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原古亭山枢纽互通式立交方案对柳州市城市交通的影响,结合该立交与柳州市城市规划路网的位置关系及功能地位,提出变更方案。经过对变更前后立交方案经济、技术、环保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得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方案设计应充分考虑城市发展及规划路网的影响,为承担城市出入口功能的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方案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通过南京南站综合枢纽花神庙立交、双龙街立交在集疏运系统中的地位分析,结合节点现状分析及控制条件、交通量预测结果、轨道交通布置等条件,采用设置集散车道的断面布置形式,在确保骨干路网直行交通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合理布置匝道,有效避免了立交间距近,无法设置加减速车道和交织段的问题,为南站枢纽交通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相似文献   

3.
山地城市立交是骨架路网中的转换节点,受地形、地貌、地质条件限制,路网系统规划及立交节点设计具有特殊性和复杂性,结合山地城市立交案例从立交的功能定位、规模选型、线形设计、匝道灵活性设计、拥堵防治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南京市新庄立交交通拥堵产生的原因,提出一期地面环岛改造与二期立交改造方案。总结立交改造经验,建议在以后的立交设计中注重城市路网规划及立交功能定位,而立交的功能改善应从路网层面和立交系统层面同时考虑。  相似文献   

5.
复杂地区的高速公路,由于受地形、路网规划的限制,互通立交节点位置唯一。为了较好实现互通立交交通功能转向的作用,结合四川省汶川至九寨沟高速公路A6标的永竹互通立交,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环保等的综合比选,择优选择功能齐全、造型优美、节能环保的互通立交方案。  相似文献   

6.
城市现有路网的不断改善依赖于不断完善道路建设,路网节点改扩建的成功与否更是直接影响路网功能发挥的重中之重。以深圳市坂银通道工程南坪立交为例,介绍了该立交在改扩建设计过程中,对规范指标选用、立交方案设计、水土保持措施以及交通保通设计等问题的处理思路,有关经验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城市规模和经济的发展,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城市道路与铁路立交的建设也日益增多。沿铁路平行布置且紧邻铁路的城市道路交叉口与道路下穿铁路立交的节点是城市路网中的重要节点。它影响着铁路两侧居民的出行和周边土地的开发使用。该节点如若处理不当,极易造成日后的交通拥堵,形成整个路网的瓶颈。从平面布置、道路横断面形式、框架桥宽度、道路纵断面线形、框架桥的净高,平面交叉口的规划设计与管理方式、平面交叉口渠化展宽的设计、平面交叉口的竖向设计等方面逐一分析了道路下穿铁路立交和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的基本设计要点。通过对道路下穿铁路立交引道外设置平面交叉口的规定进行初步研究,推导出了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与铁路最小距离的公式。通过分析与计算,讨论了不同的坡度条件下,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与道路下穿铁路立交之间的距离关系,为今后跨越铁路发展的城市道路网规划与节点设计,以及穿越城市规划建设区的铁路或轨道交通项目在纵断面设计时需考虑的城市路网间距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东外环江南公路立交是宁波城市路网中的一个重要节点。该文对立交设计过程中的交通特征分析、立交功能定位、主要控制因素、设计思路和方案比选等主要阶段进行了深入研究,最终提出了优化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9.
从层次需求理论与路网功能需求的对应关系分析出发,探讨了出行者需求、外部环境、节点和路网特性等对公路网功能分类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区域特性和服务水平的公路功能分类指标,并总结提出了具体的分类结果;结合"节点"特性研究,基于聚类分析等,研究公路网功能层次划分的具体方法,提出了基于路段功能重要度的路网功能层次结构分析方法;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助于进一步完善区域公路网结构优化的理论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太原市北中环-涧河路立交的工程背景及概况,阐述了该立交工程的功能定位及建设必要性。北中环-涧河路互通立交为太原市快速路网中的重要节点,对其交通流量进行分析预测。从该立交设计控制因素、道路平纵横设计、重要节点设计等方面详细阐述了该立交总体方案。  相似文献   

11.
吴彩官  吴宇航  周辉 《上海公路》2023,(4):178-185+191+213-214
随着现如今城市工业布局调整,作为交通节点的已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由于交通需求的增加和复杂的路网状况,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尤其是在大流量条件下,该类立交改扩建的需求更为迫切。以杭甬高速柯桥互通立交改建工程项目为依托,通过对杭甬高速公路及柯桥区城市路网规划的现状进行分析,对其交通量进行预测,在需要增加北部区域交通流转换节点的总体方案下,通过综合考虑交通流量、经济性、施工难度、施工期间交通组织等多方面因素,提出了改建互通的选型及施工期间的保通方案,以期为今后类似互通方案的改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城市立交选型原则、城市立交的作用及城市立交的主要类型。以江苏太仓快速路网节点规划为项目实例,对其交叉口现状、交通量预测进行了分析,结合节点周边控制因素,明确了立交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3.
枢纽型互通是实现路网快速交通转换功能的重要手段。结合广佛江快速通道东甲立交的工程建设条件及交通分析,充分论证了节点的交通功能和工程规模,提出多个互通立交方案进行比选论证,确保设计方案经济、合理。其研究思路及论证过程可为复杂条件下的枢纽型立交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中环线真北路武宁路立交在上海城市道路网格局中的地位,明确了其功能定位,确定了该立交的建设标准和建设规模,提出了几个立交设计方案并分别进行了评价分析,通过比选确立了建议方案,并对城市立交的建设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15.
高架桥西侧立交是北京南站近期实施方案中新建的六座节点立交之一。该文结合立交用地条件、远期的交通量预测结果,研究并确定了立交形式,为城市路网中同类立交选型提供了一些方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路网快速化工程中,如何改造与利用现状立交是工程的主要难点之一。以宁波东环北延快速路项目中的钟包立交为例,通过全面分析现状建设条件、交通功能、实施难度、社会影响等因素,结合路网规划,对立交改造方案进行研究。共提出4种改造方案,分析论证表明,快速路系统枢纽型互通立交结合地面系统平交为最优方案。  相似文献   

17.
收集北京市四环路内全部采用强制排水下凹式立交桥的设计资料,从下凹式立交占比、下凹式立交相关道路的路网功能、立交选型及平面布置、纵断面、横断面等方面,对设计资料进行整理和统计,定性分析设计指标对雨水管理的影响,提出基于雨水管理的下凹式立交设计需额外考虑的影响因素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从武汉内环线岳家嘴立交规划路网及规划地铁的功能出发,结合迎宾大道景观要求,在布局合理性、行人换乘方便性、景观效果、占地及投资等多方面阐述该立交的比选推荐方案,提出了全定向全互通方案,满足了武汉市内环线放射性节点的交通要求。  相似文献   

19.
针对区域协调控制中相位差的封闭性,采用图论知识,建立了闭环路网的判别方法及闭环路网相位差封闭性的表达模型;考虑协调相位每周期到达车辆数、闭环路网相位差对车辆造成的阻滞两个因素,建立了路段权重模型;以协调控制效益损失最小为优化目标,建立了基于最优生成树的闭环路网相位差优化方法.最后以一个区域闭环路网为例对所建方法进行具体分析.本文的研究可以为区域协调控制中闭环路网的相位差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惠澳(惠州-澳头)高速公路中几座典型互通式立交的优化设计为工程背景,论证了互通式立交优化设计中需重点考虑的四个方面,分析了互通式立交在公路路网和整体路线设计中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