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高专《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现状,针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目标提出构建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元教学方式兼顾,校内实践与社会实践兼顾,基本素养与职业素质兼顾——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模式,以期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论述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重要性的同时,着重从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包括加强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有效性研究的可行性,什么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及如何增强大学《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的有效性。通过以此能真正在大学德育课堂中给予学生以有效的指导。  相似文献   

3.
把科学发展观纳入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体系之中,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本文指出充分认识科学发展观进课堂的重大意义是搞好教学的前提条件,分析了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内在联系,提出科学发展观进课堂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4.
"道德叙事"作为道德教育的存在方式,古今中外皆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对"道德叙事"的研究与践行,标志着我国德育认识和研究范式的转变。但关于"道德叙事"的研究与实践过多关注了中小学道德教育,高等教育涉及过少,以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特定课程指向的具体研究缺位。将"道德叙事"作为一种主流教育方法引入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价值意义,文中从5个维度进行了阐释,并进一步探讨了关于"道德叙事"的课堂教学方略。  相似文献   

5.
关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断加强和改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切实提高教学效果,需做到全面准确把握教材的精神和体系,丰富拓展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才能实现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光荣使命。  相似文献   

6.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建设,从80年代初开始,已经过了十五六年的发展。然而,迄今《思想道德修养》课程建设的自身发展,还远远达不到当代社会科学对这一课程学科体系发展的要求,还有许多问题需要探索、需要解决、需要共识。本文旨在对《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的一些以待解决、以求共识、且无定论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意见.一、《思想道德修养》课程中的逻辑起点作为一门课程要体现出它自身的学科性,最关键的问题,就在于它是否具有科学的、鲜明的、独特的逻辑起点,这是任何学科体系赖以建立的基础。《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至今在其…  相似文献   

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下简称基础)课程是增强高职学生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鲜明特点是充分贴近学生的实际。体验式教学法就是教师为学生创设一种能让学生亲自参与到教育教学当中,以亲身体验的形式来充当学习的主角。将体验式教学法融入到《基础》课的教学实践中,将有效地提高教学实效性,增强学生的知识获得感。  相似文献   

8.
文章提出任课教师要依托企业载体转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以企业为中心重新组织教学模块,从而激发“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能量释放,解决高职订单班人才培养中的专业与道德失衡问题,使毕业生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文章分析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现状和改革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10.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对大学生的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本文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实践出发,分析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效果作了探索,以改进教学,达到教学相长。  相似文献   

1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以项目为导向、以团队合作学习为依托,契合"基础"课的性质特点,有利于实现"基础"课的教学目的。项目化教学强调全员参与,做到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贴近大学生实际,做到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统一;突出任务驱动,做到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到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知识性、综合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课程。秉持"问题导向、精要、管用"的原则,根据教学大纲,确定八个专题,整合优化理论教学内容,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创造性转化,以期提升课程的吸引力、感染力及实效性,增强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  相似文献   

13.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必须具备坚实的基础,人的全面发展,既是实施这一方略的社会基础,又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法制建设是依法治国的法律基础;思想道德建设是法治和德治的伦理道德基础。  相似文献   

1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合格人才的重大责任,课程内容和要求有其基本的规定,专家学者也积极工作编写了精品教材,但今天已经不能适应实际的教学需要;本文从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新要求,对课程的内在逻辑关系和整体性表达进行了探析,提出了"让理想成为本课程点睛之笔"的金字塔式的课程架构,使本课程的教学过程和教学目标更加清晰.  相似文献   

15.
以“八荣八耻”为核心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的提升奠定了基础,明确了方向。当今大学生群体荣辱观淡漠、缺失的现象令人堪忧,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坚持教育与管理的统一、知与行的统一、自律与他律的统一,才能有效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引导其走上正确的成才之路。  相似文献   

16.
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改革是课程自身发展和完善的需要,特别是在“两课”中推进素质教育之逻辑必然,适应素质教育的思想道德修养课,必须吐故纳新,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评方法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17.
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在教育教学中也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在高职院校的工学结合改革浪潮声中,思政课如何与实践相结合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文中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例,试图提出一个模块化实践教学模式,并探索其建构的意义、如何建构及保障落实的机制问题.  相似文献   

18.
18世纪末的妖术叫魂案,反映出转型社会政治权力的独断性逻辑,揭示出法治均衡的时代要求。对文学家卡夫卡《诉讼》的法理解读,彰显了法治均衡的人本意蕴,进一步明确了人权与公权均衡的法治主题。对洞穴奇案的思想试验,则从司法方法论的角度阐发了法治均衡的实践性要求,为断裂社会疑难纠纷的解决开辟了一条新的法律思维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实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由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换中,教学内容的整合、创新是核心环节。梳理近几年基础课教学的实践经验,我们始终坚持"结合学生、结合专业和结合社会"的原则,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探索模块下的专题教学设计。尝试用更灵动的方法和手段增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真正使理论入脑、入心。  相似文献   

20.
提倡“法治”反对“人治”是邓小平治国思想的重要特色,树立法律的权威地位是其法治思想的基础,倡导民主是其法治思想的核心;依法行政是其法治思想的具体体现;依法监督是其法治思想的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