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通渝隧道围岩变形的神经网络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林生  王新平 《公路》2004,(3):145-148
隧道新奥法施工中,常以围岩变形量作为评判围岩稳定性和支护结构经济合理性的重要指标。公路隧道围岩变形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数据序列,因而可以建立一些实时跟踪预测模型和方法。根据通渝隧道围岩拱顶下沉位移变形的特性,采用神经网络技术来预测其变形量,结果表明该方法简易、有效。  相似文献   

2.
杜鹏毅  郭永忠  张奇  刘煜  黄明利 《隧道建设》2018,38(Z1):148-155
为更加合理地设计隧道开挖预留沉降量,避免造成超挖过多增加衬砌混凝土量或初期支护侵限的问题,依据变位分配控制原理,采用数值模拟及现场监测数据分析等手段,分析软弱围岩台阶法施工时各工序施工对变形的影响程度,确定分步变形控制标准,根据分步变形控制标准建立相应的预警系统和应急工程措施,并依据分步实际变形量预测初期支护的最终变形量,为同一设计围岩等级下隧道预留变形量的动态设计提供指导。在崤山隧道台阶法施工工程中,成功地将初期支护变形控制在预留变形量之内,并动态设计下一循环预留变形量的大小,减少初期支护混凝土用量12.86%,可为隧道多步序开挖预留变形量的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基于自动全站仪的围岩收敛快速量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隧道施工围岩变形量测通常用钢尺收敛计,接触被测点人工拉尺读数,效率低,与施工相互干扰,测量结果容易受人为因素影响,当条件恶劣,隧道跨度大时,这种方法几乎难以进行,成为影响隧道施工技术进步的重要问题。基于自动全站仪,介绍全站仪自由设站原理,推导围岩变形监测中全站仪自由设站坐标转换的数学模型,提出自动全站仪单站、双站独立坐标测线法等概念和方法。根据提出的原理和方法,阐述自动全站仪隧道围岩快速非接触量测系统的组成、开发及其特点。该系统具有自动化测量、数据客观、精度高、易于操作使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围岩松驰变形影响因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新奥法理论结合某隧道实测结果,定性地探讨了影响围岩松驰变形的几种因素。指出现场量测对新奥法设计和施工的必要作用。并建议把围岩松驰变形量测作为公路隧道新奥法现场量测的一项必测内容。  相似文献   

5.
公路隧道围岩变形监测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二朗山公路隧道施工过程的工程实践为依据,利用常规围岩变形监控量测和围岩变形跟踪监测系统及二次应力场测试,获取隧道围岩动态综合信息,为围岩分类、大变形预测、岩爆预测、优化二次支护时间及反分析等提供依据,是岩土程信息化设计、施工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页岩大断面隧道设计与施工难点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介绍了阿尔及利亚东西高速公路中段隧道的工程地质条件、预支护设计、施工中遇到的问题,结合遇到的问题与围岩软弱的特点,采取了"短开挖、强支护、早成环、加大预留变形量"与洞口段永久衬砌先做稳固坡体的综合措施,以有效控制隧道变形.  相似文献   

7.
软弱围岩隧道大变形施工控制技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漆国富 《公路与汽运》2010,(1):143-144,152
结合某软弱围岩隧道实体工程,对软弱围岩隧道大变形施工控制技术进行研究,归纳了其围岩大变形破坏特征,分析了软弱围岩隧道大变形的产生原因,从施工工艺、施工控制方面提出了防止软弱围岩隧道产生大变形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围岩量测是新奥法施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新奥法施工三大支柱之一,是形成新奥法设计施工一体化的桥梁和纽带。本文以大峪隧道为例,对围岩量测技术在隧道施工中的应用做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9.
隧道施工难点之一是控制围岩与初期支护的变形,而解决这一问题应从新奥法原理出发,充分利用围岩自承能力,加固围岩,提高围岩承载能力。本文利用弹塑性力学中的有关知识,论述超前支护的工程意义,以便对超前支护的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关角隧道开挖围岩变形监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奥法的隧道设计理念中,施工中的变形监测成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实时掌握青藏铁路关角隧道的围岩变形和支护结构的受力特点,通过采用JSS30A型数显收敛计对围岩进行周边位移量和拱顶下沉量的监测,研究其围岩动态变化,预测和确认其最终稳定时间。对隧道安全施工和二次衬砌的施工时间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雪峰山隧道施工监控量测与围岩稳定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雪峰山隧道现场监控量测的项目和方法,分析了典型断面施工中的围岩稳定性,判断围岩稳定程度和支护结构的状态,对围岩变形和应力的分布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偏压连拱隧道围岩变形的现场监测与分析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申玉生  赵玉光 《公路》2005,(4):194-198
结合宜(宾)水(富)高速公路鞋底坡双连拱隧道施工过程,通过对偏压连拱隧道的围岩变形进行现场监测与分析,获得了隧道围岩在地层偏压条件下。各施工阶段的地表沉降、拱顶下沉和水平收敛情况,有效地控制了隧道围岩变形。通过对量测结果的对比、分析得出:在偏压连拱隧道施工过程中,隧道初期支护变形整体由左洞向右洞方向偏移;对隧道围岩变形影响最大的工序发生在隧道旌工由单侧过渡到双侧施工时。在施工过程中偏压连拱隧道的现场测试与分析,不仅为隧道的支护体系设计优化提供依据,而且还可以指导隧道现场施工,所得的数据和结论可为同类隧道的设计,施工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盛仁声 《隧道建设》2001,21(4):13-15,24
宝兰二线新曲儿岔隧道出口长194m的地段位于第四系黄土地层中。隧道具有浅埋、双线、偏压和洞顶有既有线列车动载等特性。针对工程条件,采用了中隔墙法施工,施工过程中强化了围岩和衬砌的变形量测和动态分析,对于复杂条件下围岩和衬砌的变形和受力条件取得了一定认识,工程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4.
张辉  李建华 《隧道建设》2007,27(A01):16-18,22
太行山隧道是以特殊性岩体V级角砾状泥灰岩(膏溶角砾岩)为主的客运专线隧道,通过对这一特殊岩体隧道的监控量测,掌握了隧道在开挖中的变形及周边位移发展机理和围岩压力的变化规律,优化施工和支护参数,并可用以指导类似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相似文献   

15.
郭波前 《隧道建设》2017,37(5):586-592
以某在建高速铁路隧道作为工程实例,结合地质情况,从初始应力、岩体结构和地下水分析了影响围岩的因素。运用理论分析和现场监控量测反馈结果等综合方法,从监控量测数据时态曲线特征、方向性、累计变化量、变形速率、时效性、现场围岩变形情况、隧道施工影响、变形段变形差异性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极高地应力区隧道围岩变形特征及机制,并得出如下主要结论:1)极高地应力区围岩应力释放有一定的过程,不同的围岩应力释放的速度可能不同,爆破对围岩产生扰动,将一定程度加速围岩应力的释放。2)围岩地质条件不同,变形规律会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3)围岩的变形机制,层状围岩的变形破坏一般形成几个区域:破坏区,崩塌,滑动滑移,张裂、弯曲及折断。4)本隧道围岩变形特征主要是由极高地应力和岩体结构综合决定的,隧道初期支护变形情况一定程度上是隧道围岩变形特征的有效反映。  相似文献   

16.
赵阳  唐健 《公路隧道》2002,(3):12-16
本以元磨高速公路多座隧道的监控量测实践为依据,利用多种量测手段对围岩和支护系统的变形和受力状态进行监控,获取围岩的动态信息以指导施工,为支护体系的优化提供依据,并将量测位移用于反分析,预测由开挖引起的变形,以达到安全,经济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隧道施工围岩变形量测通常用钢尺收敛计,接触被测点人工拉尺读数,效率低,与施工相互干扰,测量结果容易受人为因素影响,当条件恶劣,隧道跨度大时,这种方法几乎难以进行,成为影响隧道施工技术进步的重要问题.基于自动全站仪,介绍全站仪自由设站原理, 推导围岩变形监测中全站仪自由设站坐标转换的数学模型,提出自动全站仪单站、双站独立坐标测线法等概念和方法.根据提出的原理和方法,阐述自动全站仪隧道围岩快速非接触量测系统的组成、开发及其特点.该系统具有自动化测量、数据客观、精度高、易于操作使用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针对南山隧道穿越煤系地层和采空区时,发生围岩大变形及采空区塌陷,从设计、施工及地层岩性等方面分析了围岩变形机制,根据围岩变形和采空区实际情况,分别采取相应的处治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结合厦门翔安海底隧道A1合同段行车隧道大断面CRD工法施工监控量测配套技术的选用,介绍了大跨隧道CRD工法施工监控量测有尺和无尺结合、地表和洞内沉降结合、围岩压力和钢支撑应力与洞周变形相结合的变形量测与特征规律分析技术。  相似文献   

20.
软弱围岩隧道变形规律与施工安全控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梁家院子隧道围岩软弱变形大、变形持续时间长等特性,基于流变理论,探讨了软弱围岩变形规律.结合现场反馈监控量测信息,反演分析得到合理的支护时间,进而确定合理台阶长度;充分利用监控量测手段,调整施工方案和支护参数,采取控制围岩变形的技术措施,确保隧道施工的安全进行.工程实践表明,提出的隧道施工安全控制技术在确保施工安全,节省施工成本,加快施工进度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