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胀目标制在实现物价稳定、锁定通胀预期方面拥有良好的记录。这对于新兴市场颇为重要——在这些地区,高通胀尤为有害,因为它对穷人的冲击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2.
《经济导报》2007,(38):1-1
中国通胀走势越来越成为财经界关注的焦点。传统的结构型、成本型、需求型通胀等分类再次被用来分析当今的中国宏观经济,并在人民币升值和中国经济长期看好的背景下赋予新的含义。[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上周金价有向上发展趋势,因为美元走软及油价上升在通胀预期下,带动金价造好。然而,根据近日数据分析金价中期趋势性向下转折渐被确认。  相似文献   

4.
《经济导报》2007,(31):1-1
近段全球市场震荡.港股难以幸免。如何看待后市,市场聚焦美国“次按”的后续效应和日圆套息拆仓潮是否形成恶性循环。此外,近来华尔街的另一流行话题是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中国输出通胀论”。而中国也在谈论新一轮的通胀究竟要否调控。[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最近,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两个指标显示,4月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8%,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6.8%。显然.时下的CPI指标已经接近今年政府调控3%的目标,同时PPI指标也在翘走新高,加上,最近一段时日下的粮食和蔬菜价格受市场不断抬高,于是,社会公众对通胀预期在不自觉中悄然走强。究竟社会热议中的通胀现状如何?具体应对管控办法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6.
全球进入加息周期将近三年。全球各国的加息活动,也在高通胀的现象陆续浮现下而变得频繁。这边厢世人猜度的已不是美国联邦储备局主席伯南克会否于本星期宣布加息,而是其加息政策会否于8月时有所改变。地球另一端的欧元区以至奉行零息政策多年的日本,在通胀压力下均表现了加息的意愿。作为亚洲最大经济体系的内地,在近年推行的宏观调控措施里也加入了调升息口的元素,在一股加息潮中,内地经济如何从中得益呢?  相似文献   

7.
晓畔 《经济导报》2007,(22):20-22
肉蛋价格飙升带来通胀压力,对中国宏观经济“高增长,低通胀”的目标形成严重挑战。业内专家认为,未来的通胀压力到底能否减轻,关键还要看农副产品价格上涨的大趋势是否已经改变,否则短期通过放出储备肉等措施平抑价格,只在一定范围见效。政府将会密切关注价格走势,适时出台调控措施。[编者按]  相似文献   

8.
《经济导报》2009,(30):46-46
受美元略为走强,加上油价等一众商品价格下滑的影响,金价6月初曾下滑至905美元水准,其後在股市及油价反弹下,投资者对通胀的预期再度回升,配合美元再展跌势,带动金价收复失地,并重回950美元水准。  相似文献   

9.
晓闻 《经济导报》2007,(37):4-4
从宏观经济的角度讲,过去的一周肯定令主持宏调的领导者们倍感压力。8月份CPI(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增长达到创纪绿的6.5%,而与通胀率冲减後,居民储蓄负利率为2.7%,即使按习惯口径计算,今年1—8月负利率仍有2%左右。通胀率持续攀升和负利率不断扩大,显示通胀有恶化的势头。虽然从CPI结构分析,此轮通胀存在农副产品供给不足的年度非可比因素,但也反映出货币量过大的问题。考虑到楼价上涨势头仍然强劲加之投资持续旺盛,流动性过剩仍将是宏调面对的主要难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经济导报》2007,(49):1-1
自今年初开始,内地通胀加剧,预计明年第一季度CPI将达到甚至超过7%;本港受输入食品价格持续上涨带动的影响,近期通胀率也将达到3—4%的水平并可能继续升温。在资本市场畅旺的同时,通胀亦越来越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1.
《经济导报》2010,(9):42-42
欧美等国去年实施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令通胀预期急升,加上亚洲央行大举吸纳黄金,推动金价去年屡创历史新高。如今各国开始抽资“退市”,通胀预期还可以支撑金价上升吗?央行的吸金态度又如何,都是不少投资者关心的议题。  相似文献   

12.
《经济导报》2007,(28):0-11
美国联储局主席伯南克在香港时间7月11日晨于麻省国家经济研究局会议发表演说,谈及市场对通胀的看法.认为目前通胀受控的情况较1970及1980年代为佳,但由于言论以学术为主,并未有对经济或金融政策前景提出观点,美股及各主要金融市场未见太大反应。[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张颖 《经济导报》2009,(46):12-14
近期中国政府首次将保增长与控制通胀预期相提并论,表明控制通胀的重要性提高,宏观调控取向也将发生变化。通货膨胀预期上升的主因是大量货币和信贷投放,热钱流入及输入型通胀压力上升,但由于通胀预期增强并非意味通胀会迅速到来,估计  相似文献   

14.
张卫东 《经济导报》2010,(20):10-11
面对金融危机后市场的注资,面对国内天价信贷投放总量,面对近来国内蔬菜价格不断攀高和国际大宗商品石油价格的攀升;面对最近希腊发生的债务危机,世界经济发展前景充满变数.新一轮通胀预期正日益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究竟中国的通胀是否严重?  相似文献   

15.
江杰皓 《经济导报》2010,(23):30-31
应该苦恼通胀还是通缩呢?几乎没有什么比这个问题更令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但也没有什麽是如此的不确定。金融市场正在发送混杂的信号。一方面,长期国库券的收益下降显示出许多投资者担心经济停滞和通货紧缩,另一方面,黄金价格的猛增现象又指向了对于通胀失控的忧虑。  相似文献   

16.
张锐 《经济导报》2007,(44):30-31
据俄罗斯经济发展与贸易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到7月中旬,俄国内通胀率己达到8.5%,预计年底将超过10%。在国内民众对消费品价格飞涨结果不满情绪上升的压力下,普京政府反通胀的态度也显得更加的凌厉,其所能运用的政策筹码也不断加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经济导报》2007,(43):1-1
内地第三季度经济数据公布,GDP增长从第二季11.9%降温至11.5%,9月CPI通胀从上月的6.5%降至62%,企业盈利仍维持37%的高增长。有关内地通胀走势未有定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暮宾 《经济导报》2007,(39):22-24
中国通货膨胀引起世界高度关注,与十多年前相比已不再是“自扫门前雪”的事了。中国未来的物价涨势至少有六大因素在推动,并且会在一段时间内持续,但权威人士认为,引发全面通胀的可能性仍然很低。专家把通胀比作患上“三高”富贵病的都市人,单调控哪一“高”都不能解决问题,保持物价稳定,抑制通货膨胀的目标,在更高的标准上检验着中国政府的宏观调控水平。[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经济导报》2007,(16):1-1
上周中国首季经济数据公布,GDP增长创13年来新高,达PP.4%,通胀CPI2.7%。尽管3月通胀同比上升3.3%,但环比显示3月下降0.23%。首季CPI若减去上年粮价翘尾因素P.5%,实为1.2%,核心通胀指数则为0.9%。首季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3.7%,全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上升14.9%.外贸顺差增长99.P%,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P9.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长15.2%。  相似文献   

20.
晓闻 《经济导报》2007,(32):4-4
高增长、低通胀固然是令人鼓舞的,但过于美好的现实会引起人们的忐忑不安。格林斯潘早已发出警告,他担心低息时代由於过度的信用扩张将引发通货膨胀。早前在此京召开的一个旨在探讨中国经济周期问题的大型研讨会上,一些着名专家也表达了由低息率引发的资产价格猛涨,通胀和财富再度两极分化的隐忧。[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