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一款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大功率充电功能的服务保障车优化设计方案。2009至今,国家对纯电动新能源汽车给予了强力扶持,纯电动汽车的技术进展也非常迅速,但纯电动新能源车也存在续航、充电技术等的制约,充电难成为了限制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滞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公司开发了一款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大功率充电功能的移动充电车。该车以我公司一款客车车型为基本车型,该车配备柴油发电机、快速充电装置,所携带的发电机可以实现电能的产生和储备,能连续充电,有力地保障了新能源汽车的运行。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某纯电车型的开发实践,从用户停车习惯、充电桩布局以及用户停车充电过程的行走路径出发,分析了充电口布置位置对于用户的影响。通过对比发现:充电口位于车辆后部,用户停车充电过程行走路径最短,用户体验最佳,更符合国内用户的停车习惯和充电桩布局。充电口布置不仅影响用户使用体验,同时也影响充配电系统的布置,因此本文在梳理充配电技术路线的同时,进一步分析了充电口布置对充配电系统、随车工具以及空气悬架储气罐布置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合一电驱动系统在储物空间、成本以及充电体验方面优势显著,可以作为全新平台车型开发时的布置首选;三合一充配电系统中,短粗型IPU+细短型储气罐对后端零件布置有利,可作为备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新能源汽车的角度入手,按照整车车型的不同(整备质量和动力电池储能),对《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2012~ 2020》中50万辆和500万辆新能源汽车目标进行了分类并预测;分析和预测未来新能源汽车充电技术发展方向趋势和运行模式;最后提出未来新能源汽车达到国家发展规划数量后,在其运行模式下的每天各个时段对电网充电功率的需求.  相似文献   

4.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推动以及企业电动化战略的调整,目前企业内部大量的人员急需取得新能源汽车电工操作资质,而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系统的电击危险性分析是新能源电工资质培训中一项重要的内容.本文根据企业实际车型参数,结合资质培训内容,综述了新能源汽车车载充电系统的危险性因素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徐飞 《世界汽车》2022,(4):62-69
<正>就像燃油车的油耗一样,续航里程是新能源车型的一项最为关键的指标。这里我们没有加上之一,是因为续航里程不但可以反映出车辆的持续行驶的硬实力,也能反映出车辆电控系统的软实力。同时,大多数消费者在选择新能源车型时最先关心的往往就是:“这车能跑多少公里?”虽然很多城市和地区的充电条件越来越便利,但比起保有量来说,还是显得力不从心。而且,如果都是那种充电10h通话5min的情况,相信再多的充电桩也不够用,所以,新能源车型归根结底还是靠续航来为自己正名。  相似文献   

6.
王瑜 《汽车维修》2019,(1):8-12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新能源汽车越来越普遍,其中纯电动汽车就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纯电动汽车的充电也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内容,为了使用方便,纯电动汽车一般配有2个充电口,即交流充电口(慢充)和直流充电口(快充),本文简要介绍了2种充电系统的接头端子含义,阐述了大致的充电过程,同时列出了充电系统常见故障及检修方法,谨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传统汽车不断地向新能源汽车的转型,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其出现故障的情况也随之增多。新能源汽车整车故障类型主要分两大类:高压无法上电和整车无法充电。上电系统涉及模块众多,如VCU模块、PTC模块、高压互锁、CAN网络等问题都会影响车辆无法正常上电;充电系统故障主要涉及辅助控制模块以及充电枪。对此,以某品牌2017款EV300车型为例,详细分析新能源汽车上电系统以及充电系统结构原理,并针对两大系统模块进行实车与原理电路图案例分析,并提出有关解决方案及排故思维。  相似文献   

8.
黄锐锋 《时代汽车》2023,(2):113-115
随着我国政府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视,我国车企相继推出了性能优越的电动汽车车型,我国电动汽车数量日益增多,这导致对充电桩的需求越来越旺盛。随着国家出台相关政策推进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我国电动汽车交流充电桩的安装数量不断突破。本文基于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对电动汽车交流充电设施进行研究,对交流充电系统的作用、结构及常见故障进行分析介绍。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高速发展,近年增程式汽车已经是新能源车企大力发展的新方向。文章就增程式电动汽车的构造、技术特点、行驶成本、续航能力和充电便捷性以及政策补贴等方面与其他新能源车型进行差异对比,更全面的展示其特性和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10.
<正>进入2024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增势不减,多家新能源车企一季度维持上升势头,为全年的良好发展开了个好头。继2023年31.6%的渗透率之后,2024年新能源汽车的销量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除了扎堆推出更具竞争力的新能源车型之外,车企也在密集地布局充电网络。过去两年,800 V高压平台、4C充电技术相继落地,全面快充时代已然临近。特斯拉、小鹏、理想、极氪、华为等企业在全国各地加快建设超充站和超充桩,通过提供更高的充电功率和补能效率,为终端用户带来进化的充电体验,消除里程焦虑。  相似文献   

11.
在《2020新能源乘用车市场舆情白皮书》中可以看到,新能源销量市场明显复苏、车型销量级别中代步车最为畅销,B级车份额上升、纯电动车市场以10万~15万元区间为主,以及新能源汽车市场在三四线城市呈下沉趋势、新能源汽车舆情热点不断、充电依旧是热门话题等。  相似文献   

12.
以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充电口为研究对象,对格栅上充电口布置提出了解决方案;结合全新帕萨特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的开发,阐述了格栅上充电口布置涉及到的碰撞、行人保护、人机操作、开启校核、紧急解锁、充电盖板缝道等实际问题的解决方案,通过实验验证有效。为后续车型开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品牌车企中,比亚迪一直是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者,继首款双模电动车F3DM之后,采用最新平台技术的第二代双模电动车秦又开创了混动新境界。随着技术的发展及人们日常出行的需求,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开始成为一种趋势,通过外接电源充电插口为电池组充电.可以保证车辆拥有更长的节能续驶里程,国外一般将这种车型称为”PIug-inHybrid”,比亚迪最新推出的双模电动车秦就是这样一款车型。  相似文献   

14.
《世界汽车》2022,(1):50-53
就像燃油车的油耗一样,续航是新能源车型一项最关键的性能.这里我们没有加上之一,是因为续航里程不但可以反映出车辆持续行驶的硬实力,也能反映出车辆电控系统的软实力.同时,大多数消费者在选择新能源车型时最先关心的往往就是:"这车能跑多少公里?"虽然很多城市和地区的充电条件越来越便利,但比起保有量来说,还是显得力不从心.所以,...  相似文献   

15.
新闻     
<正>《2019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研究报告》发布日前,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了《2019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的调查人群主要集中在20多个城市的新能源汽车消费者,调查车型覆盖市场上数十款主流新能源车型,内容涵盖车辆质量或使用性能、售后服务体系以及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三大方面。从车辆品牌来看,比亚迪、北汽、奇瑞、荣威等凭借先发优势,市占率较高。其中,比亚迪不论在PHEV(插电式混合  相似文献   

16.
涂仲成 《商用汽车》2014,(11):49-49
在2014北京客车展上,恒通电动公司携6 m快速充电纯电动客车CKZ6581HBEV和8 m快速充电纯电动客车CKZ6812HBEV 2款车型亮相。其中,CKZ6812HBEV更是凭借突出的性能优势斩获了"2014年度最佳新能源客车奖",展现了恒通电动公司作为客车"快速充电第一品牌"在新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上的强大实力。  相似文献   

17.
朗新 《汽车与配件》2022,(10):68-69
<正>百花齐放的新能源车市场格局让车企不仅要注重车型本身的产品力,还要在充电、维保等闭环服务链条上加码,提高体验感并赢得用户的青睐。比如在充电环节,“让充电如加油一样便利”是产业链企业和车主的共同愿望。“双碳”大背景下,肩负着中国汽车产业弯道超车的新能源车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最初,以比亚迪、长城、吉利为代表的传统车企依托多年的整车制造技术和成熟的产业链优势,  相似文献   

18.
随着国家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以及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可度不断提高,燃油车将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对于纯电动汽车来说,充电是日常必不可少的一项操作,对于谷电和峰电价格不同的合理利用,将会提高用户的体验感并为用户带来用车成本的下降。为了解决前期量产车型市场用户抱怨定时定量充电设置步骤繁琐问题(设置必须插枪),文章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定时和定量充电控制逻辑,整车充电逻辑完全由整车控制器(VCU)控制,在任何工况下均可设置,操作简便,并且提示用户已设置预约充电时间。相较于原策略,将用户设置操作由6步减少为1步。  相似文献   

19.
正日前,福特汽车公司宣布将在北美和欧洲扩大充电网络布局,为新能源车消费者提供无忧用车体验,缓解里程焦虑;同时,福特将加速在全球多地推出新能源车型,包括计划于明年在欧洲和北美率先推出一款以Mustang为灵感设计的全新纯电动SUV。根据福特电气化计划,在2017-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选取适合严寒环境下使用的新能源汽车,分别包括新能源乘用车和新能源商用车两种,分析其在严寒环境下的充电性能,通过其充电时间和充电能量得出其充电速率,并分析得出充电环境对充电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