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川藏铁路昌都—伯舒拉岭段泥石流普遍发育且影响铁路选线的情况,采用现场调查、遥感解译等手段查明了线路附近泥石流的范围、物源条件、激发因素,并分类统计了线路附近泥石流的发育情况。以夏里泥石流群为例,通过分析泥石流群发育特征及地质背景,计算了泥石流的流速、堆积厚度等特征参数,评价了泥石流群的易发性及危险性,分析了泥石流群对线路方案的影响并给出了防治对策。通过方案比选,D3K方案桥面不存在被泥石流淤埋的风险,采取工程措施后泥石流对桥墩的冲击和桥基的掏蚀影响可控,该方案最优。夏里桥涵在泥石流堆积区通过时,桥涵的净空高度须大于泥石流的泥深、爬高、堆积厚度之和并考虑一定的安全高度。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泥石流是山区铁路建设的一大灾害,以实例说明铁路遭受其危害的严重性。并按其在我国铁路各干支线上的分布情况,作了初步统计。还论述了泥石流形成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分析了山区铁路泥石流发育地区的形成条件、特征和规律,泥石流的影响因素和形成过程的相互关系。论述了泥石流的类型与铁路勘测和其防治工程设计的关系。按山区铁路建设特点,提出了其分类标准的建议。最后,根据泥石流的不同类型、特征和规模,对如何防治其危害,提出了治理方针和整治措施,并总结了经验。  相似文献   

3.
黄勇 《铁道勘察》2015,(3):71-74
中巴铁路穿越帕米尔高原,其中奥依塔克至沙湖段泥石流极其发育,严重控制铁路走向方案及工程设置,以现场调查为主,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体结构、气候、水源等条件系统分析泥石流灾害形成的原因,结合该地区泥石流灾害的特征,提出泥石流地区选线的基本原则及"排导、拦截、滞留"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研究目的:通过分析罗布穷则泥石流灾害的活动特征及规模,研究其形成与成灾过程,对进一步认识高海拔地区泥石流发育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泥石流的调查分析和研究处理,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研究结论:(1)目前沟域内仍残留以沟道物源为主的大量松散物质,在一定降雨条件下仍有爆发泥石流的可能性;(2)罗布穷则爆发的泥石流规模符合5...  相似文献   

5.
吴涛 《铁道勘察》2002,28(1):14-16
通过遥感判释,结合地面重点验证,分析了北同蒲铁路K195+000至K196+000段发育的落石、岩堆及泥石流地质病害形成和发育的地质背景、变形特征以及对铁路的危害,并据此提出了工程整治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兰渝铁路兰州至广元段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兰渝铁路沿线工程地质条件极为复杂,岩性复杂多变,断层发育,滑坡、泥石流、危岩落石、湿陷性黄土等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广布.通过对拟建铁路工程地质问题的研究,为工程设计提供了较为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由于部分山区桥梁跨越发育冲沟,会受到泥石流的冲击作用,基于桥梁构件能力保护原则,对泥石流作用下桥梁动力响应分析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应用有限元动态接触方法对碰撞过程进行数值模拟,选取某高速公路30 m实心T墩建立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分析其在泥石流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情况。研究表明,在泥石流冲击作用下,块石与桥墩接触区及下部构件连接处应力较大,墩顶位移随上部荷载压力增大而不断减小,即设计应考虑分别提高桥墩的承载能力及其构件连接处的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8.
吴涛 《铁路航测》2002,28(1):14-16
通过遥感判释,结合地面重点验证,分析了北同蒲铁路K195+000至K196+000段发育的落石,岩堆及泥石流地质病害形成和发育的地质背景,变形特征以及铁路的危害,并据此提出了工程整治方案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既有宝天铁路为解放前修建,受当时经济、技术条件限制,铁路傍山环行,沿线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极为发育,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多次中断行车,历经整治,耗费巨资.本文着重介绍了宝天铁路增建二线在崩塌、滑坡等不良地质调查时遥感技术的应用情况,重点阐述了其发育状况、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及稳定性评价.  相似文献   

10.
铁路泥石流防治技术及其发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扼要介绍了铁路泥石流防治技术。对绕避、排导、拦挡和明洞渡槽等泥石流工程减灾技术的适用条件和减灾效益作了分析总结。为加强泥石流非工程防治技术研究,提出了建立泥石流防灾信息管理系统等方面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LKJ车载设备作业质量卡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了LKJ车载设备出入库检测作业及芯片换装作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旨在实现对车载设备检测作业质量、数据换装版本号确认、换装完成情况自动统计等关键环节的卡控,实现由"人控"向"机控"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回顾了近年来我所承担的机车车辆试验,并从试验内容、试验性质加以分析总结,论述试验和产品开发的关系,指出今后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从今年起,我段执行的内燃机车小修周期为7~7.5万km,辅修周期为3.5~4万km,也就是说,机车走行7~7.5万km除了小、辅修时扣修几天外,其它时间都是处于机车运用整备状态,如何抓好运用机车日常检查和保养工作,是确保机车质量稳定提高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14.
回顾施工组织在桥梁、隧道、路基等工程项目中的发展历程,论述施工组织与科技进步相互推动、共同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机车厂修时,需要拆卸多种型号的轮对、齿轮,各企业普遍存在对标厂修标准及厂修工艺质量下降,生产能力明显不足的问题。文中对这些不足之处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内燃机车轮对、齿轮通用拆卸装置方案,设计的装置能满足多种型号机车大修标准及大修工艺要求,解决了生产能力问题,提高了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针对铁路信息网络化发展方向,提出一套以LonWorks网络为载体,实现联网控制各车厢在线数据的采集、存储、故障诊断、控制等功能的系统。阐述了车载网络的架构、网络热备及其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7.
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和智能化的研究与关键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智能化是系统地研究和建立以数字化信息为基础,以计算机应用技术拉通勘测设计全过程为主要特征的新的生产作业模式,是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技术,推进勘测设计现代化的重大成果.阐述了系统主要研究成果与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8.
论述了机车车辆测试性和技术诊断的基本概念。阐明了测试性和技术诊断对机车车辆维修的重要性。提出了机车车辆测试性的定性和定量要求,以及应该注意的关键问题。另外,对于3种诊断方式(人工诊断、应用自动检测设备进行诊断和应用机内检测系统进行诊断)及其选择进行了阐述。介绍了机车车辆常用的故障诊断方法(振动诊断技术、声诊断技术、红外线诊断技术、润滑油分析技术和性能趋向监测等)及其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9.
结合秦沈客运专线辽河特大桥拼架 3 2m双线箱梁施工实例 ,详细介绍箱梁高位拼架、落梁就位的施工技术。实践证明 ,该技术设计合理、安全可靠 ,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乌兹别克斯坦在机车维护维修方面所实施的状态修与计划修相结合的机车维护模式、维修制度及其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