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实现煤油发动机的研发、装机应用及其长期稳定运行,针对某型号汽油机使用煤油替代汽油燃料,对比分析了汽油和煤油的理化特性;基于MSC ADAMS分析平台建立了该型号发动机曲轴系动力学仿真分析模型,根据试验数据,仿真分析了使用煤油替代汽油燃料后发动机内部各部件受力的变化;应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分析了关键部件曲轴的应力...  相似文献   

2.
正目前已在我国开始使用的燃气汽车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在原汽油发动机的基础上增加一套燃气(压缩天然气CNG或液化石油气LPG)供给系统,称之为"两用燃料汽车"。两用燃料发动机工作时,要么使用汽油,要么使用燃气,燃油和燃气小可同时使用。另一类足在原柴油机的基础上增加一套燃气(CNG或LPG)供给系统,称之为"双燃料汽车"。双燃料发动机同时燃烧柴油和燃气两种燃料,以燃气为主。当燃  相似文献   

3.
<正>Q:什么是H型发动机?A:您好,Eco-Motive发明了世界首款双燃料H型发动机,最近获得了设计专利。这款H型发动机由可以独立运转的左右两列气缸组成。每侧拆开看就是一台独立的直列发动机,具有独立的曲轴、活塞、燃料管路、润滑系统和气缸头,唯独两侧共享气缸体和变速传动机构。说白了,它就是共享一个气缸体的两个独立发动机。两侧的发动机分别使用汽油和压缩天然气,驾驶者可以自主选择使用哪种燃料。独有的发动机选择箱可以接通或  相似文献   

4.
发动机电控系统具有较多的传感器和执行器、运行工况变化频繁,因此,发动机电控程序具有实时多任务的特点。研究将μC/OS-Ⅱ实时内核应用于捷达轿车发动机两用燃料电控系统软件设计,利用它的任务调度机制、同步机制及中断管理,实现了发动机实时多任务的管理和控制。发动机可使用汽油或LPG为燃料,且在两种燃料之间切换平顺,燃用LPG燃料时车辆性能达到了与原汽油机接近的状态。  相似文献   

5.
6月2日,德尔福公司宣布其在上海的德尔福中国科技研发中心二期工程正式完工。 占地15211m^2的一整套全新的实验室和测试设备现已上线,这将大大增强德尔福的检测能力。除了这些尤为重要的新实验室外,新的燃料测试设备也将帮助中国和全球的德尔福公司开发并验证发动机管理系统的燃料装卸部件。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在国外以石油液化气为燃料的汽车已推广使用。如日本、南朝鲜、泰国等。在我国这项工作刚开始,据1988年7月3日的《中国石油报》第一版上刊登了一条消息说:“我国第一辆以石油液化气为燃料的汽车发动机试车成功”;1989年3月20日的《中国青年报》第二版上刊登了一条简讯  相似文献   

7.
氢燃料发动机电控单元开发与怠速控制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一款汽油机改造成氧燃料发动机,主要是改装了燃料供给系统,加装了电子节气门等部件,并设计了氢燃料发动机电控单元的硬件和软件.对怠速工况下回火现象的生成机理进行理论分析,研究了氢燃料发动机怠速控制策略.用增量式PID控制算法进行怠速稳定性研究,确定其比例系数、积分系数以及控制周期,得到最佳的PID控制参数,实现怠速的稳定控制.通过大量的怠速试验,优化了各种控制参数,包括电子节气门开度、点火提前角、点火闭合角、氢气喷气正时等,达到优化控制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正1天然气发动机的使用燃料天然气发动机所使用的燃料,要求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车用CNG/LNG燃料。润滑油天然气发动机使用专用机油,机油牌号为:冬季环境最低温度在-20℃以上加注牌号15W-40;冬季环境最低温度在-20℃以下加注牌号10W-40。冷却液天然气发动机的CNG高压减压器或LNG汽化器需要发动机冷却液对其进行加热,使高压CNG减压  相似文献   

9.
目前已在我国开始使用的燃气汽车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在原汽油发动机的基础上增加一套燃气(压缩天然气CNG或液化石油气LPG)供给系统,称之为“两用燃料汽车”。两用燃料发动机工作时,要么使用汽油,要么使用燃气,燃油和燃气不可同时使用。另一类是在原柴油机的基础上增加一套燃气  相似文献   

10.
现代进口轿车普遍装用汽油喷射式发动机。这种发动机的燃料供给系统与化油器式的燃料供给系统相比较,不仅结构复杂而且零件配合精密。燃料供给系统包括电动汽油泵、脉动阻尼器、压力调节器、油量分配器、输油管、喷油器和冷起动阀、氧化传感器、三效催化转换器等部件。困难的是,有的部件不可以或不允许分解拆卸,从外部无法清洁保养;有的部件精密,装置质量要求高,这就使汽油喷射系统比化油器更易受到汽油中胶质沉积的危害,使清洁工作无  相似文献   

11.
<正> 日本丰田汽车公司于1987年开始生产第二代稀燃发动机,装有这种发动机的小汽车除在国内销售外,还向欧洲出口。不久前该公司又生产了第三代稀燃发动机。 这种发动机为1.6L四缸发动机,使用双凸轮轴,每缸4个气阀。该发动机首次使用了燃烧压力传感器,传感器可根据来自气缸内的压力监测燃烧过程,并调整进入气缸的燃料,能够使很稀的空气—燃料混合气进行稳定的燃烧,从而产生较少的氮氧化合物。发动机的空一燃比为22:1~24:1,接近实  相似文献   

12.
郭宗华 《汽车驾驶员》2003,(6):17-17,20
目前已在我国开始使用的燃气汽车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在原汽油发动机的基础上增加一套燃气(压缩天然气CNG或液化石油气LPG)供给系统的两用燃料汽车。两用燃料发动机工作时,要么使用汽油,要么使用燃气,燃油和燃气不可同时使用。另一类是在原柴油机的基础上增加一套燃气(CNG或LPG)供给系统的双燃料汽车。  相似文献   

13.
大力 《驾驶园》2008,(1):35
1、更换润滑油   进入冬季要对车辆进行一次换季维护,选用低温机油.按规定加注冬季牌号的润滑油(如发动机稠化机油);使用优质燃料,正确调整点火系和燃料系有关部件,避免途中产生油电路故障.……  相似文献   

14.
1986年9月8日~11在美国Wisconsin州的Milwaukee市召开了美国自动车学会的国际越野车及动力装置会议(1986 SAE International Off-Highway&PowerplantCongress&Exposition)。会议分燃烧与传热分析、柴油机零部件设计分析、代用燃料的燃烧性能分析、发动机模拟与新概念、小型发动机进展、汽车工程中的燃料润滑油、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管理以及重工业中的先进材科先进工艺等多个分组同时交流报告。其中以燃烧与传热分组交流的论文最多。作者参加了这一分组,并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理工学院的Dr、Packer等共同提出了题为“可变旋流机构在二冲程柴油机性能研究中应用”的论文。下面仅就燃烧与传热分组交流的内容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5.
提高天然气汽车动力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提出了一种提高天然气汽车动力性能的方案 ,设计了控制系统及其执行部件 ,从汽油的加浓量、加浓点、减气点、点火提前角度等方面进行了优化试验研究 ;在保持天然气汽车良好排放性与燃料经济性的情况下 ,使天然气发动机的功率由原来不足汽油发动机功率的 80 %提高到 95 %以上。  相似文献   

16.
<正> 美国专家发明了一种新型的凸轮转子发动机。这种发动机没有凸轮轴、飞轮、配电盘和水泵,而且可以使用多种燃料,如汽油、柴油、煤油、丙烷以及其混合物等。由于减少了许多零部件,这种4缸四冲程发动机的重量比传统发动机轻得多,结构更紧凑,制造成本更低。 这种发动机使用的燃料混合物中空气成分多于燃料,这样既经济又有助于燃料的完全燃烧。气缸头部内侧和活塞顶部均呈半球  相似文献   

17.
<正>一、引言 从1968年开始,博杜安发动机公司开始研制一种包括4缸、6缸、8缸和12缸等机型的新发动机系列。 该系列发动机的技术要求是: ——严格保证发动机持续运转时转速为3000转/分,以便与50赫兹的双极发电机匹配。 ——最大的单缸工作容积应与3000转/分的转速相适应。 ——该系列中从4缸机到12缸机都要尽量保持设计的一致性。尤其要有尽量多的通用部件,如单个气缸盖、连杆和活塞、配气机构、飞轮外壳及飞轮,发动机的前端面等。 ——可靠性高、寿命长和维修保养简便。曲轴等主要部件的使用期限要达到15000小时以上。  相似文献   

18.
将汽车发动机改装为使用液化气或压缩天然气作燃料,或是改为燃油喷射,这些都已开始在中国得到实施.遗憾的是,如果将发动机改为以液化气为燃料,车辆的功率将会降低5%~10%;若以压缩天燃气为燃料,功率则会降低20%,而且燃料的转换应当包括对发动机相关运动和功能的优化匹配,但是现有的技术还不能满足这样的要求,这就使得燃料不能充分燃烧,从而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用液化石油气作为汽油机的代用燃料在东风EQ6100发动机上进行试验研究,详细介绍了单燃料系统主要部件的结构特点,发动机台架性能试验与整车道路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交通信息与安全》2023,(2):179-184
<正>1世界首创:最大功率的瓦锡兰发动机实现25%混合氢燃料运行芬兰技术集团瓦锡兰(W?rtsil?)和美国WEC能源集团对瓦锡兰发动机使用25%氢混合燃料运行的能力进行了测试。在整个测试期间,瓦锡兰发动机能够持续为电网供电。据W?rtsil?称,这是有史以来最大功率的商业发动机使用混合氢燃料运行,因此是世界首创。测试于2022年10月完成,是在WEC能源集团位于美国密歇根州的55 MW AJ Mihm发电厂进行的,使用的是未经改装的瓦锡兰50SG发动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