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在介绍CVT车型LockUp工作原理和动力吸振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针对某款车型的Lock Up方向盘振动问题,分别对Lock Up传递路径和方向盘共振特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驱动轴和悬置入力是产生此问题的主要原因。但是考虑到驱动轴和悬置系统改动难度大的问题,提出了采用动力吸振器进行方向盘振动控制的方法。通过优化动力吸振器参数,成功使得方向盘的振动减小到了可接受的范围。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车型怠速工况方向盘振动过大的问题,介绍了抑制汽车方向盘怠速振动的三种典型方法,包括试验仿真相结合优化转向系统结构,提高转向系统固有频率;优化悬置橡胶软垫,降低方向盘怠速振动;以及使用动力吸振器降低方向盘怠速振动。结构优化既提升了模态又可以降低重量,悬置刚度优化及动力吸振器的使用同样有效降低了方向盘怠速振动。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对乘用车辆乘坐舒适性、稳定性要求的不断提高,汽车减振越来越引起企业和专业人士的注意,其中,动力吸振器备受关注。传统的动力吸振器(DVA)作为一种吸振装置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汽车等工业领域。然而,由于传统的动力吸振器有效工作频域小,严重影响了他的工作稳定性和适用范围。本文介绍探究了基于磁流变弹性体(MRE)的动力吸振器,其刚度可根据外界磁场的改变而改变,以此来改变吸振器的固有频率,对外界激励频率进行追踪,达到最优吸振效果。文中介绍了动力吸振器固有频率随外界电流改变而变化的移频特性,并通过matlab建模仿真,得出其吸振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动力吸振器。  相似文献   

4.
本文中基于车辆动力传动系统4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利用特征值灵敏度分析,获得影响各阶固有振动的关键转动惯量,确定共振频带附近激励时所需动力吸振器的安装位置。根据外部激励的宽频转矩模型与系统固有振动之间的关系,将振动频带切割分段,在相应频段的相应位置安装对应动力吸振器分段控制。然后对各个动力吸振器进行最优参数匹配设计,并对安装动力吸振器组的传动系统进行移频特性和固有振动能量分析,佐证减振机理。最后对安装动力吸振器组的传动系统进行瞬态振动分析,验证该方案对传动系统宽频减振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论述动力吸振器设计开发原理,并从整车开发工程实践的角度出发,对传动轴的噪声-振动-平顺性(NVH)进行动力吸振器的设计。通过运用Head软件中的模态测试模块来确定噪声出现的频率,针对实际噪声工况设计吸振器的参数,并利用仿真和实车道路测试相结合的方法对吸振器效果进行验证。经验证该吸振器的设计解决了NVH 问题,改善了整车的驾乘舒适性。该方法可推广应用到整车其他零件的减振开发设计中去,对整车声学开发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乘用车车内轰鸣声进行问题分析,查找出抗扭拉杆是该车内轰鸣声的主要传递路径,根据理论设计出动力吸振器,并通过试验验证了动力吸振器对车内轰鸣声问题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改善后轰鸣声满足设定目标。并且,本文总结出一种传递路径分析新方法,该方法可弥补断开路径法和加质量块方法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某型纯电动中型客车在良好路面高速行驶工况下出现方向盘小幅快速摆动,通过对前轮摆振形成机理进行分析,筛选出七个可能导致前轮摆振的因素,并用排除法对上述因素逐一分析确认,推测轮胎的特性参数存在差异可能是导致前轮发生摆振的原因。进一步通过对比测试故障车辆安装不同品牌轮胎时,方向盘Y向加速度的大小,确认导致车辆前轮出现摆振的原因为轮胎的特性参数存在问题。对比两款轮胎均匀性参数后发现,故障车辆匹配的轮胎因侧向力波动和侧向力偏移均较大、轮胎侧向刚度偏小,导致前轮摆振的幅值较大、前轮摆振系统稳定区域较小,是导致车辆出现前轮摆振的根本原因,最终通过更换其他品牌的轮胎有效解决车辆摆振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及人们对汽车乘坐舒适性要求的不断提高,车辆减振引起了研究人员和企业的广泛关注,而在减振手段中,吸振器备受重视。传统吸振器结构简单,对单频激励减振效果明显,在建筑、机械、航空等领域广泛应用。但其减振频带窄,严重制约了吸振器的使用范围。通过调节吸振器参数改变吸振器固有频率可有效拓宽吸振器减振频带。文章以质量、刚度为调节参数,研究吸振器宽频减振机理。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对离心摆吸振器原理及其在大转角扭转减振器中的应用进行研究。首先,创新性地提出将离心摆安装于减振器从动盘毂上,分析了离心摆吸振器的减振原理,并推导了相应的数学方程;然后,在专用台架上进行试验,测得新型大转角离合器转矩传递特性;接着,利用集中质量建模方法,建立车辆动力传动系统扭转振动与变速器齿轮敲击的振敲耦合模型和整车纵向运动与受力分析模型,对比分析带与不带离心摆吸振器的大转角减振器性能。最后,利用实车试验分析大转角扭转减振器性能和验证数值仿真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消除某轻型客车在高速时产生的方向盘摆振现象,提高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安全性,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验证的方法对该款轻型客车的方向盘摆振现象的产生机理及其振源进行了分析。试验和分析的结果表明高速时方向盘的摆振现象是由车辆前轴各旋转部件动不平衡所引起的,通过控制相关部件的端面跳动和动不平衡量可以消除或明显减弱高速时的方向盘摆振问题。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电动助力转向系统对方向盘摆振补偿的功能,通过对影响方向盘摆振因素的分解,当整车基本参数确定的情况下可以采用EPS进行摆振补偿.通过摆振补偿功能开发到某车型实车测试验证,有效解决高速制动等工况下方向盘摆振问题.该研究为车辆方向盘摆振问题的解决提供采用EPS补偿万式提供方法及系统.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车下吊挂设备对高速列车车体弹性振动的影响,文章搭建了车体与吊挂设备的刚柔耦合垂向动力学模型,通过对比刚柔耦合模型和多刚体模型的加速度功率谱密度研究了车体柔性对车辆垂向振动特性的影响;通过控制变量法改变吊挂设备的悬挂参数,分析了不同的悬挂系统频率、悬挂系统阻尼比和悬挂质量对车体中心位置的加速度幅频特性的影响;最后,将吊挂设备视为动力吸振器,采用Jacquot动力吸振器参数优化理论对悬挂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合理的选择吊挂设备的悬挂参数可以有效的抑制的车体弹性振动。  相似文献   

13.
为改善乘用车高速行驶稳定性,提出方向盘摆振问题的敏感因素与解决方案。建立二分之一悬架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方向盘摆振问题产生的机理与传递路径,利用Adams/Vibration振动扫频分析方法,对方向盘摆振问题的影响因素进行仿真与试验研究。与试验值对比,减小主销后倾角度或增加悬架纵向阻尼的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变化趋势一致,两种优化方案在车速120 km/h时,使最大共振峰值分别降低37.5% 和68.8%。这两种优化方法可有效改善方向盘摆振问题,对问题的规避与改善具有直接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制动抖动是由制动引起的车辆振动现象,主要表现为方向盘、制动踏板以及车身的低频振动,是影响汽车NVH性能的重要因素。文章以某SUV制动抖动为研究对象,对车辆制动抖动进行测试,研究车辆发生制动抖动的触发条件,同时提出制动抖动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汽车运动时,会遇到各种外力的干扰,引起多种复杂的运动;方向盘抖动作为车辆一种常见故障,驾驶员若长期接触高频振动方向盘,容易产生疲劳,同时会引发身体健康问题;文章以某一中型客车出现的方向盘发抖故障为基础,分析导致方向盘抖动的因素,同时确认转向前轴对方向盘抖动的影响大小。  相似文献   

16.
以某轻型客车后驱动桥为研究对象,经CAE分析和模态试验验证表明:后桥的一阶固有频率处于该频率带范围内,后桥共振是引起振动极值的主要原因之一。基于该驱动桥的基本参数进行动力吸振器设计,确定动力吸振器的关键参数。对吸振器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和整车搭载试验。结果表明:仿真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吻合,加装动力吸振器能较为显著地降低驱动桥振动,提升NVH性能。  相似文献   

17.
轻型客车动力总成弯曲振动控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建文  吕振华 《汽车技术》1997,(9):24-26,48
动力总成的弯曲振动对汽车的振动和噪声有着重要的影响。应用模态识别技术对其轻型客车动力总成弯曲振动的固有特性进行了测试,设计了一阻尼式动力吸振器。通过装车试验证明,该动力吸振器对汽车动力总成的弯曲共振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王晓勇 《驾驶园》2009,(9):54-55
方向盘抖动是一种常见的车辆行驶中故障.司机的直接感觉是方向盘发抖方向控制困难方向盘自由行程变大.方向盘是汽车在行驶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部件方向盘出现了抖动转向不顺等问题需要自己尽快壹出问题或到4S店进行检测维修.如果不及时排除故障任其发展.极可能会出现转向失灵.造成交通事故.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被动式动力吸振器对窄频激励的减振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对于宽频激励的减振并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人们对主系统无阻尼时动力吸振器进行研究,得出了PQ定点理论。前人的研究中并没有讨论动力吸振器质量和固有频率对P、Q振幅倍率的影响。文章中推导了吸振器的质量比、固有频率比对定点PQ两点振幅倍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一辆东风EQ1135F19D型汽车在空载时行驶正常,但在重载(载重量在15吨左右)行驶至车速达到40-60km/h时前轮出现严重摆振现象,造成驾驶室上下抖动,方向盘左右摆动,车辆呈蛇行前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