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通过分析结构几何组成与结构静定特性的关系,论证了几何可变体系用于工程结构特别是大跨度桥梁结构的适宜性。从解的存在性及惟一性、非荷载作用的影响、结构刚度的影响以及平衡力系的影响等方面对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的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了相对刚度对超静定桥梁结构行为的影响。当结构的相对刚度过于悬殊时,桥梁结构行为会表现出某种奇异的特性。以连续刚构桥的墩柱以及悬索桥的加劲梁和主塔受力为例,阐述了这些部位的刚度越大,其受力越是不利。  相似文献   

2.
汉高 《汽车与配件》2010,(28):36-37
结构粘合剂的采用有助于提高点焊设计性能,或在提高结构性能的同时,通过减少点焊数而降低成本。  相似文献   

3.
结构胶粘剂是汽车制造过程中一种日趋重要的金属连接方式。文章介绍了汉高公司开发的一种汽车用结构胶粘剂的性能特点及应用工艺要求,并通过实验证明结构粘合剂对于提高车体结构性能、减轻车体质量、简化生产过程和优化生产成本来说,是一种十分有用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杨德灿 《公路》1993,(4):20-23
提出结构几何组成刚度的概念,将结构的整体刚度分解为物理刚度、截面刚度、几何组成刚度,从而揭示了结构刚度概念的实质,并由此分析斜拉桥结构形式的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5.
白车身的刚度是影响整车NVH性能及操纵性的重要评价指标,通过结构灵敏度分析可获得最优的白车身结构刚度设计,而通过利用CAE分析对局部模型刚性化后的白车身刚度、模态性能变化计算结构的灵敏度是一种有效的结构优化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6.
主要阐述了沥青路面结构承载能力的评价及结构参数的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7.
组合结构的索塔锚固区受力及结构特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昌鹏  张喜刚  王仁贵  文峰 《公路》2012,(1):117-121
针对索塔锚固区的组合结构锚固方式越来越被广泛应用,对此类结构做系统的分析研究非常有必要,也有益于更广泛的推广运用.基于苏通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嘉绍大桥组合结构索塔锚固区的空间分析,得出一些此类结构的主要受力及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现状;引起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损伤的主要因素;提高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的措施,以及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的主要内容,对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设计、施工和管理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结构变形简图的概念和绘制结构变形简图应遵循的假定,详细地论述了结构变形简图的绘制方法,探究了结构变形简图在定性结构分析中的应用。为结构工程师进行结构概念设计提供了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汽车产业结构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汽车工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汽车产业结构的非优化,不仅不利于与外国汽车巨头的竞争,也不利于汽车产业联系效应的发挥。本文从产业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我国汽车工业结构不优的表现及成因,并就优化汽车产业结构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为科学合理地确定综合管廊变形缝的间距,以合肥市高新区明珠大道段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为工程背景,分标准段管廊和双标准段管廊2 种情况,变形缝设置间距分别为20、30、40 m,管廊上部覆土厚度分别为2. 5、3. 5、5 m,运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 NX 建立三维数值模型,计算得到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正常使用阶段的应力和变形,分析综合管廊变形缝间距变化对结构受力变形的影响。通过理论分析和数值计算结果得出以下结论: 1)交通荷载对管廊结构受力和变形有显著影响; 2)综合管廊变形缝间距小于30 m 时,管廊结构变形变化不大,变形缝间距大于30 m 后,随着标准段长度的增加,管廊的变形有较明显的增大; 3)合肥典型地质条件下现浇混凝土综合管廊变形缝间距设置为30 m 时,管廊的应力和变形均远小于规范允许值,因此可以经过科学计算将变形缝间距设置为40 m。  相似文献   

12.
对摩托车车架焊接变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摩托车车架大多采用复杂管和板式焊接结构,车架焊接后往往会出现焊接变形、内部产生焊接应力等,不但直接影响整车装配及整车性能,还会降低车架结构的承载能力,降低焊接接头和车架的疲劳强度而引发事故。如何保证摩托车车架的结构尺寸、形状精度及强度是车架生产中最大的问题,尤其是在大排量摩托车开发设计中尤为重要。只有对焊接进行全过程控制,采取有效的设计和工艺措施控制焊接变形,并对超出公差要求的焊接变形进行矫正,才能达到和保证车架尺寸精度和装配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地铁车站结构诱导缝可削弱车站结构的刚度,减少地铁车站结构在施工建设和后期运营中因混凝土结构的温度应力和不均匀沉降等引起其无序开裂。重点论述了诱导缝在地铁车站结构中的施工工艺、工作机理和诱导缝接缝的变形分析计算理论方法,并进一步分析了地铁车站结构诱导缝受力形式以及加强地铁车站结构诱导缝抗震性能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运营地铁通缝拼装盾构隧道长期沉降过程中衬砌结构横向变形对其纵向变形和受力的影响,基于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西藏北路站—中兴路站运营盾构隧道现场试验监测数据,对等效连续化模型进行修正,考虑隧道收敛变形对结构纵向变形的影响,并将该计算方法与现有计算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弯曲状态下,环缝位置不考虑剪切作用时,随着隧道收敛变形的增加,拱底环缝张开量最大值、管片拉压应力和螺栓拉应力均略有减小。2)结构纵向变形曲率半径越小,隧道收敛变形对其影响越显著。3)在大曲率半径隧道结构纵向变形状态下,隧道收敛变形对结构纵向变形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考虑轴向拉伸导致结构纵向变形条件下,结构弯曲导致的拱底环缝张开量较小。  相似文献   

15.
林放 《隧道建设》2022,42(3):430-436
为研究对装配式结构承载起到关键作用的拱顶接头力学性能,基于长春地铁装配式车站长期原位监控量测,对承受弯矩较大的拱顶接头进行整个施工期的力学行为分析,讨论拱顶接头应力、相对变形量以及相对转角随施工进程的变化趋势,分析拱顶接头在不同施工阶段的性能表现,并与数值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研究表明: 1)顶部构件落拱拼装成环刚开始,结构有一段时间的自适应期,接头应力和变形较大; 2)覆土回填以及水位恢复之后,接头所受轴力增大,应力和变形减小,对接头承载起到正向作用; 3)接头应力整体变化幅度不大,施工期间双榫接头的2个榫头依靠彼此的咬合作用承担外力,并表现出一拉一压2种不同的性质,施工结束之后最终都稳定在压应力状态; 4)拱顶接头整体变形较小,安全余量较大。  相似文献   

16.
以大直径盾构隧道施工过程中管片上浮错台问题为背景,研究大直径盾构隧道环缝结构的抗剪特性,从结构承载力角度提出有效且可控的抗浮措施,并深入探究环间错台对隧道结构的影响,以确定大直径盾构隧道环间变形控制标准,减小隧道环间错台引起的管片损伤。以深圳妈湾跨海通道为依托,基于材料塑性损伤本构,考虑管片接缝细部构造,根据相关管片环缝剪切原型试验对接缝抗剪数值模拟方法的有效性进行验证。随后,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环向接缝顺剪、逆剪和切向剪切时的错台现象和破坏特征,分析了斜螺栓、凹凸榫对环缝抗剪特性的影响,为大直径盾构隧道环缝结构的抗浮设计和安全评价提供依据。研究表明:环缝剪切错台数值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能够有效揭示接缝剪切过程中结构的变形特点和损伤特性;环缝接缝的剪切错台过程较为复杂,呈阶段性特征,螺栓和凹凸榫的受力状态是决定接缝抗剪特性的关键因素;凹凸榫能显著提高接缝抗剪刚度和承载力,但也带来接缝应力集中和张开过大等问题,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需充分考虑接缝刚度和变形的适应性;基于环缝错台损伤分析,提出了环缝变形的三级安全评价指标,大直径盾构隧道接缝变形必须控制在Ⅱ级以内,以保证隧道的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性能。  相似文献   

17.
纵肋与横隔板连接是控制钢桥面板耐久性的关键构造细节,其在轮载作用下应力传递复杂,构造设计不当极易引起疲劳裂纹。目前常规式纵肋与横隔板连接在运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疲劳裂纹形式有横隔板弧形开孔裂纹、焊缝端部横隔板裂纹、焊缝端部纵肋水平裂纹或竖向裂纹,针对常规式连接的不足,设计上进一步提出内肋式和无缝式2种构造类型。采用有限元方法,以纵肋与横隔板连接可能出现裂纹的4类细节为对象,基于应力影响面分析,讨论了车辆轮载移动对各细节局部受力的影响,研究了常规式、内肋式和无缝式3种构造类型的疲劳损伤特征。结果表明:轮载作用下4类细节的局部效应非常显著,纵向影响区域约在3道横隔板之间,横向影响区域约在2个纵肋范围;考虑轮迹横向概率分布,各细节应力幅横向折减系数在0.94~0.97范围内。常规式连接弧形开孔细节应力幅最大,主要受面内变形控制,纵肋壁板水平细节次之,表现出明显的面外弯曲特性。与常规式连接相比,内肋式连接纵肋壁板水平细节和竖向细节最大应力幅分别降低28%和29%,减缓了纵肋在焊缝端部的应力集中程度。无缝式连接可能的疲劳破坏形式减少为横隔板焊趾开裂和纵肋壁板焊趾开裂2类,分析发现这2类细节均主要处于受压状态。常规式连接疲劳寿命预估为41.2年,纵肋壁板出现水平裂纹导致疲劳破坏的可能性较大;内肋式连接疲劳寿命由横隔板弧形开孔细节控制,较常规式连接提高58%;无缝式连接疲劳寿命预估为85.3年,较常规式和内肋式连接分别提高107%和31%,且两细节寿命相近,从全寿命设计角度考虑该构造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8.
以活动断裂带为工程背景,探究变形缝间距对跨断层隧道内力的影响。运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穿越活动断裂带的隧道模型,分析断层错动下不同节段长度隧道围岩压力分布情况、二次衬砌最大轴向应力变化情况以及隧道塑性应变发展规律。结果表明:隧道节段长度越短,二次衬砌最大轴向应力越小,最大塑性应变越大;断层错动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断层带内左侧区域的隧道,拱腰和拱脚部位受力和塑性变形明显。  相似文献   

19.
冻土地区路基融沉变形对沥青路面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路基发生融沉变形时沥青路面结构的轴对称计算模型,将融沉变形分别简化为二次曲线和余弦曲线,分析了融沉变形对最大拉应力点位的影响,重点讨论了融沉盆形状、半径、融沉深度等因素对沥青路面结构面层和基层最大拉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路基的不均匀融沉变形在路面结构面层顶面产生拉应力,成为面层破坏的主要原因;在基层底面产生较大的附加应力,将会造成基层开裂,因此在多年冻土地区的路面设计中应考虑附加应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覆有厚层松散堆积体且穿越软硬交界面的隧道洞口段动力响应特点和抗减震措施,以飞仙关隧道洞口段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差分软件分别建立隧道围岩渐进式注浆、设置减震缝和全环注浆3种工况,并和无措施情况下隧道衬砌的应力、变形对比,得出最佳抗减震措施。研究结果表明: 1)在强震作用下衬砌的纵向变形远远小于横向变形,且全环注浆对限制衬砌的横向变形效果最显著,单独设置减震缝对衬砌变形的限制效果较差; 2)隧道右拱脚和右拱腰是强震作用下结构破坏的最危险位置,需着重加强这2处的抗震加固; 3)全环注浆能够有效减小衬砌应力,同时还能使交界面附近应力变化连续而平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