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阐述了首都机场航班正常性管理机制建设的全过程,以及提炼出的管理理念和方法,通过更加科学的方法系统性地解决目前运行中面临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实现运行品质的稳步提升,为其他大型机场的正常性管理工作提供了宝贵经验,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了提升机场的航班正常性,本文从优化推出时间的角度进行研究。以首都机场2018年4月3日~4月9日一周06:00—09:00的实际运行数据为例,建立非线性规划模型,以放行正常率最大为目标函数,求得最优出港航班的推出时间。经过建模仿真计算,得出放行正常率和出港正常率较实际运行均提高了约5个百分点。如将该模型嵌入塔台地面管制系统,指挥人员依据该模型测算的航班推出时间进行推出,有望能进一步提高机场的航班正常性。  相似文献   

3.
<正>航班延误在运输服务领域已经成为政府、企业和旅客越来越关心的问题。航班延误不但造成运输服务资源的浪费,影响旅客出行计划,严重损害运输服务质量和运输企业的利益,而且由于航班延误信息缺乏公开和共享,没有应急处理和适时疏导的方案,对社会公共秩序和空港安全均构成安全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美国航班延误的现状,分析了美国治理航班延误的措施——容量提升和需求管理,并得出对我国治理航班延误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航班延误的主要原因入手,对航班延误问题进行可控性分类,提出了应对延误问题的两种思路及其适用阶段,针对不同可控类型的航班延误问题,从风险管理的角度分别提出不同的应对策略与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前,航班延误在我国还很普遍。研究航班延误后旅客行为选择倾向,对提升航班延误后服务补救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本文利用前景理论,构建了航班延误后旅客行为选择模型,在基于航班延误规模、旅客属性确定的动态参照点的基础上,进行风险偏好系数的修正,并以北京-上海航线大规模延误为研究背景,分别计算风险偏好系数相同及不同两种情况下旅客选择行为的前景值,确定不同延误情形下旅客的最优行为选择。通过调查问卷及实地调查两种方式得到航班延误后旅客的实际选择行为,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前景理论能够较好的解释旅客的选择行为。同时,在充分考虑旅客风险偏好的基础上,理论模型与实际行为的契合度更高。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上海浦东和广州白云机场先后发生了旅客为了维权而阻拦飞机的事件。一时间,关于航班延误的话题吵得沸沸扬扬。笔者以"航班延误"关键词上网搜索,谷歌找到了714万条相关信息,而百度找到了745万条相关信息。据2011年航空服务消费者调查报告,中国有超过7成的消费者遭遇过航班延误。  相似文献   

8.
罗立翔  章玉 《综合运输》2020,(2):114-119
基于中国运输生产指数的编制方法,针对省级交通运输统计监测指标和实际情况,对计算方法进行优化,构建了适用于地方省级交通运输部门的指数模型。以重庆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优化后的重庆运输生产指数与GDP具有较好的关联性,与全国运输生产指数具有"同增同减"的一致性波动规律,且重庆综合指数比全国指数增速更快,验证了本文提出的优化方法在省级交通运输生产指数编制中具有适用性。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EJMA标准波纹管自振频率计算方法中的部分计算式及系数Ci宾内容提出修正意见,供同行们参考。  相似文献   

10.
魏强  程波  张丽娟 《综合运输》2022,(7):140-145
为研究铁路客运专线对不同出行距离高速公路小汽车、大客车交通量的影响,本文将出行按距离分类,以四川省多个通道高速公路交通量数据为基础,考虑小交通量出行波动较大的因素,选取出行量较大的节点对客运专线开通前后高速公路小汽车、大客车交通量变化进行分析,得到不同出行距离的转移率。结果表明,铁路客运专线开通后对高速公路短距离出行影响较小,出行距离在500km内,小客车转移率呈现随出行距离增加而上升的趋势,大于500km后,小客车转移率下降。大客车转移率离散度小于小客车,且转移率随出行距离增加而上升。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首都机场现有运行组织模式的分析与研究,重点识别出运行组织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同时借鉴国内外大型机场先进的运行组织管理经验,结合首都机场实际运行管理环境,运用鱼骨分析法、对比分析法、SWOT分析法研究分析,构建出适应首都机场未来发展需求的新型运行组织模式框架。  相似文献   

12.
物联网被誉为"下一次的工业革命",各方提出的智慧地球、智慧城市、智慧工业等概念均离不开物联网技术,我们国家也将其列为国家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物联网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国家战略层面,对于各个行业,特别是对机场的发展也有很重要的战略意义。首都机场在面对旅客流不断增长以及行业竞争的双重压力之下,已经意识到必须通过技术手段提升各方面的能力,从传统机场向智慧机场发展。在此发展过程中,首都机场引入了物联网技术,并在多个应用上做出了探索尝试,但总体来说物联网在首都机场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未来物联网在首都机场如何发展还需要更进一步地去深入探讨。本文通过对物联网概念以及其在国内外发展状况的解析,通过三个不同物联网的应用示例介绍了首都机场物联网的发展现状,最后给出了对未来首都机场物联网发展的规划建议,并以此为机场行业物联网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机场在国内外安全形势日益严峻背景下,对持续夯实安全空防、应对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及安全运行管理的要求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构建一个可感知、智能化的安全平台的需求日益迫切。本文主要从视频监控系统现状、技术发展和业务需求三方面,围绕首都机场智能安全平台的建设及应用实践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究。  相似文献   

14.
在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航空运输行业企业纷纷加强在新媒体建设方面的关注和投入。本文从微传播的角度,介绍目前首都机场在微信、微博方面的新媒体建设发展经验,并结合新形势下对"互联网+"建设发展的思考,对未来首都机场新媒体建设路径进行探讨式研究。  相似文献   

15.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天津机场的枢纽建设受到持续关注,而枢纽建设领域航班波带来中转效益也愈加突出,故本文以天津机场为例,探索基于旅客中转满意度的航班波优化路径。首先,创新性地引入对中转衔接质量的测度,完善了以往局限于中转机会数量的研究思路,提出了以机场硬性资源约束为前提、兼顾中转衔接质量和数量的航班波优化模型;其后,引入天津机场现时参数,利用灰色预测方法预测进港波、模拟退火算法求解出港波,这种创新的求解思路,最大程度地保留了旅客对时刻的原始需求,使模型更具现实意义;最终得到特定时段天津机场最优航班波,使旅客中转满意度(目标函数)提高37.73%,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析了北京首都机场在新机场建成之前所面临的困境与挑战,从京津冀民航协同发展的视角,对首都机场的发展提出了明确目标与定位、疏补结合、提质增效等若干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7.
随着民航业快速发展,首都机场业务不断扩展,机场在航班管理、旅客服务、安全管理等多方面的需求增多,机场间协同发展以及各相关单位的互联互通不断深入,对于信息服务能力要求不断提高,基于云计算概念和方法的信息系统架构建设,将引领机场信息服务能力有质的飞跃。本文分析了云计算的技术特点以及应用情况,结合首都机场信息系统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混合云的首都机场基础架构云平台的想法,基于机场业务特点和安全要求,提出云平台架构设计方案和功能特点,并探讨该平台的建设模式,该平台的建设对机场协同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航空运输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机场作为航空运输链条上的主要节点,集合了空、地运行的众多关键信息。以机场系统为依托,建立整合空管、机场、航空公司等保障单位运行数据的统一信息平台,可有效支撑不同运行主体间协同决策工作的开展。本文结合航空运输实际,对机场统一信息平台应具备的功能进行了详细阐述,并提出了建设机场统一信息平台的总体架构与实现方式。最后,对机场统一信息平台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了具体介绍。  相似文献   

19.
随着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区域轨道网络日趋完善,为扩大区域枢纽机场的腹地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为了定量研究轨道交通对区域枢纽机场可达性的影响,以杭州萧山机场为例,利用ArcGIS和改进的交通成本加权平均值法,从市域和区域两个方面,对基于轨道交通的机场可达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基于轨道交通的机场有效服务范围能够覆盖所在城市大部分地区;加强机场与区域轨道网络的衔接,有利于提升机场的可达性,扩大辐射范围。  相似文献   

20.
本文详细分析了浦东国际机场旅客特征和陆侧交通出行特征,并重点阐述了旅客陆侧交通出行方式选择的影响因素。最后结合机场旅客出行意愿调查分析,为浦东国际机场陆侧交通完善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