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通过辩证地认识供给与需求的本质,遵循交通运输业发展客观规律,分析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认为供给和需求两侧是互为条件、相互转化、阶段主次分明、辩证统一的,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标是以提高交通全要素生产率为手段,以有效供给匹配有效需求,从低水平的交通供需平衡过渡到更高水平的交通供需平衡。交通运输在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大有可为,要系统认识交通运输需求侧管理的丰富内涵,并从供给和需求两侧实现高水平供需平衡。  相似文献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义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只有依靠创新和改革,才能提供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为供给侧改革提供动力。本文结合我国处于由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跨越发展的历史阶段,提出我国实施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通过改革和创新,按下交通转型发展的"加速键",实现向高水平交通供需平衡跃升。同时抓好交通发展的战略创新、理念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提高交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还要从纵深推进"放管服"、深化市场化改革等入手,发挥好政府和市场在交通要素配置中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3.
交通运输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有一定规律可循,我国目前已处在运输化从1.0阶段向2.0阶段转变过程中。运输业的主要任务要从以大规模交通设施建设为主,转变为通过打破传统行政壁垒以有效推进多式联运,尽快提升现代交通运输的治理能力与水平。需要重视运输业如何满足经济新常态的要求,交通领域供给侧改革的核心任务是去杠杆并恢复行业财务良性,防止已有矛盾引发难以控制的系统性风险。运输业供给侧的真正短板包括都市区通勤铁路,有必要利用PPP模式纠正决策偏离市场需求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资源稀缺是任何一个经济发展的内在约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是经济发展的内生要求。交通运输活动是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生产活动,对经济发展具有支撑和催化作用。在资源稀缺的基本前提下,交通运输的投资意味着需要占用其他产业发展的资源,从而影响经济资源配置的宏观效率。通过本文研究,笔者从经济效率视角建立交通运输发展理论,为交通运输资源配置建立了分析框架。首先,以供给与需求模型定义交通运输系统,并分析运输产品的微观经济属性;其次,分析经济的运输依存性和经济发展的运输权衡问题;第三,界定运输发展效率;最后,分析交通运输发展效率的微观结构。本文提出的理论,对于我国交通运输政府部门思考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交通运输战略规划或相关政策等决策工作,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5.
6.
在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交通运输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服务性行业,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发展战略也需相应调整转变。本文提出了下我国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战略趋向。结合发达国家交通运输相关指标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交通运输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领域,通过提供有效的运输服务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的基本需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发挥着基础性、先导性作用。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对交通服务的供给改革、保障公民的交通权实现,有着强烈的现实意义。以政府主导提供的交通社会服务为保障,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相适应。交通社会服务供给侧改革,旨在落实公民交通权,适应时代所需,优化全体公民基本出行需求的公共服务。  相似文献   

8.
<正>民航山西省局是民航体制改革的后来者,1997年底才开始独立运营。4年来,民航山西省局1200多名干部职工群策群力,团结拼搏,保证运输起降3.4万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189.1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3.8万吨,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24.95%、11.91%和70.50%,而独联体货运包机业务从1999年起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为山西省的经济建设和旅游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1997年11月18日,民航总局对原中国通用航空公司进行了改革改组,民航山西省管理局在改革的大潮中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9.
公路运输效率高低是衡量公路运输发展水平的重要依据。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必然要求公路运输提高生产效率,优化发展模式。近年来,河南省交通运输高速增长主要是依靠投资需求的拉动,也就是依靠需求侧发力,但是不断扩大的投资在拉动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供需的不平衡问题,造成产能的严重过剩。本文基于DEA方法对河南省18个主要城市近几年的公路运输效率进行了定量评价,分析了这些城市公路运输效率下降的原因,最后提出了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改革与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的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广义完整运输产品的概念并将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划分为主体层、客体层、载体层、组织层与制度层。在此基础上提出综合交通体系供给改革的核心目标是通过优化供给产品结构,创新要素供给环境,完善供给制度,满足广义完整运输产品的要求,实现有效供给与现有需求和潜在需求之间的时空匹配。同时,在北京交通供给侧问题基础上,提出优化北京综合运输体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通用航空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重要性日益彰显,为促进通用航空的发展,近年来国家和地方政府一直在加大对通用航空产业地投入,相继出台了促进通用航空发展的优惠政策,长期以来,通用航空产业作为进入门槛高,科技含量高,运营成本高的"三高"产业,阻碍了通用航空在我国的健康发展,本文简要讨论了通用航空业发展的立业之本,产业定位以及通用航空在我国的发展规划和前景分析,为我国通用航空的产业规划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在阐述民航机构设置和主要技规章构成等民航规章体系概况的基础上,针对目前铁路机构设置现状和主要规章体系概况,从管理机制、信息化、结合部管理、技术规章国际化等方面分析二者区别,提出民航规章体系管理对铁路技术规章管理的启示,对当前我国铁路技术规章体系构建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民航运输是云南省在进行综合交通运输建设的重点之一,也是该省在未来十四五(2021-2025年)和十五五(2026-2030年)规划期间的研究热点。本文以云南省为研究范围,以省内民航客运为研究对象,选取省内主要的社会经济因素为影响因子,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反向传播神经网络算法(BP神经网络算法)和回归分析法,构建了省内民航客运的预测模型,得出省内各主要机场在十四五末和十五五末的预计旅客吞吐量,对省政府在进行机场改扩建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东北地区为例,对民用航空业与区域经济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将民用航空业与区域经济视为两个系统,确定两个系统的各级评价指标,形成指标体系,结合熵权法建立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采用2007年至2016年间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出该时间段内的东北地区民用航空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度与协调度。模型结果表明东北地区民用航空业和区域经济之间的耦合程度与协调程度总体较好,针对个别不稳定的年份,找出主要原因,提出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民航收入会计是一个专业的领域,在整个民航运输经营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涉及票证结算、营运销售、商务值机、企化管理等多方面,以实现从微观到宏观的经营管理,提高航空公司的整体收入水平。本文从分析我国民航客运的运输成本着手,以航班单程单次运输为视角,提出了简单的票价制定与销售方式,为航空公司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客运收益提供了另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6.
民航运输业作为满足居民安全、便捷、高效、绿色出行的交通运输方式,推动民航业供给与人口布局需求均衡发展是实现民航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突破口。本文选择2003~2015年中国机场旅客吞吐量和人口数据,利用泰尔指数对中国民航业发展与人口布局的均衡情况进行了测度,并利用分解泰尔指数对造成二者不均衡发展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3~2015年中国民航业发展与我国人口总体布局均衡程度日益提高,但不均衡程度依然较大。进一步地,分解泰尔指数显示我国民航七大地区内民航业发展与人口布局的不均衡是造成全国层面二者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因此在促进全国民航事业整体发展的同时,加大我国民航七大区域内部民航业发展与人口布局的均衡协调是未来我国民航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7.
2016年国务院审议并通过《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建设进入战略实施阶段。实际案例显示,几乎每一条高铁线路的开通,都会导致相应民航市场的萎缩,民航有效应对高铁迅猛发展的策略亟待研究。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家高铁发展规划,然后通过民航与高铁运输在距离、票价和服务水平方面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与高铁运输相比,民航在准点率、短距运输、安检和携带行李等方面几乎没有优势。最后,笔者针对民航相对于高铁存在的劣势,提出在高铁迅猛发展的大背景下民航如何在运输行业提升竞争力的三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民航业经过60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巨大的飞跃。论文剖析经济新常态对我国民航业的影响及其现阶段的表现特点,分析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民航院校体育实验室建设已成为使体育专业学生具备实践能力的关键,体育实验室能够有效提高民航院校的教学实验水平,对培养从事体育教学及相关研究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民航体育实验室的建设需求出发,阐述了目前体育实验室建设中的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方向,将实验室划分为基础实验室和功能实验室两大分区,并细化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应用,最后提出了民航院校中体育实验室的管理制度和相关办法。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飞机污染物排放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分析了中国国内航班(除港澳台外)飞机污染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2016年中国国内民航飞机活动产生的CO_2、NO_x、CO、SO_x、HC和PM排放量分别为9468万t、46.4万t、8.3万t、2.6万t、1.02万t和0.46万t。各飞行阶段污染排放分析表明,CO_2、NO_x、SO_x和PM等排放主要集中在巡航阶段,而CO和HC在巡航阶段和起降循环阶段(LTO)的排放量相当。空间分析表明,飞机在起降循环阶段的排放主要集中在大型机场,飞机在航路上的排放主要集中在京沪、沪深等主要繁忙航路上。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有效控制飞机大气污染排放提供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