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分析了永磁同步电机的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搭建了电动公交车用永磁同步电机实验平台,实现了电机恒转矩和弱磁控制。给出了实验结果,并且与电机设计值进行了对比,从而表明了系统具有良好的性能,并且验证了永磁同步电机设计和计算平台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2.
以电子表格Excel为平台,用内置的VBA语言编制了对三坐标测量机测量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的专用软件。  相似文献   

3.
丰台站借鉴站台下方设置业务用走行通道的做法,在建设阶段创新性地设置了客站中空站台作业平台。介绍丰台站运营提前介入建设的做法,并根据智能客站建设思路及相关要求,提出充分利用站台内部使用空间、优化站房管线布设、提升维修保养条件、美化生产作业环境、减少地面障碍物等具体的中空站台作业平台实施方案。铁路客站中空站台作业平台具有节省空间、安全、舒适、防冻、美观等多重优点,较好地实现了旅客列车上水、吸污、检修作业和设备管道空间的功能整合。总结实施效果,提出应注重前期策划、突破关键技术、创新管理模式,继续完善中空站台作业平台这一创新作业组织模式,为我国铁路客站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铁列车供风系统主要包括风源系统、风缸、用风设备及管路组件,对于确保用风设备正常工作,保障车辆运行安全性、平稳性及舒适性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的供风系统设计选型多按照典型工况及依据经验进行估算。文章运用AMESim分析软件,根据供风系统中各元件的工作原理,建立了空气弹簧悬挂系统(包含空气弹簧、高度阀及差压阀)、制动系统等气动仿真模型,并可根据标准地铁列车供风气路原理图搭建各种编组型式的列车供风系统性能仿真分析平台。该平台不仅可以对列车初充风工况进行分析计算,还可以结合实际运行线路,根据停站时车辆载客量变化情况及通过曲线线路时空气弹簧偏载情况,研究分析供风系统的工作状态,如风源系统中空气压缩机的启停次数及平均工作率、风缸及空气弹簧的压力变化情况,同时还可以监测出各用风设备的耗风量,从而评估列车供风系统的综合性能。平台对于提高供风系统性能和设计分析能力、降低其能耗具有重要的工程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是一个具有普通学生和共产党员两重身份的特殊群体。学生党支部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可根据学生的特点、专长和个性,构建教育、引导、管理三大平台,展现学生党员的个人风采,使学生党员有才必用,有能必施,有长必展,有为必作,人尽其才,进而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6.
针对列车网络控制管理系统中央控制单元软件传统研发过程中存在开发效率低、定位错误难、手工操作繁多易出错等诸多弊端,将国际上最流行的开源持续集成服务器Jenkins和集中式代码版本管理系统Subversion(SVN)结合,设计了用于列车中央控制单元产品的持续集成及交付平台系统。根据持续集成平台整体方案设计,搭建系统开发和测试环境,通过编写软件程序,实现了软件代码提交后系统自动化构建、自动化编译、自动化部署、自动化测试,并通过网页和邮件的形式将结果反馈给开发人员。该持续集成平台已在多个实际项目研发过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系统实际运行结果表明,平台操作方便、运行稳定可靠,将软件设计、开发、测试环节形成闭环,实现了测试左移,提高了产品软件质量和研发效率,节约了时间和人力成本,使研发人员专注于更为重要的业务逻辑实现和业务功能测试用例设计上,优化了资源配置,同时可以更快地定位错误和交付成果,为轨道交通产品软件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陈衍祥 《中国铁路》1998,(5):30-31,27
在已建立的列车碰撞力学数学模型基础上,依托专用的数值计算,仿真软件包MAT-LAB,以Windows操作系统为平台,用C语言开发出列车撞击模拟软件TCDS。该软件以对话方式进行参数输入,并具有撞击模拟动画演示功能。  相似文献   

8.
针对铁路客货运电子支付业务需求,在分析铁路现有支付方式业务特点的基础上,论述建设铁路统一电子支付平台的意义以及电子支付平台的设计原则,研究并设计了电子支付平台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详细阐述了平台的功能构成。电子支付平台的研究与建设,实现了铁路运输服务支付手段多样化,是铁路投融资改革管理模式的重大革新。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大数据与云平台技术的概念及相互关系,结合城市轨道交通数据中心和云平台的应用现状,从技术需求和业务需求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数据中心建设与云平台技术结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基于云平台的数据中心建设思路及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10.
针对铁路行业云平台对国外产品依赖度高的问题,研究铁路行业自主可控云平台建设方案,设计实现铁路国产化虚拟云平台。在此基础上,讨论铁路信息系统应用向国产化虚拟云平台迁移的适配方案,阐述应用迁移原则、流程,介绍中间件、数据库等具体迁移方式。该方案已应用于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成功将集团公司网络办公系统迁移至国产化云平台,为铁路行业后续国产化替代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工业互联网已成为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战略制高点,工业互联网平台为其提供核心载体和关键技术支撑,研究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内涵和建设内容,对于铁路创新发展意义重大。分析国内外工业互联网及平台的战略政策和研究发展现状,结合铁路业务应用实际现状和信息化规划,提出铁路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基础定位,并对该平台的总体架构、功能服务和关键技术进行研究,对当前发展智能铁路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一种在发展集群移动通信的同时,可以用兼容过渡的方式把现有的常规系统尽可能利用起来,以取得经济效益的可行方案。关键问题是选用了数字化“接口平台”模式的无线交换机,也借助于随路信令的灵活和简便的优势,组成了一种实用、经济的集群移动通信方案。  相似文献   

13.
胡永 《铁道建设》2007,(4):34-37
钢管桩、贝雷梁搭设钻孔平台施工方法是深水钻孔灌注桩施工中的一种主要施工方法。钻孔平台作为钻孔灌注桩施工的操作平台,其设计的合理与否关系到整个桥梁的施工质量。以新安江大桥主墩钻孔灌注桩施工为例,介绍钻孔平台的设计与施工,重点论述钻孔平台的构造、受力分析、施工工艺及施工要点等,同时对钻孔平台施工中的注意事项进行了阐述。工程实践表明,该钻孔平台设计合理,能满足工程的需要,对同类钻孔灌注桩施工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铁道建筑技术》2009,(5):I0039-I0039
我公司研制的收折式移动平台不同于一般移动模架,它的原理是在主桁粱的支撑体系上采用可收折倒梯形支撑体系。收折式移动平台由收折式移动平台桁梁、固定于桥墩上部的平台支撑体系、平台推进转跨行走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具有结构轻便精巧、施工机械配备简单、适应小半径、施工过程安全可靠的特点。在平台工作状态时打开,与水平纵桁粱共同受力,达到加强桁梁承载能力和刚度的目的:行走前,将其收折起固定至水平纵桁梁下部,以满足行走要求。该收折式移动平台对国内移动模架中的主承重结构技术进行了补充和完善,填补了行业中收折支撑体系的空白。  相似文献   

15.
钻井平台用天然气发动机的设计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钻井平台用天然气发动是由济柴自主设计开发的,发动机的设计满足钻井平台的需求.主要对发动机的总体设计、主要技术参数、发动机主要系统和主要结构设计以及试验进行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6.
文中介绍了一种基于ControlBuild的列车电气逻辑仿真测试平台。该平台基于自主开发的元器件仿真逻辑库,利用自动转换工具对电路图中所有的元器件、连线等进行解析,最终实现在ControlBuild中搭建高度复原电路图控制逻辑的仿真模型,并编写测试用例,利用自动化测试工具,实现电气仿真模型的自动测试。最后以某列车在本平台的应用实现为例,验证了本平台的可用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期的到来.轨道交通网络所面临的安全形势更加严峻.建设完善的轨道交通应急平台迫在眉睫。文章深入分析了国内外轨道交通应急平台的建设及发展趋势,提出了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平台的总体构成、物理层次结构,详细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应急平台的功能构威。  相似文献   

18.
西门子公司根据不同地区的需要开发了相应的机车平台,又在机车平台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国家和不同铁路的需要对平台机车进行修改,得到变型机车。本文主要介绍了机车平台及其变型机车的结构、设计特点和性能。  相似文献   

19.
@吴积钦@李岚¥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以往的接触网工程施工后期冷滑均使用接触网作业车的模拟受电弓,不加任何外部设备、仪器,完全靠站在接触网作业车平台上的工作人员用肉眼来观察接触网工程的质量,效率低、劳动强度大、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得不到保证。为改变这种局面...  相似文献   

20.
铁路货运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与铁路货运高质量发展要求存在一定差距,迫切需要建成统一的生产作业平台。面向货运生产组织、货运安全保障、货运专业管理等功能需求,以构建“生产作业组织、安全综合管控、货运管理决策”三位一体的货运生产作业一体化支撑平台为目标,构建“1+3+N”的货运生产作业与管控平台应用体系架构,提出了管控平台网络架构和数据架构,系统设计了生产作业、安全监控、货运管理3部分平台功能模块及组成。管控平台建设能够有效提升用户操作体验、实现管理数字决策、降低系统运维成本、打造风险管控体系,为铁路货运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