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传统的电子站牌安装困难、可装的老旧公交站台少、维护难。悬挂式电子站牌可以较好地克服传统电子站牌的缺陷,在老旧公交站台上安装方便,并可以整体拆卸更换,进行后场维修。该系统利用无线通讯技术,通过LED显示屏,将公交车到达信息及车辆行驶速度等信息发送给乘客,优化了公交出行的用户体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十堰公交围绕实现为民服务人性化、营运生产智能化、经营管理综合化目标,以系统和信息资源整合为纽带,以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及普及为核心,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有力助推了跨越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1 以信息化推进为民服务人性化 (1)发挥网络作用,搭建出行信息服务主平台.适应乘客出行新要求,组建了城市公交服务专用网站,开发了"十堰掌上公交"智能手机客户端,提供站点查询、业务办理等服务. (2)建设电子站廊,实现车辆动态实时掌握.先后投资500多万元建设了多功能电子公交站廊,通过GPS全球定位系统,将车辆位置及到站时间显示在智能电子站牌上,大大缩短了乘客的候车时间.  相似文献   

3.
公交电子站牌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传统公交电子站牌系统模式,建立一种新型的公交电子站牌系统。它利用短程通信技术——Zigbee,实现车辆与站牌之间的连结,使传统开路的通信方式封闭起来,同时也使公交站牌成为一个路边信标,车辆定位更加准确;其次,它使用一种新型的电子站牌类型——立方电子站牌,使电子站牌占用土地资源更少,显示的信息量更大,合理的布局使其实用性更高;同时,它拥有一套合适的运行方案,此方案使系统的可靠性、容错性、实用性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4.
解决“市民出行难”问题一直是政府部门关注的民生问题,实现公交信息化是解决“出行难”问题的重要环节和出路.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北斗导航系统的节能型智能公交电子站牌系统结构设计方案,有利于市民选择公交作为出行方式.同时,能提升公交公司的服务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5.
公交站牌作为公众乘坐公交车出行获取线路信息的载体,安装在公交站台上,使乘客能方便快捷地获取乘车信息和相关服务,提高乘客出行效率。本文通过分析哈尔滨市常规公交站牌特点,提出相应改进建议,使公交站牌更加完善,更好地满足乘客需求。  相似文献   

6.
城市公交需要提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在近期典型城市居民出行调查的基础上,深入分析了城市居民出行的时耗特征,认为公交出行时耗大是普遍现象.提高公交出行速度对增强公交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促进城市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典型城市公交出行时耗的分析,提出了提高公交出行速度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正2018年末,哈尔滨市全面启动公交电子站牌建设工作,2599块采用卫星定位等技术、可以实时查看公交运营信息的电子站牌将成为冰城一道独特的风景。据哈尔滨市交通主管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新建公交电子站牌采用卫星定位技术、无线联网接入、地理信息系统技术以及先进的视频传输技术,覆盖了主城区绝大多数公交站点。根据公交智能调度系统提供的车辆调度排班数据,以及智能车载终端设  相似文献   

8.
智能公交信息查询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从城市公交的现状出发,根据人们的出行规律,设计了一个完整的智能公交信息查询系统,可以根据公交线路、公共场所和普通公交车站分别进行查询,解决了市民出行乘坐公交车时经常遇到的难题。  相似文献   

9.
研究城市公交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利用动态分段技术,建立了基于MapInfo的动态分段数据结构,充分考虑乘客出行心理,提出了公交出行最优路径算法,设计了城市公交查询系统,实现输入查询信息或直接对地图操作来获得出行最优路线和换乘方案,提高乘客出行的便利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0.
常规公交作为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其公交站牌主要分布在公交站亭和常规公共汽车内,为乘客乘车提供线路信息、车辆行驶状况等服务,使乘客能方便快捷的获取乘车信息,提高乘客出行效率。因此,通过对比我国若干城市常规公交站牌的设计,分析其存在的不足,再以南京为例,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使南京常规公交站牌更加完善,从而更加彰显"公交都市"的示范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主动式公交线网规划模式研究与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分析了苏州、湖州等城市公交的服务水平和居民对公交服务的要求,得到我国众多城市居民公交出行比例偏低的主要原因为:现状公交线网规划是基于城市道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被动适应性规划,导致了城市公交线网对居民出行起迄点的覆盖率的降低和居民公交出行的不便性.提出的主动式公交线网规划布局模式要求城市公交线网规划应以满足居民公交出行的需求为基础,通过优化布设城市的公交线网场站、实施公交优先通行措施等来提高居民公交出行的便捷性;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络和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等应适应并服务于城市公交线网的规划和布设.从城市道路网络布局结构、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和公交优先通行措施等方面提出了主动式公交线网规划模式的实施流程.  相似文献   

12.
研究城市公交查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利用动态分段技术,建立了基于Maplnfo的动态分段数据结构,充分考虑乘客出行心理,提出了公交出行最优路径算法,设计了城市公交查询系统,实现输入查询信息或直接对地图操作来获得出行最优路线和换乘方案,提高乘客出一行的便利性和高效性.  相似文献   

13.
为有效解决视障群体公交出行难的问题,进一步提升该群体公交出行的安全性与便捷性,更好地营造温暖幸福的无障碍公交出行环境,提出建立智能盲人公交引导系统的解决方案。首先,对我国城市公交无障碍设施建设现况进行全面分析,针对现有公交导盲设施设计不合理、覆盖不全面、使用不便捷、服务不友好等突出问题进行深入剖析,确定视障群体公交出行的真实痛点与功能需求;其次,基于痛点分析提出智能盲人公交引导系统的总体思路,并结合视障群体的实际需求设计预约乘车、登车引导、下车提醒、位置同步等功能,基于无线射频识别(RFID)车辆识别技术与RSSI测距定位技术提出系统技术方案;最后,通过仿真分析与效果评价验证该系统设计的可行性。该系统优化视障群体公交出行环境,有利于提升城市公交无障碍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4.
公交站牌和站点是城市记忆的一部分。城市道路的延伸、地标性建筑的崛起、工厂的变迁,都会被站牌站点记录下来,成了城市发展的块块“字典”。1站牌从“糊纸片”到城市景观“上世纪50年代,大多数公交站牌都非常简易,有的只用一块铁皮写上站点名称,再用铁丝固定在电线杆上就成了公交站牌。”青岛公交车驾驶员邵立胜指着一张李家庵站点的老照片告诉笔者,虽然这种站牌不够美观,却解决了不少市郊居民的出行问题.  相似文献   

15.
针对国内智能公交的发展现状,本文设计了一款基于MSP430F149微处理器和GPS/GPRS/GIS技术的智能公交电子站牌及其管理系统的总体框图,分别阐述了智能车载终端、智能电子站牌和智能管理系统三大模块的工作原理及其实现方法。实验表明该系统可靠性高,功能完善,能够给广大市民提供更加人性化的公交换乘环境。  相似文献   

16.
继2011年在西山道成功运用公交电子站牌的基础上,2012年,我们逐步在唐山6大主要干道的重要站点推广安装公交智能化电子站牌,改善候车条件。截止目前我市智能化公交电子站牌数量达到92座,覆盖线路共计30条。总体投资276万元。  相似文献   

17.
基于Web GIS的城市公交问路系统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城市公交问路系统可以提供公交信息如线路、首末班时间、票价等,还可以向出行者提供最优的出行线路。讨论了公交线路网络的特性以及常用的最短路径算法在公交线路优化问题中的局限,提出了一种实用于公交网络最优路径问题的算法,对公交网络建模、最优路径算法以及城市公交问路系统开发等做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18.
考虑到乘客出行的心理特征差异,利用公交乘客信息系统的关键技术和GIS的特性,建立基于公交乘客出行路径优化模型的城市公交乘客信息系统,可为进一步开发适合我国的城市公交乘客信息系统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公交出行分担率及公交优先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有的部门和地方政府将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作为硬性考核指标。然而,评价指标单一以及对量化值的过分强调,在指导城市公交优先发展实践时将存在局限甚至误导隐患。鉴于此,对公交出行分担率及其评价城市公交优先发展的实施情况开展研究。首先分析公交出行分担率指标使用现状及其评价复杂系统的局限性。深入剖析公交优先发展与交通拥堵、城市规划、能源环境等要素的互动机理。以倡导绿色出行为目标、以通勤出行公交出行分担率为核心,提出三类八项评价指标及其计算模型。最后,从评价指标选用、公共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绿色出行环境建设及管理、公共交通内部各方式协调发展、数据共享等方面提出公交优先实施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随着机动车大幅增长,中小城市交通拥堵日趋突出,造成城市公交运行效率降低及运营成本增加,削弱了公交出行吸引力,制约了城市公交"动脉"功能。公交专用道保障了公交路权,对于提高城市公交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引导和推动公交优先发展具有显著作用和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