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淮海路站南端头井换乘节点结构设计,南端头井为地下三层结构,既作为8号线与6号线同车站T型换乘节点,又作为盾构调头工作井,施工采用“一明三暗”逆筑法,在工作井内力计算中,考虑地下墙幅间接缝来模拟墙板的实际受力情况,使计算更加合理,为今后类似工程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2.
盖挖逆筑法地铁车站中间柱施工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盖挖逆筑法以占道时间短、对周边环境影响小的优点,被广泛运用于交通复杂的城市中心区地下建筑物施工。中间柱施工为盖挖逆筑法最为关键工序,其精度要求高,施工操作难度大。本文以北京地铁四号线中关村站为依托,从钢管柱柱体范围人工挖孔、柱基桩旋挖钻机施工以及钢管柱自动定位安装等几方面人手阐述了一套中间柱施工工法,可供类似盖挖逆筑法施工参考。  相似文献   

3.
介绍地铁东安路车站的施工情况,内衬采用全逆筑法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改进了支撑形式,采取全机械化挖土,改变过去对逆筑法“工期长、费用高”的认识,对周边的建筑物也起到了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高层建筑逆筑法施工的测试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一实际工程为例,通过施工方案的选择,实例和总结,说明逆筑法施工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为今后的逆筑法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在浅埋暗挖条件下,采用源于盖挖逆作法与施工优化的PBA工法有机结合创新的暗挖逆筑法修建大跨度双层地铁车站的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6.
上海轨道交通7号线常熟路站周边需保护建(构)筑物密集,介绍了该工程主体基坑围护结构设计方案及针对周边建(构)筑物所采取的一系列保护措施,包括两层中板逆作的“两明两暗”施工方法、首道采用混凝土支撑兼作临时路面体系横梁、地墙分小幅、南端头井增设封堵墙并提前进行出洞土体加固、在第四道支撑下增加旋喷抽条加固、加大地下墙的入土深度以减小降承压水施工时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以上综合处理措施通过施工实践证明了其有效性,保证了周边建筑物的安全及1号线区间隧道的正常运营,对今后类似工程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支撑体系的拆除对工程在建部分和周围建(构)筑物的安全影响较大。以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黄陂南路站西端头井支撑体系拆除为例,为减小对在建工程和周边建(构)筑物的影响,采用静音切割工艺。该工艺实现了无振动切割和钢筋混凝土的逐一研磨分离,具有施工作业速度快、噪声低、无振动、无粉尘废气污染、无需善后加工处理等特点,为后续工作提供了方便,既解决了结构的安全性问题,也解决了施工工期及环保问题。介绍和分析了支撑体系静音切割拆除的施工工艺及施工方法,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延安东路隧道复线2号井的特殊施工技术:为配合泥不质构直接穿越井壁而采用的在地下连续墙施工技术的措施,隧道底部旋喷加固地基,井体内土体二次加固以及在加固介质中逆筑法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9.
采用矿山法在富水复合地层中施工时,传统工法封水效果差,变形较难控制,容易对地面建(构)筑物产生破坏。冻结法具有对环境干扰小、加固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等优点。隧道下穿既有建(构)筑物时采用冻结法对地层进行封水及加固处理后将大大减少隧道开挖时对上部建(构)筑物的扰动,确保施工安全。结合深圳轨道交通7号线福邻站工程,介绍和分析了冻结法在下穿施工既有地面建(构)筑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上海市地铁1号线北延伸一期工程南起上海火车站北端头井,北至外环线泰和路站,其中南段为地下段(新客站北端头井~灵石路北侧),北段为高架一体化结构。南段大部分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当隧道埋深较浅时(≤4m),在采用明挖法施工暗埋及敞开过渡段后牵出地面,同高架结构相接,就该引道结构的特殊设计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盾构下穿建(构)筑物控制沉降注浆技术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京地铁黄村站-义和庄站区间隧道采用盾构法施工,由于下穿建(构)筑物群及12股轨道群,施工中在地面不具备加固条件的情况下采用了隧道内部超前注浆和径向注浆加固措施,即通过盾构机的8个超前注浆孔对刀盘前上方土体进行加固,在盾构机头过后利用管片上的预留注浆孔及时对隧道上方土体进行深孔注浆加固,有效地控制了地面建(构)筑物的最终沉降量.文章对本工程的概况、地层沉降机理、注浆措施及对沉降的控制效果进行了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2.
张枫 《西部交通科技》2012,(5):56-57,96
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对桥梁承台筑岛围堰施工的工艺流程、要点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介绍,为类似桥梁承台围堰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明珠线二期宜山路车站为换乘枢纽中的后建车站,标准段区域深基坑的环境保护要求高,施工条件复杂,由于在基坑施工过程中采用了多种施工技术,并充分利用了时空效应原理和信息化管理手段,从而取得了较好的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北京地铁十号线工体北路站洞桩法施工为实例,对浅埋暗挖地铁车站采用整体洞桩法施工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与总结,解决了有限导洞空间内、深厚大粒径卵石地层、深桩施工难题,可供类似工程施工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先隧后站(井)法具有施工工期短、占用场地面积小、对周围环境影响小等优点。通过对18个先隧后站(井)法施工的实际工程案例进行总结和综述,将先隧后站(井)法分为两大类:先隧后站法和先隧后井法。先隧后井法可分为无横通道的先隧后井法和有横通道的先隧后井法,其中无横通道的先隧后井法又可根据隧道和竖井的尺寸大小,分为大井小隧法和小井大隧法。对先隧后站(井)法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如先隧后站法扩挖地铁车站的几种形式、基坑的支护形式、管片破除方式等进行了总结,得到了基坑支护形式的选用条件等可应用于先隧后站(井)法工程实践的有益结论,并对先隧后站(井)法未来在工程应用、数值模拟等方面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可为先隧后站(井)法在我国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白龙港WAM/1.1标浦西倒虹井地处复杂环境中,采用沉井法施工。施工中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措施,将沉井排水下沉至标高-20.18m,并确保了周围重要建(构)筑物的安全。以此工程为例,主要阐述沉井施工过程中的难点、采取的措施和取得的成效,为今后同类工程的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详细地介绍了上海市轨道交通明珠二期工程南浦大桥站临江侧端头井(东端头井)的结构计算,该端头井是目前国内唯一的软土质构隧道上下近距离交叠施工的盾构出发井和到达井,也是当前上海市基坑开挖最深的地铁车站端头井,该文对这种特殊类型端头井的设计将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上海轨道交通4号线宜山路站南、北端头井、穿越段及存车段基坑开挖施工监测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介绍几点影响地墙位移的因素,并提出几条建议,可供车站标准段基坑施工借鉴。  相似文献   

19.
深圳地铁2号线东延段安托山站—侨香站区间隧道顺利通过富水砂质地层的工程实例表明,在复杂地层中采用地面降水、超前预注浆及水平旋喷桩加固等辅助措施是成功的,也是必要的;另外,在隧道下穿次高压燃气管施工中,采用悬吊保护措施也为矿山法隧道施工和管线的绝对安全带来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隧道工程模筑衬砌混凝土施工特点及衬砌混凝土芯样特征,分析了导致衬砌混凝土强度比泵送前取样试件强度明显偏低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具体解决办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