具有足够的精度,且该方法计算工作量小,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