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某整车怠速抖动问题,文章首先通过主观评估和客观测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初步判断和分析,随后采用两个激振器对动力总成施加扭矩输入,进行动力总成在扭矩激励下的频响分析和模态特性研究,在此基础上进行悬置刚度测试与分析,最后优化悬置并验证效果,成功解决了怠速抖动问题.  相似文献   

2.
轻卡怠速时驾驶室抖动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某款轻卡在开发过程中出现怠速驾驶室抖动问题,抖动较为严重,主观感觉明显,通过对悬置系统隔振率、转向系统模态、整车驾驶室模态等可能引起驾驶室抖动原因的分析,最后确定怠速驾驶室抖动为动力总成悬置隔振性能差、整车驾驶室模态和发动机二阶阶激励耦合引起。通过对悬置系统隔振性能进行优化,以及降低怠速工况发动机转速,解决了驾驶室抖动问题。  相似文献   

3.
文章针对某乘用车整车怠速抖动问题,通过振动测试和频谱分析确定抖动抱怨频率,采用刚体模态试验方法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进行测试,进一步分析怠速抖动产生的原因;基于转速控制方法研究不同怠速转速下的车内振动情况,给出怠速转速调整的推荐方案并进行实车验证。该研究对解决整车怠速抖动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本文为解决发动机怠速D、R档整车抖动的问题,通过有限元法模拟仿真悬置系统及副车架.通过优化前后悬置系统和副车架结构,有效的降低了发动机怠速的抖动问题.同时路噪变化都在理想范围内,使整车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5.
为提升怠速NVH性能,本文对整车怠速间歇性抖动问题进行了详细研究,同时提出控制方法并进行试验研究。通过整车怠速振动试验及动力总成模态测试,明确了整车怠速间歇性抖动问题产生机理,并从激励源及传递路径两方面进行优化,提出改善方案。通过与原状态的对比测试,采用最终综合优化方案后座椅导轨抖动幅值降低71%,抖动问题消失,对怠速抖动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针对某型商用车转向盘怠速抖动问题,对其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固有特性和隔振性能进行了研究。综合考虑发动机悬置系统解耦度、振动传递率和谐振频率,建立了发动机悬置优化模型,并基于多目标融合粒子群优化方法获得了最优悬置系统参数。通过整车试验表明,优化改进后发动机隔振率在整个转速范围内明显提升,转向盘Z向振动加速度由原来的8.9 m/s~2降至0.9 m/s~2,有效解决了转向盘怠速抖动剧烈问题。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某车型发动机怠速抖动剧烈造成车身出现裂纹的问题,对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声振粗糙度)性能进行研究分析。通过建立NVH数学模型从理论上对性能进行计算和分析,并进一步利用能量解藕法原理对悬置进行优化,以提高动力总成悬置的NVH性能。整车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和耐久试验表明优化后降低了整车振动,提高了乘坐舒适性,解决了车身裂纹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3缸发动机的振动规律出发,分析其合理的模态分布范围;分析了微型汽车悬置系统的布置型式及其常用悬置结构的特点。针对某微型汽车匹配3缸发动机怠速振动过大问题,对其悬置系统进行模态分析及受力分析。通过调整悬置刚度及悬置结构等措施对悬置系统进行优化,并对优化前后的动力总成模态分布及转向盘振动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悬置系统解决了3缸发动机怠速振动及转向盘抖动问题。  相似文献   

9.
文章针对某乘用车整车怠速抖动问题,首先对抖动问题进行主观评估和客观测试,然后针对激励源即发动机进行惯性激励分析和燃烧激励分析,最后通过提升发动机的燃烧稳定性改善了车内怠速振动。该研究对于整车怠速抖动问题的解决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某混合动力车型怠速工况不规则抖动问题,采用振动测试明确了问题的抖动特征,并通过发动机怠速工况燃烧稳定性及动力总成悬置系统刚体模态测试结果,确认了产生抖动问题的原因,最终提出调整排气VVT相位来改善发动机怠速工况的燃烧稳定性,进而解决了车内不规则怠速抖动问题。该研究对解决混合动力新能源车型的怠速抖动问题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牵引车轻量化考虑,使用铝壳代替铸铁壳变速器后,动力总成质量减轻引起整车怠速振动较大。利用ADAMS对悬置系统刚体模态进行仿真分析,通过试验验证仿真模型的有效性,找出引起整车怠速振动的原因和优化方向。以悬置刚度为优化参数,以悬置系统主振动能量分布的加权组合为目标函数,给出优化后的悬置参数。最后,在怠速工况下对转向盘振动量和悬置传递率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整车振动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2.
郭杨  刘虎 《时代汽车》2023,(20):106-108
新能源乘用汽车混动架构车型在整车NVH性能开发匹配过程中主观评价存在整车启停抖动及敲击等问题。本文针对此问题点,从悬置隔离率,扭转减振器不同的刚度、阻尼、配合间隙及控制策略等方面介绍了新能源乘用车混动架构整车匹配调校过程中,影响整车启停抖动及敲击产生的因素并主要通过悬置隔振、扭转减振器的匹配、控制策略优化组合方案来解决该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在整车上悬置系统隔振性能的测试,发现在怠速工况下,左悬置主方向的隔振性能不满足设计要求。对悬置刚度测试分析后,确认在0 N至预载段悬置平均刚度过低。通过对悬置主簧结构的优化,提高悬置刚度等措施,使左悬置隔振性能满足要求。  相似文献   

14.
某不带平衡轴的三缸发动机乘用车型在开发过程中出现了怠速抖动问题,降低了整车的NVH品质。文章通过曲柄连杆机构的动力学分析,发现旋转惯性力矩和往复惯性力矩不平衡,明确了发动机的激励方向和激励频率;通过建立包括动力总成和悬置在内的多体动力学模型,仿真出动力总成六自由度刚体模态,通过优化各悬置的刚度,实现了两种避频方案:方案一是Rx、Rz模态高于1阶激励,低于1.5阶激励;方案二是动力总成6个刚体模态均低于1阶激励。两种方案进行装车试验后,方案二怠速抖动现象得到了明显改善,此优化方案适用于不带平衡轴的三缸发动机悬置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5.
某SUV四驱车加速过程中存在整车抖动,明显颠簸感,严重影响整车品质。运用道路车内振动试验分析、模态试验分析等方法对整车抖动的原因进行研究,确定该抖动由动力总成绕Y向转动刚体模态频率与悬架激励频率共振引起。通过优化悬置刚度提高刚体模态频率及优化轮胎减小路面激力两种方案,主观评价整车加速抖动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6.
发动机总成悬置系统的仿真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某轿车在怠速时发动机总成振动较大的情况,建立发动机悬置系统参数化模型,利用能量法基本原理,通过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对该发动机悬置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得到系统的固有特性,并对悬置优化设计,减小悬置支反力的幅值,从而提高发动机的隔振效率,降低整车的振动,解决怠速时的隔振问题。  相似文献   

17.
对于某轿车在怠速时发动机总成振动较大的情况,建立发动机悬置系统参数化模型,利用能量法基本原理,通过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软件ADAMS对该发动机悬置系统进行仿真分析,得到系统的固有特性,并对悬置优化设计,减小悬置支反力的幅值,从而提高发动机的隔振效率,降低整车的振动,解决怠速时的隔振问题。  相似文献   

18.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性能是整车NVH性能控制的关键。文章以某轻型商用车悬置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设计及优化。文章基于主惯性轴理论确定了悬置系统的初始安装角度,并基于能量解耦法建立Adams模型对胶块安装角度及刚度进行优化设计。通过整车试验表明怠速工况下悬置系统隔振效果良好,但后悬置在加速工况下在2930rpm处存在共振,然后通过CAE分析,提出了后悬置系统优化设计方案,并对改进后悬置系统重新进行测试验证。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共振消除,整个悬置系统性能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9.
设计了一种通过电磁阀控制解耦膜刚度的空气弹簧式半主动悬置。建立了基于AMESim仿真平台的半主动液压悬置模型,分析了动刚度和阻尼角曲线。在整车上根据起动、怠速、加速、冲击等工况下激励的不同对悬置工作模式进行了匹配。分析结果表明,该悬置可以在较宽频率范围内明显改善乘坐舒适性及降低车内噪声和振动,具有刚度阻尼可调范围大、响应速度快、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20.
为提升车辆怠速舒适性和品质感,提出了整车怠速不规则抖动的控制方法并进行了试验研究。通过整车振动试验和发动机性能参数测试,明确了整车怠速不规则抖动形成机理,从激励源和传递路径两方面进行优化设计,提出改进方案,并对优化前、后的整车振动进行对比测试,结果表明,优化后振动幅值降低70%,主观评价得分提升2分,整车不规则抖动现象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