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根据跨座式单轨车辆的侧倾方程推导了跨座式单轨车辆的柔性系数计算公式,采用UM软件计算了跨座式单轨车辆以极低速度通过曲线时的车体侧滚角。动力学仿真结果表明:文章推导的柔性系数计算公式与动力学仿真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受地形的约束,重庆跨坐式单轨线路的"小半径、大超高、短曲线"特点对行车平稳性和舒适性产生着重要影响.通过对线路缓和曲线的超高时变率进行分析,探讨了速度控制对行车平稳性及乘客舒适性的影响,同时对单轨线路缓和曲线长度设置进行了计算,建议缓和曲线最小长度控制在20 m.  相似文献   

3.
跨座式单轨列车走行轮侧向力、侧偏角和侧倾角是影响走行轮偏磨的主要因素。文章对走行轮偏磨进行了优化,利用多参数多目标优化软件ISIGHT与动力学仿真软件SIMPACK联合仿真,得出一组单轨车辆最优的轮胎参数和悬挂参数,对减少轮胎偏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胶轮单轨电车的导向机构进行详细分析,其结构满足Ackerman转向原理,表明了结构的合理性;利用SIMPACK多体动力学软件,建立胶轮单轨电车动力学计算模型,并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重点考察导向装置的性能。结果表明,在B级路面谱上车辆的平稳性能好,且具有良好的曲线通过性能。  相似文献   

5.
利用SIMPACK仿真软件建立换轨车动力学模型,对其转向架回转阻力矩进行了优化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合理选配回转阻力矩可有效改善车辆运行安全性和平稳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体动力学理论,利用UM建立了跨坐式单轨车辆动力学模型.在轨道参数和车辆运行速度不变的情况下,仿真分析了不同水平轮垂向刚度下的单轨车辆曲线通过性能评价指标.仿真计算结果表明:在水平轮垂向刚度变化范围内,车体振动加速度和平稳性指标均满足国家相关标准要求,且评定等级均达优;随着水平轮垂向刚度的增大,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明显转好,但车辆的平稳性指标和振动加速度却逐渐增大,使乘客乘坐舒适度有所下降;当水平轮垂向刚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车辆的曲线通过性能受其影响变小.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多体动力学为基础,建立了跨座式单轨车辆的动力学仿真模型,仿真分析了车速、轨道半径对跨座式单轨车辆曲线通过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文章参考地铁限界标准以及跨座式单轨车辆限界标准,提出了一种结合动力学仿真的悬挂式单轨车辆限界计算方法,计算了一种悬挂式单轨车辆的车辆限界和设备限界,为我国悬挂式单轨交通的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对重庆市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进行动载试验,检验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的实际动力性能。研究方法:通过对不同车速下重庆市跨座式单轨交通系统动力性能的检测试验,研究跨座式单轨交通PC轨道梁的动力特性及其动力响应,并对单轨车辆乘坐舒适性进行测试与分析。研究结果:PC轨道梁结构实测动力特性与理论计算结果基本相符。研究结论:轨道梁结构具有良好的竖向刚度和结构强度;单轨车辆以不同速度通过桥梁时,试验梁横向基频、横向加速度等横向振动性能与铁路桥梁检定规范要求有一定差异;单轨车辆在桥上运行时对轨道梁结构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参照ISO2631、UIC513和GB5595—85评价标准,对单轨车辆乘坐舒适性采用舒适度和平稳性2个指标进行的测试分析表明,运行车辆具有良好的乘车舒适性。  相似文献   

10.
跨座式单轨车因其特殊的结构形式,采用在转向架和车体中心销座之间安装有一定角度的液压减振器来同时提供横向和垂向阻尼,因而减振器的安装角度和阻尼大小将同时影响车辆的平稳性。通过仿真计算分析了减振器的安装角度和阻尼这两个关键参数对车辆平稳性的影响,合理选取了具有较佳动力学性能的减振器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