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纯电汽车底盘悬架力传递导致的中低频路噪问题,本文采用整车有限元分析和Spindle Loads激励力的分析方法,在60km/h工况下进行路噪的多输入多输出仿真计算,发现主要是由后副车架模态引起的力传递过大导致。试验表明,设计并安装与车内噪声中心频率(152Hz)对应的吸振器后,能有效降低车内路噪。最后将后副车架柔接后,车内前排和后排噪声分别降低了0.2dB (A)和3.8dB (A),验证了仿真计算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了路噪的产生机理和优化手段,介绍了多参考TPA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流程。然后通过某车型路噪问题的优化实例说明了:1.多参考TPA可全面对比传递路径对车内噪声的影响,能可靠识别出主要传递路径,然后分析传递路径的载荷和NTF。但多参考TPA易使工程师将注意力局限在一条路径之中,无法发现影响主要路径的真正因素。2.路噪问题的诊断及优化流程应遵循整车排查——部件诊断——系统分析——部件优化的思路。即从整体上把握与排查,然后从细节上分析主要影响因素,再从系统的层面来分析问题,然后又从细节上专研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某多连杆车型后副车架为例,对台架疲劳试验过程中的失效情况进行仿真分析。通过仿真分析找出影响该零件疲劳寿命的关键因素并给出优化指导方向。通过优化焊缝的长度和角度及焊缝的交叉点位置等,完全可以使零件满足最新的台架试验要求,且可以满足更高的载荷要求。经过对改进样件的试验验证,结果显示改进后的副车架疲劳寿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乘用车在粗糙路面存在120 Hz频率的路噪问题,从路噪产生的机理、传递路径、关键影响因子和控制方法着手,利用贡献量及传递路径分析方法识别到多连杆后悬架关键传递路径及零部件,并结合有限元及DOE设计方法寻找到关键子系统优化变量参数,发现优化后可有效改善该路噪问题,最终,通过样件改制在实车上验证了优化方案的有效性,为...  相似文献   

5.
本文所研究前副车架计划沿用于某个新的车型,用ADAMS/CAR提取新车型副车架在典型工况下各安装点的载荷,对副车架进行了典型工况的应力计算。同时根据项目组采集的道路载荷谱,对副车架进行疲劳计算。再次结合此前副车架在前期老车型的路试情况以及基于道路谱开发的副车架台架试验结果,研究评估此前副车架是否可以用于新的车型。本文对于副车架在车型沿用分析中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某车企对正在研发的某车型进行可靠性道路耐久试验过程中,发现后副车架某位置发生开裂,开裂的产生影响了可靠耐久性能评估。为快速解决开裂问题,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副车架进行仿真。主要思路:将试验场采集得到的路面激励信号加载到在多体动力学悬架模型中,然后提取出硬点动态载荷,最后将动载荷作为耐久仿真输入,对副车架进行结构疲劳耐久仿真分析,根据仿真结果对开裂位置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有效性参考建议,为提高副车架寿命提供有利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7.
通过有限元软件Hypermesh将E型多连杆后悬架中的下摆臂、上摆臂、前束拉杆、纵臂和副车架进行柔性化,分别导入到ADMAS/Car软件中进行多体动力学建模和仿真分析,并将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分析得到不同刚柔耦合的零部件组合对前束角变化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永香 《商用汽车》2011,(14):80-82
从设计角度对市场需求不断增长的重型前顶自卸车的副车架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介绍了副车架主要结构的设计原则,对车辆设计和使用者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自卸车副车架是自卸车的关键总成件,自卸车货箱及液压系统是通过副车架来固定的,副车架除承受安装在其上的各种装置及货物的载荷外,还要在行驶中与主车架共同承担车架的扭转与弯曲,以及由于路面凹凸不平而产生的动载荷。  相似文献   

9.
本文为解决发动机怠速D、R档整车抖动的问题,通过有限元法模拟仿真悬置系统及副车架.通过优化前后悬置系统和副车架结构,有效的降低了发动机怠速的抖动问题.同时路噪变化都在理想范围内,使整车性能得到了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0.
某SUV工装样车3 GWOT(3 Gear Wide Open Throttle,3挡全油门加速)工况下发动机转速在3 450 r/min左右时驾驶员内耳位置存在明显轰鸣噪声,试验测试结果显示发动机加速噪声声压级曲线在该频率下存在峰值,且2阶噪声起主导作用。通过NTF(NoiseTransferFunction,噪声传递函数)仿真分析发现了轰鸣噪声传递的主要路径,通过动刚度分析和模态分析确定动力总成激励激起副车架模态是轰鸣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对副车架进行改进,提高了副车架1阶弯曲模态频率,同时提高扭力臂悬置安装点的动刚度水平,改善了噪声传递函数并解决加速轰鸣问题。改进后试验测试结果显示发动机加速噪声声压级曲线峰值在该频率下降低,主观感受加速轰鸣噪声基本消失,验证了仿真分析的准确性和改进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某SUV车型为整改对象,利用模态分析、轮胎力传递率等试验方法,对车型激励源、路径、响应进行详细排查,分析车型路噪产生原因并制定优化措施,以提升整车路噪性能,改善其噪声品质。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乘用车底盘后桥电动化和平台化的要求,为多连杆后桥提出了一种新的后副车架设计方案并展开相关的预研工作。针对强度分析中发现的关键问题,应用设计CAE工具开展多个解决方案的对比研究,最终找到强度和工艺性最佳的方案,为该新型副车架的设计开发找到可行的技术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讨论并阐述了低频路噪的仿真分析方法;采用轴头力加载的方法分析了某电动车型的路噪,通过节点贡献量、模态贡献量及传递路径分析等方法确定了尾门呼吸模态是造成该低频路噪的根本原因,而后扭力梁衬套为该问题的主要结构传递路径;讨论了扭力梁衬套、尾门限位器、尾门密封条、锁扣刚度及尾门动力吸振器对关键模态和路噪的影响;并综合给出了最终的优化方案,有效降低了该低频路噪的风险。  相似文献   

14.
马自达6     
《世界汽车》2003,(1):39-39
将要在一汽投产的马自达6(日本本土称Atenza)是马自达公司在2001年东京车展上推出的一款中档轿车.马自达公司对该款车型的底盘进行了改进,强化了边梁式车架,前后悬架分别使用了独特的双叉臂式和多连杆式构造,车身与车架通过阻尼弹簧相连.  相似文献   

15.
75型陆虎英国最新75型陆虎使用了前后副车架,使车身与地面隔绝的较好。后副车架采用传统的冲压焊接结构,而周边型的前副车架的主构件则是钢管液压成型。两个副车架上的悬架支承点是在制造完成后经机械加工的,以确保精确的几何尺寸。两个副车架与车身的连接点均在前后车轮中心线以外,以控制横向的随动,避免出现不良的转向效应。前悬架是利用带L形横连杆的铸铁支柱式。门奎杆朝着车的前部向下倾斜,以抗升力。偏置的弹簧减轻了支柱的弯曲负荷,减少了摩擦,改善了行驶质量。75型还有很多减轻力矩转向效应的特点,如车轮跳起R尺寸…  相似文献   

16.
<正>本文借助CAE、CAD技术对某车型副车架进行结构设计优化,并通过试验验证结构设计的可靠性,建立合理可行的结构设计方案。副车架是乘用车底盘的重要组成部分,悬架通过副车架与车身相连,车辆与地面之间产生的振动通过副车架的缓冲后再传递到车身,降低了振动,提升了乘坐舒适性、底盘强度和操控性,同时也提高了装配便利性及设计通用性。副车架的结构形式、刚度及强度对整车耐久性、舒适性、操控性有很大影响,是衡量乘用车底盘设计水平的重要参考依据。乘用车副车架的模态、刚度、强度、疲劳耐久性成为设计人员首先关注的指标项。  相似文献   

17.
引入振动载荷传递路径上系统刚度的概念,梳理了车身刚度的分类和物理意义。明确了整体静刚度及连接点的局部静刚度、动刚度是提升系统刚度的关键。并通过介绍某车型的具体案例,研究了如何通过优化车身刚度,特别是车身局部刚度来提升汽车操纵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纯电动车电驱总成刚体模态频率较传统燃油车的动力总成刚体模态频率高,容易与底盘以及车身模态耦合,发生共振,引起路噪低频轰鸣声。目前较多的电动车为了降低电驱啸叫,提高电驱的隔振率,电驱采用二级隔振系统。二级隔振系统有两个共振峰和一个反共振峰,相对于单级隔振系统增加了共振的风险,但可以利用反共振峰降低副车架的振动。本文通过三个不同的样车,分别做不同工况的路噪测试,研究电驱刚体模态与路噪的关系,并总结得到电驱总成在整车上的模态需要与轮胎和车身模态避频,而在轮胎激励力较大的频率处,可以将电驱设计成吸振器,降低车架的振动,从而降低路噪响应。  相似文献   

19.
以副车架性能及轻量化为优化目的,通过建立钢制副车架的有限元模型,求得其约束模态,并对向前紧急制动、极限转向、单侧过深坑常用典型工况进行强度分析,对摆臂安装点进行动刚度分析。然后基于该车型钢制前副车架硬点,通过遗传算法的全局优化策略,设计挤压铝前副车架轻量化方案,成功减重34%,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后副车架是SUV底盘关键承载部件,对整车性能有重要影响,文章针对某SUV车型后副车架进行了强度和疲劳CAE分析和研究,同时进行了台架对标刚度测试和强度工况测试,结果表明此SUV后副车架刚强度和抗疲劳性能满足目标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