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针对自主式水下航行体(AUV)柔性化设计问题,通过对国外AUV研制技术的分析,突破了传统的按分系统进行设计的模式,提出了面向AUV族的模块化设计及其关键技术.该技术的提出对促进我国AUV发展以及全面提高我国AUV研制水平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自主式水下机器人(AUV)在水下进行能源补充,设计一种针对重型AUV的水下对接装置,采用直接接触充电方式,通过液压系统驱动首部推行机构、限位夹紧机构和水下插拔机构完成对接动作,模块程度高、充电效率高、数据传输能力强。其中AUV自身携带三角槽,通过定位销对三角槽的切向力以及轴向限位实现AUV六自由度姿态的校正,简单有效,而且降低了AUV入坞时的姿态要求。水池试验结果表明,该对接装置可稳定有效地调整AUV姿态,实现水下有线大功率充电,对接成功率高,工程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4.
The typical BDI (belief desire intention) model of agent is not efficiently computable and the strict logic expression is not easily applicable to the AUV (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 domain with uncertainties. In this paper, an AUV fuzzy neural BDI model is proposed. The model is a fuzzy neural network composed of five layers : input ( beliefs and desires), fuzzification, commitment, fuzzy intention, and defuzzification layer. In the model, the fuzzy commitment rules and neural network are combined to form intentions from beliefs and desires. The model is demonstrated by solving PEG (pursuit-evasion game) , and the simulation result is satisfactory.  相似文献   

5.
沈晓夫 《航海》2003,(3):19-20
自动潜水器(AUV)专门用于执行那些对载人船艇而言非常危险或者远程遥控工具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它们也能够进入依靠其它工具无法到达的海域。今年,名为“深海自控探索者”(ABE)的机器人潜水器帮助研究人员成功地揭开了Calapagos峡谷附近的“玫瑰园之谜”。这一事件可以看作是自动潜水器开始执行科学使命的标志之一。 在过去三年里,研究人员借助自动潜水器对美国海岸海藻的过渡生长、北海鲱鱼的行踪以及  相似文献   

6.
《舰船科学技术》2015,(10):105-110
随着地面及空中移动平台协同导航研究的成熟,人们开始将协同导航扩展到水下平台,这就使得AUV的协同导航成为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热点。针对水下特殊的环境,围绕AUV协同定位问题,人们展开了各种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方法和理论。本文即对近年来AUV协同导航领域的各项研究成果进行了简要介绍,提出一种基于Kullback-Leibler距离估计的协同导航算法,同时通过数值仿真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最后总结AUV协同导航的研究现状并提出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海洋探测型AUV壳体设计与强度校核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由于海洋环境探测的需要,探测型自主水下航行器(Autonomous Underwater Vehicle,AUV)技术发展迅速。耐压壳体结构设计是自主水下航行器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潜器系统与潜水器入级与建造规范》和《潜艇结构设计计算方法》为原则,对某海洋探测型AUV的耐压壳体结构进行设计,然后采用有限元仿真的方法对其强度和稳定性进行校核,最终得到满足设计要求的耐压壳体结构。  相似文献   

8.
为对磁性敏感的实验装置提供一个无磁干扰、具有一定深度以及姿态稳定的水下测试环境,设计一款基于经典比例积分微分(PID)算法控制的弱磁型四旋翼水下自主航行器。本文通过外形设计,对该自主航行器进行三维建模,从而建立该AUV的运动学模型,进行稳定性分析。通过电气系统以及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组装,调整各控制参数,成功搭建该自主航行器并进行水池实验。通过实验可知,基于PID控制的弱磁型四旋翼水下自主航行器通过无浮力缆与上位机连接,可以实现定深以及定姿态的功能。同时将各个误差值控制在理想范围内,验证了该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以及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海底输油管道的泄漏检测需求,本文研制了可以外挂在AUV上的溢油检测装置。介绍该装置的工作模式、检测原理和定量标定试验结果,详细描述了所研制装置的结构、系统软硬件组成,以及所开发数据分析软件。所研制的装置配合AUV的自主巡航能力可实现快速溢油检测,具备长时间可靠工作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AUV技术对于提高海洋资源环境的勘测和开采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AUV收放过程中,传统的回收方式是在母船上起吊回收,人为参与完成挂钩任务,这种方式受风浪的影响较大。为了提高AUV的使用保障能力,需要针对AUV的自主收放技术展开研究。基于AUV良好的实时性、连续性及可移动性的特点,本文设计一套AUV自主收放装置,可用于AUV的自动布放及回收。该装置由固定架、控制台、吊机装置、绞车、定滑轮、钢丝绳、收放架等组成。设计各部分的机械结构,并通过系统校核验证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同时,设计AUV收放存储装置控制系统,实现对机械液压执行器的精密控制、传感器的数据采集、系统状态参数显示、试验参数调整、工作状态监控和安全报警等功能,能够对控制系统的控制流程进行辅助判断和安全保障。解决了传统AUV收放技术的难题,提高了AUV收放的智能化水平。  相似文献   

11.
12.
13.
朱志鹏  张晓文  韩祥 《船舶工程》2023,(2):131-139+144
为了解决以双目视觉为主导的自主式水下机器人(AUV)对接回收过程中出现的单一摄像机遭受遮挡或因水下环境特殊而发生故障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单双目切换的AUV视觉定位方法。该方法通过自适应阈值法区分图像中的光源与背景,通过中心加权质心检测法提取光源中心,并以光源中心点数量为判定条件选取单目或双目视觉定位,添加水体折射参数提高定位精度。试验结果显示,采用该方法的定位耗时相比以往减少约70%,定位结果输出稳定,对接精度在允许范围内。该方法在AUV回收对接过程中通过牺牲部分定位精度来提高对接的实时性和鲁棒性,保障AUV成功对接回收。  相似文献   

14.
国外无人潜器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正元  王磊  崔维成 《船舶力学》2011,15(10):1182-1193
综述了国外无人潜器的最新进展,包括HROV最新海试情况、KAIKO ROV最新海试进展、ROV携带AUV进行协同作业、AUV的模块化、智能化、商业化发展及新型AUV-水下滑翔机的最新进展及海试情况。  相似文献   

15.
推导出基于凯恩动力学的AUV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采用广义速度取代速度和角速度,给出了广义惯性力和广义主动力的计算方法。推导出作用在AUV上的水动力的计算方法,并通过仿真实验给出了水动力系数。为了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对AUV的深度控制、前进距离控制进行了仿真。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AUV航向控制系统的控制品质,研究基于模糊理论的参数自调整PID算法。该算法在AUV原控制器的基础上对控制器参数进行在线调整,使控制器具有了一定的自适应特性。分析模糊控制规则对控制效果的影响,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函数的尺度变换方法对模糊控制器输入数据进行处理,简化了模糊控制器输入数据的量化过程。通过湖上试验,验证了模糊PID控制算法的有效性。对比试验结果显示,改进后的算法在AUV航向控制中能够获得更好的控制效果。在大角度转向中,该控制算法的优越性明显,系统响应快,超调小,航向误差均方差小。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在VxWorks系统下使用客户机假务器(Client/server)结构、计算机以太网和数据库等技术建构一个简易AUV信息仿真系统的方法,并对其中的数据融合模块进行了编程实现;利用本仿真系统对AUV作业系统进行了联调。  相似文献   

18.
2003年1月底,挪威海军指定挪威国防研究院承担提供自主潜器(AUV)样机的任务,这种自主潜器将作为未来水雷对抗和快速环境评估军事行动的工具。  相似文献   

19.
介绍自治水下机器人自救系统的研制与实现,选用低功耗单片机MSP430为核心控制芯片,以水声通信自救为基本自救方式;通过合理设定自主自救深度值在关键时刻实行深度自救;通过日历芯片PCF8563设置自主自救时间,时间延后于作业时间,当机器人遇到意外时能及时自救.整套系统参加过两次海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自主式水下航行器的耐压和密封是非常关键的两方面,基于SolidWorks软件对324型AUV耐压舱体进行了设计与仿真校核。综合考虑薄膜理论和不连续效应,根据NSGA-Ⅱ算法实现多目标优化,确定出直舱和封头的基本尺寸,利用美国海军试验水槽公式和稳定条件进行初步验证,以保证强度和稳定性。根据得出的几何尺寸在SolidWorks里完成三维建模,并在Simulation模块中完成数值模拟仿真,最终对舱体进行实际耐压试验,将结果和理论计算、软件仿真进行对比。针对直舱段舱体不同尺寸和材料进行了三维建模和数值仿真,得出相应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