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岩质路堑边坡在公路建设中分布很广,用单一的方法难以客观的确定岩质路堑边坡的稳定性,文章采用刚体极限平衡法与有限差分法相结合的方法论能合理有效的评判开挖路堑边坡的稳定性,决定是否增加边坡防护。  相似文献   

2.
用有限元软件分析水麻高速公路边坡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振福 《路基工程》2010,(1):141-143
利用大型有限元软件对水富-麻柳湾高速公路边坡工程进行稳定性分析,计算出边坡内部各点的应力、位移和塑性区,运用强度折减法计算出边坡稳定安全系数,并结合实例通过与传统的极限平衡法作比较,表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郑百功  佴磊 《路基工程》2009,(1):207-208
以辽宁工源水泥熟料生产线为实例,结合该区工程地质条件,总结出三种主要的边坡破坏模式。即平面滑动、圆弧滑动和楔形体滑动。用极限平衡理论对不同类型的边坡作出相应的稳定性评价,得出该区部分边坡会产生平面型和圆弧型滑动的结论,并提出了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4.
专家系统在结构性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专家系统新技术,在广泛获取边坡岩稳定性分析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研制了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的专家系统,并用C++语言编成计算机程序,文中重点介绍知识库的建立和不确定性知识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5.
FLAC^3D在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FLAC3D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步骤。根据AD INA建立的某工程边坡三维模型,采用JAVA语言编写了AD INA-FLAC3D的接口程序,实现FLAC3D快速建模,并用FLAC3D分析了边坡的稳定性。经计算,开挖后,安全系数有所降低,但整体上趋于稳定。与AD INA的计算结果对比表明:两种软件在计算上取得了较为一致的结果,用于分析时可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具有类土特性的岩质边坡风化层的稳定性,基于极限平衡原理改进了现有的对数螺旋线法.考虑到基岩的一般稳定性,运用改进的对数螺旋线法,建立相应的风化层稳定性分析计算模型,此模型可以得到评价风化层稳定性安全系数的隐函数方程,该方程包括了风化层的几何外形参数与岩土体力学特性参数等影响因素;通过MATLAB程序的编写运行,...  相似文献   

7.
王志成 《中外公路》2004,24(3):11-14
以塑性极限理论为基础,采用逐渐降低材料强度来逼近系统的极限平衡法,并以屈服区的贯通来表征系统的极限平衡状态,用于研究分析复杂岩质边坡稳定性。以某高速公路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自行改编的NCAP-FS程序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边坡处于极限平衡状态。与现场观测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8.
拱桥作为西部峡谷地区主要的桥梁类型,拱座处岩质边坡的稳定性分析是拱桥设计中及其重要的一个环节,边坡的稳定性受岩体结构面的控制和影响。极射赤平投影法是一种实用便捷、快速有效的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本文结合重庆峡谷地区某拱桥工程,详细阐述了极射赤平投影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提出了峡谷地区拱桥拱座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思路和加固方案,为重庆等西部峡谷地区类似拱桥工程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考虑降雨入渗条件下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降雨的入渗往往会导致边坡非饱和区的含水量增高,基质吸力降低,在非饱和区中出现暂态饱和区,容易造成滑移、崩塌、开裂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在饱和一非饱和渗流理论的基础上,对南方山区岩质边坡降雨入渗的数值模拟和模拟方法进行了探讨,建立岩质边坡渗流的分析模型.在考虑降雨入渗对岩体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降低的基础上,采用传统的极限平衡分析法,对怀化至新晃高速公路K39+330段的路堑边坡进行了渗流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岩层在降雨条件下不断软化,边坡安全系数降低;采用渗水管进行深层排水,将滑动体内的地下水集中排出,能有效地阻止滑动面上的岩体软化并提高边坡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10.
结合某高速公路顺层岩质边坡工程实例,运用FLAC3D软件建立顺层岩质边坡的三维模型,对该边坡的稳定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顺层岩质边坡上部四层结构面的应变较大,应力较小,容易发生失稳破坏;在顺层岩质边坡处治方案选择中需考虑边坡失稳形式,加固处理过程中要以靠近坡脚处的第四层结构面作为处理重点.  相似文献   

11.
预应力锚索治理不利结构面的岩石边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余景顺  王春发 《公路》2003,(2):70-72
针对岩石边坡可能沿不利结构面滑动而导致边坡失稳,采用动态设计施工模式,通过探测结构面位置及分布情况,分析边坡岩体的稳定性,采用预应力锚索加固治理岩石边坡,并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2.
梅卫锋  黎浩 《公路工程》2020,(2):200-206
基于道吾山隧道施工过程中发生的突水灾害,建立了三维情况下掌子面前方岩墙的力学计算模型,推导了突泥突水下隧道掌子面岩墙厚度的计算公式,与极限分析上限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各计算参数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根据隧道已有的力学参数,计算了不同溶腔压力作用下,隧道掌子面前方岩墙的最小安全厚度;运用数值分析了不同岩墙厚度下隧道掌子面前方溶腔的临界压力值,通过对比分析了数值模拟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验证了这一方法对于研究隧道前方存在有压溶腔的掌子面稳定性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3.
基于改进水压分布的岩石边坡倾覆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改进地下水力分布假设,运用极限平衡方法,综合考虑锚固效应、冰雪冻胀作用和地震荷载的影响,推导出典型岩石边坡倾覆稳定系数计算式.算例分析表明:采用改进后的水力分布假设进行岩石边坡倾覆稳定性分析更加合理;出流缝堵塞、地下水位升高、锚杆(索)锚固力和设置高度降低、冰雪冻胀作用加强、水平背向坡体和竖直向上的等效地震荷载对岩石边坡倾覆稳定性不利;锚杆(索)设置角度对边坡倾覆稳定性影响不大.同时,绘制了饱水岩石边坡倾覆稳定系数与几何要素之间的关系图,据此可迅速判定复杂条件下一定几何要素饱水边坡的倾覆稳定状态,便于工程实际运用.  相似文献   

14.
以梧州市金鸡冲两侧边坡群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工程地质特征的分析,研究边坡群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形成机理,对边坡进行分类,并运用传递系数法研究其稳定程度,对其稳定情况作出预测.预测在天然状态下各边坡的稳定性良好,暴雨工况下有几处成灾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5.
岩体力学参数的选取对岩土工程稳定性分析至关重要,但受地质因素的不确定性及人员的主观性,参数的选取较大程度影响到边坡稳定性评价的合理性。基于此,将区间理论引入到参数的取值及稳定性分析的过程中,使所求得的稳定性系数为一阈值,区间值可表示出岩体力学参数与边坡安全系数的可能变动范围,比选用定值计算分析合理一些。同时文中采用节理特征系数 Jc与岩块体积数 Vb的数学表达式共同量化地质强度指标 GSI的取值,比选用 Sonmez.H的表格量化 GSI法更具有客观性。以湖南省永吉高速某节理型软岩边坡为工程实例,验证了采用基于广义 Hoek-Brown准则的岩质边坡稳定区间分析的便捷性、可行性和稳健性。  相似文献   

16.
郑颖人  丛宇 《隧道建设》2013,33(7):531-536
作为一个讲座对以往研究成果作一综述。分析隧道围岩稳定性的3种判据,提出有严格力学依据的稳定安全系数作为围岩稳定分析的定量判据。指出围岩有剪切安全系数与拉裂安全系数,并建议采用强度储备安全系数作为围岩稳定安全系数。建立土体隧道稳定分析的新理念和新方法,计算中考虑了围岩的荷载释放,初期支护作为弹塑性材料加固围岩,并应具有一定安全系数,以确保施工安全。二次衬砌作为弹性结构,围岩、初期支护与二次衬砌共同作用确保运行安全。对岩石围岩分级提出初步建议,并以无衬砌围岩安全系数作为各级围岩自稳能力的定量判据,由此反推出各级围岩的力学强度参数,改善了参数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行地震作用下块状-弯曲倾倒破坏边坡的稳定性评价,基于极限平衡理论,运用逐步分析方法,建立了地震荷载作用下块状-弯曲倾倒破坏的地质力学模型,并推导出了地震荷载作用下块状-弯曲倾倒破坏的解析公式,分析了地震荷载对岩质反倾边坡稳定性和破坏模式的影响。采用边坡几何力学参数、潜在破坏岩块编号及地震影响系数作为稳定分析中的变量,运用MATLAB编写了求解不同变量下的边坡安全系数和破坏模式的计算程序,此外,还将该方法与传递系数法、数值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地震惯性力的增大,边坡稳定性逐渐下降;部分相邻块体的潜在破坏模式不同,滑移破坏和倾倒破坏交叉出现,但随着地震影响系数的增大,整体破坏模式逐渐由倾倒破坏转变为滑移破坏;随切坡角度增加,边坡的稳定性下降,较易发生倾倒破坏;不同地震影响系数下岩层厚度对边坡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以一顺层岩质边坡的稳定分析,以及边坡防护设计为工程背景,介绍了顺层岩质边坡的一般破环模式、稳定分析模式,以及运用边坡地质条件对边坡支护进行设计。其成果可供类似工程稳定分析及支护设计时进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利用极限平衡法和有限元数值法对红砂岩边坡进行全面的稳定性分析,根据失稳前边坡自身抗滑力大小,主动性地提出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20.
FCM聚类分析在边坡稳定性评价研究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传统的FCM算法存在着对初始聚类中心值敏感的问题。引入遗传算法来克服这个问题,提出了基于遗传算法的FCM聚类分析。以具体实例,采用基于遗传算法的FCM聚类分析对边坡进行稳定性评价,然后进行模式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基于遗传算法的FCM聚类分析,克服了传统FCM聚类分析对初始聚类中心敏感的问题,其结果明显好于传统的FCM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