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某双离合变速器(DCT)为研究对象,文章提出了基于整车驻车试验的DCT箱体强度及疲劳寿命预测方法。基于ADAMS建立目标车型,包含驻车系统整车冲击载荷仿真的系统模型,通过对不同驻车工况进行动力学仿真,获取对应工况下,驻车系统冲击载荷时域数据并与试验对标,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搭建DCT传动系统总成有限元模型,结合多体动力学仿真的整车冲击扭矩峰值及驻车系统的耐久试验载荷谱,分析了DCT箱体的强度及耐久性能,为DCT结构设计的正向开发及校验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车辆开发过程的开关门耐久试验中,尾门系统经常会出现激光钎焊耐久开裂的问题,但是目前由于缺少激光钎焊耐久性能的预测手段,无法对其寿命做精确的评估。为了更好地支持车辆的正向设计开发,文章针对这一问题,基于应力/寿命疲劳评估法建立了激光钎焊耐久性能的预测方法,获取了两种类型焊接形式的S/N曲线,并通过试验对标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某公司在研某车型为例,主要介绍一种金属加油口盖的结构设计方法。即通过前期CAS校核、结构模型制作、性能分析、耐久试验等研究,以满足金属加油口盖结构刚度和使用的功能需求,文章详细阐述加油口盖的各组成部分的结构设计方法。通过结构、尺寸设计,提高外观感官质量,通过性能分析减轻零件的重量,达到降低零件成本及精致外观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耐久性能是汽车结构轻量化的关键约束指标之一。文章以控制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疲劳分析理论,进行耐久设计和验证闭环研究。通过虚拟仿真方法设计带缺陷特征的控制臂,预测控制臂的寿命,再通过台架试验进行闭环对标验证。结果显示,虚拟仿真与台架试验失效的位置和寿命结果一致。闭环对标固化了分析方法,积累了快速对标经验,为后续基于耐久性能的轻量化设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中首次采用与测试数据耦合的方法获取虚拟试验台架的驱动文件,作为准确的路面激励输入,以提高疲劳仿真精度.在某车型耐久性能优化中,运用该技术提高了零件的疲劳寿命.仿真与耐久性试验结果的对比表明,该方法计算精度高且资源消耗少,能有效指导汽车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6.
在车辆的开发过程中,底盘的调试参数会在调试的不同阶段变化,其变化会对副车架的耐久性能产生影响。文章利用Isight建立了载荷分解、有限元应力计算、耐久评估联合仿真流程,通过多体动力学模型分解出各零部件载荷,再通过局部应力应变方法考核耐久,能够在车辆设计早期快速有效识别零件耐久风险。通过以上流程分析调试参数对副车架的影响规律,并找到耐久最恶劣情况下的调试参数组合,通过优化该组合下的副车架耐久性能,使其满足整个带宽范围的要求,并最终通过台架和路试验证。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STAR-CCM+软件,对发动机温度仿真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与试验对标,建立并优化沸腾模型,通过对活塞与缸套换热边界的研究,引入冷却喷嘴、PCV冷却和摩擦热,提高了温度场的计算精度。建立了多物理场耦合的发动机温度仿真流程体系,可以用于指导设计开发,评估爆震趋势,避免膜态沸腾,并预估暖机时间,为发动机疲劳耐久仿真提供热边界,为发动机热管理系统设计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针对传统路谱采集方法试验周期长,无法采集误用工况并预测整车参数变化对底盘、车身动态载荷的影响等问题,采用数字试车场动力学分析方法,分析3D数字试车场环境下车辆动态载荷响应,并研究底盘调试参数变化对底盘、车身耐久载荷的影响,通过与实车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利用该方法对底盘主要调试件参数的灵敏度进行分析,量化各参数对整车不同工况动态载荷的影响规律,从而快速预估调试参数变化对底盘、车身耐久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以塑代钢"的轻量化需求的背景下,对金属制仪表板横梁总成进行塑料代替设计。依据塑料的成型工艺要求对仪表板横梁总成进行整体设计,使其实现一体化的目标。为了满足制造工艺需求及各项性能试验需求,文章基于Moldflow软件和分子扩散理论,建立塑料仪表板横梁的有限元模型,确定材料并分析影响其性能的重要指标熔接痕的强度,在零件设计、模具、工艺等各方面对其进行优化设计。最后通过实际注塑生产零件,通过震动耐久试验和气囊爆破试验,验证了塑料仪表板横梁的结构设计和制造工艺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章针对液压衬套动态特性展开研究,基于衬套零件结构参数与动刚度、阻尼角的关系,利用AMESim平台搭建了零件的物理模型,通过零件的台架试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基于Adams平台搭建整车动力学模型并编写相关集成模块进行数据端口连接,实现零件和整车模型间的数据实时交互,并设计整车试验对文章建立的混合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搭建的液压衬套零件模型可以有效地表征零件的动态特性,整车动力学模型仿真结果与试验一致性较好。文章的建模和分析方法可以为液压衬套前期正向开发以及实车调试提供设计指导。  相似文献   

11.
某车型喇叭支架系统在振动试验中发生疲劳断裂失效。针对试验结果分析,对现有的喇叭支架进行了模态和动应力、振动加速度计算分析,确定了仿真分析的边界条件、共振阻尼参数以及共振疲劳分析的方法,提出了结构改进方案,并且该方案通过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应用有限元仿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可以有效地预测零件系统是否满足振动疲劳的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12.
某车企研发的一款新车型在进行耐久路试试验过程中,日常检查发现尾门铰链安装位置焊点开裂一处。在试验过程中发生的开裂,表明该位置零件结构耐久性能没有满足预期目标要求,需要对该零件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利用路试中采集到的动载信号,对信号进行有效处理,结合有限元耐久仿真软件手段,对尾门进行耐久寿命仿真计算,根据计算数据进行综合评估,提出提升尾门焊点寿命的有效方案,为车型成功研发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GB 17354-1998法规的试验工况,提出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汽车防撞梁低速碰撞性能预测方法。通过将防撞梁的几何结构进行参数化表征,构建防撞梁几何结构数据集;结合几何参数和布置参数,构建简化的摆锤冲击工况,进而形成机器学习训练数据集。以摆锤对防撞梁的侵入量作为性能指标,采用三种预测模型进行侵入量的预测效果验证。结果表明,支持向量机模型和多层感知器模型表现出较高的预测精度,并在实际工况预测中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该方法可在整车开发中实施应用,能够大幅缩短防撞梁摆锤冲击性能的评估周期,同时可为几何结构的寻优提供帮助指导。  相似文献   

14.
发展了一个增压柴油机整体系统模拟模型及计算程序。该模型考虑了柴油机及其各子系统之间以及各子系统的热力与传热过程之间的平衡和耦合关系,用以预测柴油机总体及各子系统的性能特性,研究其主要设计参数和燃烧室零件材料性能对柴油机总体性能的影响;用上述模型对某增压柴油机进行了计算研究,并与其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5.
于航  边楠 《上海汽车》2023,(1):46-50
前端模块作为汽车上相对独立且与安全相关的部件模块,在前期开发设计此部件时不仅要考虑此零件与车身的匹配状态,更要考虑该零件的安全性,尤其在汽车高速行驶时,高风阻下会通过前盖施加在固定在前端模块上的前盖锁一个向上的拉力,为确保在该力作用下前端模块不发生明显的变形和损坏,文章应用ANSA/ABAQUS对前端模块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建模和仿真研究,并设计了与仿真相对应的台架试验,最终验证了仿真结果的有效性,能够有效地为前期前端模块结构设计的精准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两试验场动力传动系统对标参数分布相匹配为原理,文章提出了动力传动系统试验场关联新方法。此方法基于车载CAN网络,采集襄阳试验场的某耐久试验规范动力传动系统的时域数据作为目标源,通过Matlab编程计算各对标参数(车速、发动机转速等)的分布,结合垫江试验场的路面情况及工况操作变化等进行分布的匹配,从而确立垫江试验场动力传动系统的道路耐久试验规范。文章提出的试验场关联新方法可以为动力传动系统的试验场关联提供重要的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17.
鉴于传统的路谱采集方法受限于样车试验,开发周期长,且无法有效预测后期参数变化和评估全新车型,本文中在传统整车动力学载荷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轮胎高频模型和试验场3D数字路面模型,提出了路面-轮胎-悬架-车身的这一完整传递路径的整车虚拟路谱动态响应分析和耐久性能评价方法。通过生成基于3D数字路面的动态载荷,可在项目开发早期进行汽车结构耐久性能评估。结果表明,用此方法获得的数据与传统轮心力传感器采集的路谱数据相当接近,能有效识别零件的风险位置和逐步免除开发阶段的路谱数据采集,在开发早期实现结构耐久性精确评估。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整车开发过程中在整车道路耐久试验中融入NVH性能评估的重要性,按照整车道路耐久性试验中出现的振动与噪声的场景与类型,将异响源零件按照车辆结构进行分类,并在试验中分5个阶段实施性能评估。制定某试车场NVH性能评估测试路线及实施方法,表明主观评估与客观数据相结合可以有效解决相关问题,论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适用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在整车开发的前期阶段及早预测车辆在运输过程中的疲劳失效问题,搭建了汽车托运平板车辆模拟试验台架,制定了试验方法并进行试验。将耐久试验车辆零件的失效模式与实际汽车托运平板车辆运输过程中车辆零件的失效模式进行对比,验证了汽车托运平板车辆模拟试验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声学包的轻量化是重要手段之一,采用经典声学理论对整车前围声学包搭建了隔声模型,该模型采用经典的隔声理论,单层材料采用"质量定理"理论,多层结构则采用"双层墙"隔声理论,计算了前围隔声垫的整体隔声量,并进行了轻量化研究。同时对整车的隔声性能进行了试验,将模型预测隔声性能与整车隔声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200~8 000 Hz频率范围内,仿真与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仿真模型能有效预测前围隔声结构的隔声性能并指导轻量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