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国文清 《中国港口》2002,(11):7-8,13
<正>今年9月9日,河北省港航管理局作为管理全省港口和航运工作的副厅级行政事业单位,正式挂牌组建成立。河北是京畿重地、港航大省,港航管理部门必须在新形势下转变观念、完善政策、优质服务,为港航发展创造广阔空间。让港航事业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进一步增强发展河北港航事业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河北省港航管理局作为省政府主管全省港口和航运工作的职能部门,肩负着全省港航事业发展的重任。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必须认真分析形势,客观地为自身发展定位。坚定信心,顽强拼搏,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河北港口发展具有较大的优势。一是区位优势。我省位于环渤海中心地带,环绕京津,近邻山西、内蒙等资源大省,全省拥有487公里海岸线,港口和航运发展潜力巨大。近些年,省委、省政府提出的“两环开放带动战  相似文献   

2.
《水道港口》2006,27(3):194-194
本刊从中国港口协会获悉,2006年中国国际港口航运博览会将于9月27日至29日在上海举行。该博览会旨在充分展示中国港口航运业非凡成就,展示港航领域和物流的最新科技成果、港航发展的新蓝图。其主要内容包括:港口规划与建设;港口装卸机械、集装箱多式联运技术与设备;港口工程设计、筑港、疏浚技术与设备;港口物流、仓储与设备;港航信息技术与现代化管理;港口节能设备、港口安全与防护设备等。  相似文献   

3.
欧洲港口海运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有着众多的港口海运业集群,典型的有以伦敦为核心的英国海运服务业集群、以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港口与港口服务业集群和以奥斯陆为中心的挪威航运与航运技术集群.梳理发现,港口海运业集群发展的基本模式为:航运和港口资源的历史累积体现了路径依赖,国家政策革新和企业创新是外部动力,解除路径锁定及生产服务于全球航运市场的垄断性产品或规则是核心动力.港航企业集群发展的关键路径是营造发展环境和蓄积专业性知识,完善专项资源配置能力和功能,通过企业成群、产业成链、市场创新,形成多部门、多层次、协调合作、共同提升的国际港口和航运服务体系,提供迅捷而专业的解决方案,引领国际港航服务发展.中国沿海港口产业和港口城市迅猛发展,应科学认识港航集群,多方联动研发创新,促进中国港口海运集群发展.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港口协会主办的“第12届中国国际港口航运博览会”及“2010国际港航发展高峰论坛”,于2010年9月29日同时圆满闭幕。  相似文献   

5.
张若梦 《珠江水运》2013,(Z1):173-174
本文主要分析了应用LNG清洁能源在港口、航运中所具有的低碳减排、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优势,阐述了当前港航领域应用LNG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快港口集装箱重卡及内河船舶利用清洁能源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港口》2010,(10):28-28
<正>[本刊讯]由中国港口协会主办的"第12届中国国际港口航运博览会"及"2010国际港航发展高峰论坛",于9月29日同时胜利闭幕。"第12届中国国际港口航运博览会"自  相似文献   

7.
11月17日,由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上海海事大学主办的2011国际港航发展论坛在上海隆重召开。国内外港航专家、企业齐聚一堂,围绕携手共谋港口物流新发展这一主题,针对当前港口发展危与机共存的局面建言献策,共谋发展。为破解航运危机带来的港口发展难题,实现发展新突破,会议提出,港口物流应从以下四方面着  相似文献   

8.
津闻 《中国水运》2007,5(6):8-9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运输业正经历着由彼此割裂的运输方式向不断整合集约的运输方式发展,全新一代的港航发展模式正在酝酿中。港航合作战略,即指港口企业和航运企业之间,通过各种方式的合作,实现各自发展目标的一种总体设计和宏观规划。本文从理论角度分析港口航运企业合作原因以及合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邵明福 《中国港口》2001,(12):12-13
自80年代以来,很多专家学者极力推崇港航一体化经营体制,曾经兴起了一股港航合一的理论思潮.90年代后,航运企业为了扩大企业规模,降低经营成本,借鉴国外航运企业的经验,实行资本扩张,纷纷到国外、港澳、内陆港口城市投资建设港口,或者参股经营港口业务;很多港口企业也紧跟潮流,买船跑运输,经营国际、国内航线.有的地方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实行强制手段,将辖区内的航运和港口企业联合在一起,组建成港航集团,实行一体化经营.  相似文献   

10.
《世界海运》2008,31(5):42-43
大连港口与口岸局作为大连市港口、港政、口岸、航运、物流等建设工作的主管职能部门,几年来,始终围绕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实施“港航立市”发展战略,从航运结构、发展方式、创新、服务等方面展开了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中国港口》2004,(3):11-11
<正>为落实CEPA协议,加强沪港合作,实现沪港两地港航业"促进联动发展、形成共赢格局、实现共同提高",上海市港口管理局和香港物流发展局将于2004年5月11、12日在上海举办"沪港港口物流研讨会"。届时一些国家和地区从事港口、航运、物流方面的知名专家、企业及港口及港口管理部门的代表将共同研刊"政府管理部门在推进港口物流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企业从事港口物流业务的经验和教训、上海  相似文献   

12.
由中国港口协会主办的“2011中国港航发展论坛”于9月15日在京开幕。论坛就“中国航业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中国港口发展的新起点一转型、创新、合作、‘十二五’期间我国港航业的发展规划与趋势、全球经济与全球贸易的最新趋势与前景、打造绿色航运产业链”等题目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港口协会主办的“2011中国港航发展论坛”于9月15日在京开幕。论坛就“中国航业发展的宏观政策环境、中国港口发展的新起点一转型、创新、合作、‘十二五’期间我国港航业的发展规划与趋势、全球经济与全球贸易的最新趋势与前景、打造绿色航运产业链”等题目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港口科技》2011,(11):31
<正>坚持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促进港口发展——《港口科技》是您的最佳选择!《港口科技》是一本立足港口、面向全国港航系统的应用科技杂志。它能及时为您提供国内外港口和航运的最新科技信息,为广大科技人员提供一个交流港航科技成果的广阔  相似文献   

15.
2013年全球航运市场变革不断,继船舶进一步大型化以及推出“天天马士基”的服务理念后,P3联盟在港航业内掀起了不小的波澜,在这样的变革之下,全球港口业将不得不面对航运联盟对其带来的港口间竞争以及船港之间博弈的双重压力和挑战。2014年乃至未来几年,全球港口行业将处于深度调整期,  相似文献   

16.
《世界海运》2016,(9):5-9
首先简介上海自贸区建立的背景,然后解析港口竞争力的内涵、特征和主要内容;接着利用SWOT(Strengths Weaknesses Opportunities Threats,优劣势)分析法,分析江苏港口的区位及经济环境优势、港口服务业优势、政策优势和软件优势,制度劣势、港口服务和信息化劣势、港航人才劣势、航运文化劣势,上海自贸区和国家战略的机遇,经济新常态和其他港口的竞争带来的挑战;最后提出发展江苏港口的具体建议,分别为与上海港协同发展,提升港口物流发展水平,提高航运软实力及力争建立江苏自贸区。  相似文献   

17.
上海建自贸区,其与港口、航运的关联度无疑成为港航业关注的焦点,而以制度创新实现贸易便利化、走向更高层级开放目标,更是激励和推进上海乃至中国航运、港口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发展的新引擎。中外瞩目与期待的上海自贸区总体方案落地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已渐行渐近,一个具有改革开放里程碑式的"新标杆"将正式揭开它的面纱。落户在上海港口与浦东机场四大区域的自贸区,其与港口、航运关联度最大的创新突破,无疑成为港航业关注的焦点,而以制度创新实现贸易便利化、走向更高层级开放目标,更是激励和推进上海乃至中国航运、港口产业转型升级、持续发展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18.
为突破港口传统经营模式和范围,通过对"互联网+传统港航业"、平台化电商等一系列运营模式的探索和实践,努力打造面向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将港口、航运和第三方电商平台集合于一体的港航电商平台。在国内外各口岸现有业务受理服务模式基础上建立港口互联网产业大数据垂直电商服务平台,通过整合港口现有优势资源,建设多条优质"智慧航运"线路,建设"港港合作"网络布局,整体提升国内大宗物资贸易的繁荣度,在错综复杂的国际贸易环境下,积极配合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整体联盟的优势提高国内港航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颁布实施已有五年了,于是,我们就有了五年的回顾:这是港口和航运生产迅速发展的五年,也是港航系统消防安全工作全面发展的五年,五年来,港口、船舶的重特大火灾得到了有效的遏制,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均保持了较平稳的态势。有两个数据令人感到欣喜,在这五年间,港航系统的火灾事故和直接经济损失分别比《消防法》颁布前五年下降了21%和75%,港航单位运输生产在不断改善的消防安全环境中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水运管理》2011,33(10):33-33
2011年9月15日,由中国港口协会主办、三一港机独家赞助的“三一港机2011中国港航发展论坛”在北京举办。来自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交通运输部规划院、中国港口协会、中国船级社、中国船东协会,以及港口城市港航管理部门、航运物流企业、港口码头企业、工程规划设计建设单位、临港经济区、信息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跨国企业、投融资服务机构、新闻媒体等机构的400余人出席论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