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金属结构数值仿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岸边集装箱起重机金属结构作为计算模型,依据(欧洲起重机械设计规范)(FEM),以及岸边集装箱的具体工作工况对起重机进行载荷组合计算。利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数值仿真,采用多种单元混合建立模型。该模型对起重机的静强度、刚度以及工作工况下由于大车、小车起制动所引起的冲击载荷、非工作风下起重机的强度和应力等进行综合分析。还利用大位移非线性方法对起重机前拉杆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起重机金属结构的设计中,要根据实际工况,合理地确定其所受的载荷及载荷组合。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起重机金属结构的设计中,要根据实际工况,合理地确定其所受的载荷及栽荷组合。  相似文献   

4.
随着海上风电机组向大型化趋势发展,风电机组降本及优化设计成为整机厂家尤为关注的话题。从测试和仿真的角度出发,对某海上风电机组不同风速下的叶根、塔顶、塔底载荷进行了测试和仿真,对统计值和疲劳载荷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其测试与仿真结果具备良好的一致性,误差在10%以内,满足工程需要。载荷对比的一致性充分验证了该风电机组设计模型的正确性,不仅可为机组降本提供思路,也可为今后海上机组设计提供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5.
浅谈海洋环境下常见载荷的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海上设施受到的环境载荷时,要考虑所处海域的环境条件。所确定的环境载荷的设计标准,是按照所处海域中可能遇到的最恶劣的环境条件,并参考中国船级社《海上固定平台入级与建造规范》的规定来确定的。对于研究工作载荷,也是根据平台的不同状态,根据静载荷、动载荷的不同状态,在各个工况下选取最危险的状态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
《世界海运》2015,(8):27-31
中国港口装载卷钢及钢板经常会在租船人与原船东/船长之间由于铺垫问题产生冲突,有时是船东/船长提出超出正常范围的要求,有时是租船人不适当地节省垫料以降低成本造成海上货物移动。更为重要的是,大多情况下钢板出厂时并未打捆,按公约要求应层层衬垫,但在实务中难以操作,若违反公约规定将会给钢厂带来很大风险。收集不同知名保赔协会、船级社的处理经验加以分析,提出卷钢与钢板的衬垫方法。  相似文献   

7.
韩超帅  马永亮  曲先强  张猛 《船舶力学》2017,21(12):1527-1539
文章提出一种基于等效疲劳载荷的快速有效的结构优化设计方法,首先通过bladed模拟得到时域下的风载荷,然后通过雨流计数法则和等效损伤理论得到相应的疲劳载荷谱和等效疲劳载荷,接着以导管架式海上风机为例,利用AN-SYS对其进行三维建模,选取三种典型管节点和两种非管节点,基于热点应力法计算了其在三种风疲劳载荷作用下的疲劳损伤,通过比较三种载荷作用下的疲劳损伤结果,验证了等效疲劳载荷的可靠性.接着又计算了各等效疲劳载荷分量单独作用下的海上风机焊接节点的疲劳损伤,得出各疲劳载荷分量对疲劳总损伤的贡献,可以为设计者提供更好的载荷设计依据.相比于传统的时域疲劳分析方法和疲劳载荷谱方法,等效疲劳载荷方法更加方便有效.  相似文献   

8.
基于静水载荷的时间变异性,导出了一种静水载荷效应与波浪载荷效应组合的新方法. 同基于FBC (Ferry Borges Castenhete)模型或随机过程的上跨率的组合形式相比较, 此新方法的概念更清晰, 计算更容易实施. 考虑到规范中给定的最大允许静水载荷效应对应的普遍接受的超越概率水平, 以及静水载荷过程跨越某一固定水平的概率的上界特性, 规定静水载荷过程超越二十年最大允许载荷效应的概率为确定载荷效应特征值的概率水平. 经过这样处理, 避免了载荷效应特征值的过高估计. 通过数值分析检验方法的有效性, 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可以得到组合载荷效应特征极值的一致估计.  相似文献   

9.
疲劳寿命预报需要知道在全设计寿命期内的疲劳载荷时间历程或载荷谱的信息。但是,在很多情况下,实际测量或模拟的载荷时间历程与设计寿命相比只包含很短的一段时间。如何将测量的数据外插到更长的时间段以及如何计数出每周的信息是疲劳分析中必须要解决的两个重要问题。文中的主要目的就是介绍一种将实测载荷外插的方法以及雨流计数法。这两种方法均被编成相应的计算程序。一条水面船的实测数据用作例子来演示计算过程。最后对如何采用这两种方法来构建疲劳设计载荷问题也提出了思路。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移动载荷作用下的大型工程结构采用标准有限元程序进行动态响应分析的可行性,提出了移动变载荷的冲击等效加载方案,将时变连续移动载荷等效为一系列作用位置及有效作用时间均不同的冲击载荷,加载在有限元模型上进行结构的动态响应分析.以分析移动载荷作用下梁的动态响应为例,验证了该冲击等效加载方案的可行性,分析了积分步长及载荷离散时间步长对计算结果的影响,指出在一个载荷离散时间步长内,采用8个左右的积分步长,可保证计算精度.该等效方案可以拓展到移动载荷作用下的大型结构动态响应有限元分析.  相似文献   

11.
张继春  林钟明  陈瑞峰 《中国造船》2004,45(Z1):357-362
FPS0是目前海洋石油开发中经常使用的装置,如何准确的计算出它的使用寿命,对于FPS0的使用和设计至关重要.FPS0既不同于平台也不同于船舶,其疲劳载荷的计算有其特殊性,本文介绍了对于FPSO疲劳载荷的计算方法,实践证明该方法可靠、有效.  相似文献   

12.
讨论了区分机构和零件的载荷谱系数的必要性,指出应以零件载荷谱作为零件疲劳计算的依据。从实用的角度,提出以弹性振动最大载荷作为疲劳计算基准载荷,并给出了相应的载荷谱系数定义。还对零件的应力循环次数计算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弹性设计准则下,极区船舶通常需要过度的结构加强以确保航行安全。若采用极限载荷设计准则,考虑结构的塑性承载能力,利用一部分屈服点之后的强度储备,则能大大减轻结构重量。本文以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MARIC)研发的某20000吨级PC5级极地多用途运输船为目标船型,基于IACS URI规范关于冰载荷及相应计算工况的要求,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基于计算结果,工程计算推荐100mm×100mm的网格尺寸,材料定义推荐使用理想弹塑性材料。通过对比不同极限载荷准则,认为两倍弹性斜率准则相对更适用于船舶构件。研究成果可为极区船舶结构的设计与强度验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海洋工程结构物风载荷计算方法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方便海洋工程结构物设计者选择合适的风载荷计算方法,以一艘大型油船为例,分别采用目前常用的几种风载荷计算方法对其所受的风载荷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比较分析表明,Blendermann方法的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5.
为优化浮式平台结构型式,确定波浪载荷分析方法及特征载荷选取,并应用于新型浮式平台的波浪载荷分析与结构强度评估。结果表明,型式优化的平台运动特征载荷响应幅值算子(Response Amplitude Operator,RAO)可有效避开作业海域的极端海况,为海洋结构物的型式设计、波浪载荷计算与结构强度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讨论了随机疲劳载荷谱的设计和修正,随机疲劳试验的过程,实测随机数据的采集、计数和统计分析。介绍了功率谱密度法随机疲劳试验的实施。该方法包含的载荷成分比较全面,载荷的分布规律更接近于实际,其分析结果对预估疲劳寿命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由于船体结构受到的外部载荷及载荷承受能力决定了船体结构的损伤程度,因此船舶在冰区海域航行的安全性与其受到的冰载荷直接相关。本文根据极地科考补给船S.A. Agulhas II的原型测量数据,给出了两种艉肩部冰载荷的反演确定方法:一种为根据试验建立的影响系数矩阵法来确定肋骨处受到的冰载荷,另一种为利用Tikhonov正则化建立的三种离散方式来确定外板区域受到的冰载荷。计算结果表明,这两种方法均能克服数据处理过程中的病态性并得到船体结构的冰载荷。  相似文献   

18.
徐扬帆  李彬  路明明  郑超 《船电技术》2021,41(8):30-32,37
下水式升船机在出入水过程中载荷变率大,为实现多机传动系统载荷均衡分配,快速适应变载技术对升船机传动系统尤为至关重要.本文对下水式升船机快速适应变载技术进行了研究.介绍了具体的控制方案,并对该方案的性能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案扰动小、动态过程性能好,能实现快速载荷均衡分配的功能,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加筋板单元的载荷-端缩曲线是影响Smith法计算精度的重要因素,而目前HCSR规定的载荷-端缩曲线尚未考虑侧向载荷的作用。为了计入侧向载荷对加筋板单元载荷-端缩曲线的影响,拓宽Smith法的适用范围,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计算192个具有梁柱屈曲破坏模式的T型加筋板单元,在纵向压缩载荷和侧向载荷作用下的极限强度。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在侧向载荷和纵向压缩载荷联合作用下,T型加筋板单元在梁柱屈曲模式下的载荷-端缩曲线修正公式。对8个T型加筋板模型分别采用修正公式和非线性有限元法计算结构的临界应力和临界应变,2种计算方法结果相对误差小于10%,验证了修正公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确定舰艇结构设计载荷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强 《舰船科学技术》1993,(4):55-58,6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