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功率模块作为电动汽车上电能转换所需的核心器件,必须具备与整车相同的使用寿命。提出了一种由驾驶循环应用累积损伤理论评估功率模块寿命的计算方法,该方法由驾驶循环、整车属性、功率模块的电气和瞬态热属性、功率模块的寿命曲线等快速计算得到其循环寿命,从而评估其寿命是否满足整车里程寿命要求。通过该方法评估了纯电动汽车的功率模块,显示寿命最小的部位是开关管的PN结,其寿命可以满足整车30万km行驶里程的寿命要求。  相似文献   

2.
两年前,笔者在《蓄电池》上介绍了一种“电动车电池循环寿命快速测试方法”,引起了同行的关注。笔者从1998年用这种方法来评估电动车电池的实际使用寿命以来,从未出现过失误。但有的人在使用本方法时,误差很大。主要表现在循环寿命结束时,正、负极板都完好无损,循环次数仅100次左右,电池的失效模式不是正极活物质泥化脱落。  相似文献   

3.
桥梁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研究及寿命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快速碳化试验研究了桥梁高性能混凝土在加载—碳化双重破坏因素作用下的耐久性,并建立了寿命预测模型;通过干湿循环—硫酸盐腐蚀研究了混凝土抗干湿循环—硫酸盐腐蚀的能力,并建立了桥梁混凝土基于硫酸盐的寿命预测模型。结合桥梁所处实际运行环境,对桥梁各主体部位混凝土进行了寿命评估,结果表明,桥梁各部位在多因素作用下,运行寿命均超过100年,完全满足工程需要。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了阀控铅蓄电池快速充电的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采用5~15分钟的快速充 可能的:充入容量为上次放电容量的50~80%;温升10-18%;快速充电对阀控铅蓄电池的循环寿命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5.
对珠光体球铁、铁素体球铁、奥—贝(A-B)球铁的应变疲劳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的几种球铁都具有循环硬化特征。在高应变区,延性较高的铁素体球铁具有较高的循环应变疲劳寿命;而在低应变区,强韧性较高的A-B球铁具有较高的循环应变疲劳寿命。分析了球铁的循环硬化原因,探讨了A-B球钦在循环硬化中的奥氏体转变、断口形貌、循环变形特性和应变疲劳寿命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循环寿命是动力电池的核心技术参数,循环测试工况是动力电池寿命测试的核心内容。为进一步完善动力电池循环测试工况,文章首先分析了中国乘用车行驶工况(CLTC-P)、新欧洲驾驶循环(NEDC)等国内、海外标准及学术界车辆行驶工况,介绍了理论计算和实车测试两种车辆行驶工况向动力电池工况转化的方法,梳理了国内外动力电池循环工况情况,并展望了未来动力电池循环工况完善方向。文章将对动力电池循环工况的完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锂离子电池的应用特性进行了总结,分析了电压、电流、温度三大参数对锂离子电池健康和寿命的影响,尤其是充电截止电压,化成电流和高温情况对电池容量的影响。以不同材料之间的比较试验为基础,重点分析了高充电截止电压,充电电流和高温对材料稳定结构的破坏,从而引发电池循环寿命降低的原理。最后基于电池使用中放电电流和环境温度应力为参数,进行了基于电压、电流、温度的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预计模型研究,得到锂离子电池循环寿命预计基础模型,为混合动力汽车锂电池3参数与寿命关联模型构建提供了重要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D5S高镍铸铁排气歧管热疲劳寿命预测公式精度不高的缺陷,对D5S材料进行高温拉伸试验,以估计Manson-Coffin公式寿命预测参数,结合STARCCM+与ABAQUS流固耦合功能,对D5S排气歧管热疲劳寿命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排气歧管表面温度最高位置出现在四缸排气流汇合处,5个循环后危险位置平均ΔPEEQ值达到0.548%;根据高温拉伸试验数据获得材料的应变-寿命曲线,并计算出危险位置预测寿命为1 678个循环;发动机台架验证试验的结果,两根歧管的寿命分别为2 217个循环和2 014个循环。与经验公式预测结果(625次循环)相比,修正公式所得结果与试验结果更为接近。研究成果可为D5S材料排气歧管寿命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通用公司的催化器快速老化四段循环模式为基础,结合便利的试验环境,对车用催化转化器老化试验台架的构建进行跟进,并结合发动机特性及相应的三元催化转化器老化特点,以更具可比性及可行性为目标,研究对催化器寿命具备更高分辨率的老化评价台架。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占有率不断上升,如何精准预测其装配的锂离子动力电池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的循环寿命衰减情况成为了重点关注问题。为此,将动力电池特性参数引入灰色预测模型,建立了一种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循环寿命衰减预测方法;利用动力电池循环的小样本信息训练所建立的电池容量保持率迭代算法,对电池在多温度及工况下的容量衰减情况进行预测,并对影响预测方法精度的部分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循环寿命衰减预测方法可以在满足一定精度的前提下,对动力电池循环过程中的容量衰减情况进行有效预测,并具备多温度及循环工况下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