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车车无线通信的列车虚拟编组技术能够根据轨道交通客流的时空变化灵活精准地匹配运力,改善运输服务质量,提升运力使用效能。首先介绍虚拟编组技术的发展历程,其次阐述列车虚拟编组关键技术以及基于虚拟编组技术的灵活运力调整策略,然后整理分析国内外虚拟编组技术在运行控制、通信、运输组织3个方面的研究成果,最后指出从系统的角度研究虚拟编组相关技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2.
中运量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具有低成本、高效率、安全准时的特点。借鉴既有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经验,对现有不同制式中运量公共交通工具的特点进行对比。在分析传统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基础上,提出新型多编组铰接式胶轮驱动自导向型运输系统,并对其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对实践及应用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胶轮路轨自动旅客运输系统的起源和技术演变情况,归纳并介绍了3种主要的技术平台。从走行与承载方式、导向方式、线路条件、驾驶方式、车辆编组及载客量等方面总结了其技术特点。以上海浦江线项目应用为例,从技术和项目管理方面探讨了系统集成应用。通过该项目推动了系统国产化进程,形成了国内企业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的核心竞争力,为走出国门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4.
自动旅客输送系统是一种电脑控制、自动化、无人驾驶的列车.总结了自动旅客输送系统的技术特点、项目应用特点和应用趋势.自动旅客输送系统采用的技术主要有胶轮导向系统和悬索系统.近年来,自动旅客输送系统逐渐从机场走向了中央商务区的旅客运输以及各类交通枢纽的连接运输之中.随着其技术的发展和投融资模式的多样化,使其成为城市公共交通...  相似文献   

5.
介绍一种新型胶轮承重、中央钢轨导向的交通系统,该系统具有人性化、环保、节能、技术性能突出、运量适中、工期短、综合造价较低等特点。通过详细分析,指出其适用范围,重点说明新交通系统在道路断面、车站、导轨等方面的土建设计技术,以及供电系统、信息系统、车辆基地等主要设备系统配置的技术特点,阐述该系统与城市轨道交通的关系,展望其在中小城市和大城市的发展前景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研虚拟编组技术的发展历史与研究背景,从信号专业角度分析虚拟编组的技术特点,从信号专业行车控制与防护的间隔防护、协同控制、地面防护与行车调度组织4个角度探究了信号控制与虚拟编组的关系,提出了虚拟编组技术的技术创新点与研究方向,分析列举了技术应用时可能的风险与挑战,并对虚拟编组技术应用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虚拟编组技术的发展为改进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组织提供可能,有望缓解传统模式中慢车旅行时间增加、线路通过能力损失等问题.分析虚拟编组技术下列车运行的典型作业过程,给出虚拟编组条件下车站间隔时间的计算公式.提出虚拟编组技术下无越行和有越行两种快慢车的运行组织策略,对比不同组织模式下列车的开行效果,并进行案例分析.计算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8.
编组站阶段计划刚性与柔性优化的协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运用模糊集合论及系统优化的方法,考虑编组站阶段计划刚性与柔性优化的综合协调问题,通过对阶段计划中柔性概念的模糊化定义,建立了该问题的模糊混合0-1规划模型。该模型在编组站总停时最小与提高出发列车正点率等刚性优化指标及计划可实现性等柔性优化目标之间,寻求一套最合理的编线站到发线、调机安排与车流接线优化调度方案,采用遗传算法进行实例计算表明,刚性与柔性优化的结合改进了阶段计划计算机自动编制的辅助决策基  相似文献   

9.
介绍导轨式胶轮电车的曲线通过理论分析与试验验证的情况,分析导轨式胶轮电车的架构和主要技术参 数,论述导向机构和铰接机构的工作原理,并对其进行运动学理论分析;利用 SIMPACK 和 MSC ADAMS 多体系 统动力学软件,讨论车辆在 15 min 最小平曲线半径、S 型曲线及最小缓和曲线半径(R=200 m)爬坡(坡度 13%)工况 下结构运动自由度、走行部的运动关系和车体的运动关系;采用 3 编组样车进行曲线通过验证,描绘车辆限界通 过情况,确认车辆满足顶层指标的要求。最后将仿真分析与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确认仿真计算与试验情况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以东风牌载货汽车为研究对象,利用有限元方法及虚拟样机技术建立整车多刚体模型和考虑柔性车架的整车刚弹耦合模型。在验证虚拟样机刚柔耦合整车模型正确性的基础上,比较分析不同工况下两整车模型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性能。结果表明:车架柔性越大,其低阶固有频率越低,反之,低阶固有频率越高;车架柔性对整车操纵稳定性影响不大,对行驶平顺性有较大的影响,车速越高,平顺性越差,路面越粗糙,总加权加速度值越大,舒适感越差,适当增加车架刚性可以有效改善整车行驶性能。因此,该方法为汽车车辆开发设计车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刚性接触网动态检测技术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分析接触网检测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介绍刚性接触网检测车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刚性检测项目和原理及目前刚性检测技术存在的问题,阐明刚性接触网动态检测技术与柔性网检测的不同点及刚性接触网专用检测技术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自动旅客输送系统在城市集中客运系统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介绍了自动旅客输送系统的特点、主要技术指标,及其在国外的运用情况,并对国内的运用前景做了论述。自动旅客输送系统是一种无人驾驶、由计算机进行全自动控制运行的新交通系统,采用胶轮承载、导向,在混凝土路面上行走,已在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现代有轨电车轨道结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结合上海浦东张江高新科技园区和苏州高新区现代有轨电车工程,从胶轮导轨系统和钢轮钢轨系统2种现代有轨电车轨道系统的特点、钢轨及轨道结构选型等方面,对胶轮导向轨系统和钢轮钢轨系统有轨电车的轨道结构及设计施工进行分析和比较,为城市轨道交通现代有轨电车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区域一体化建设对区域多层次轨道交通网络的融合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四网融合趋势下,应充分考虑客流需求,以客流需求为导向进行市域铁路的运输组织优化。[方法]从长江三角洲等区域轨道交通四网融合背景和市域铁路在其中的功能定位出发,明确了轨道交通互联互通的内涵。从客运需求总量、市域铁路客流分担率、运力供给和客运需求的匹配性3个方面阐述了当前市域铁路面临的运输组织困境。以客流需求为导向,从战略层、策略层及运营层3个层面提出了市域铁路运输组织的优化建议。[结果及结论]当前市域铁路运输组织的3大制约因素分别为线路规划建设与客运需求的差异、市域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竞争优势不明显、缺少客流导向的列车开行方案调整机制及方法。从战略层角度应强化顶层设计,形成一体化运输组织体系;从策略层角度应化竞为合,发挥多模式轨道交通网络化效应;从运营层角度应以人为本,实行多样化行车组织模式。  相似文献   

15.
广义轻轨车辆涵盖钢轮钢轨制式、胶轮制式和磁浮制式,车辆制式决定线路的总体技术标准和工程建设规模。轻轨项目实施面临的首要问题是根据线路特点选择合适的轻轨车辆。从车辆技术特点出发,对各种车辆的典型特征进行梳理,并对车辆的优缺点进行客观描述,以阐明各轻轨车辆的适用范围。钢轮钢轨车辆具备应用历史长、系统简单可靠、运能和运行速度覆盖范围广、路权和敷设方式灵活等优点,应作为轻轨系统网络化首选;但钢轮钢轨轻轨车辆应重点改善振动及噪声较大的缺点,并进一步优化车辆灵活性,以适应城市轻轨高架敷设需求。结合城市的特殊需求,并经充分技术经济综合分析后,也可考虑采用胶轮跨座式单轨或APM系统。磁浮车辆的优势是应用于高速轨道领域,而在中低速城轨领域其主要优势为振动及噪声较低,但列车牵引能耗较高,敷设方式与折返能力亦受限,在轻轨车辆选择时应特别予以注意。  相似文献   

16.
从城市轨道交通制动系统设计原则出发,分别介绍了车控制动系统和架控制动系统的技术特点。分析制动系统故障类别不同对不同编组列车运营造成的影响,并给出相应的限速建议和制动系统控制策略。从技术层面给出了选用制动系统模式的合理化建议:4节及以上编组列车可任意采用车控制动系统或架控制动系统,3节及以下编组列车优先选用架控制动系统。  相似文献   

17.
随着铁路货车制动技术快速发展,新型控制阀不断涌现,列车编组辆数不断增加,传统的列车制动性能试验设备已经不能满足发展需要。引入计算机虚拟仿真技术,探索列车制动性能智能化试验方法及装备,是提升试验研究能力的必由之路。提出了基于虚拟仿真技术与实物试验台相结合的列车制动性能半实物仿真试验新思路。介绍了半实物仿真试验方法及技术方案、制动系统虚拟仿真模型建立、接口设备及控制系统研发、实物列车制动性能试验台研制及试验系统试验验证情况。  相似文献   

18.
低地板轻轨车辆的现状及发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了低地板轻轨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了轻轨车辆的技术特点,提出能够满足国内技术要求和城市特点的轻轨车辆技术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市轻轨车辆及转向架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根据城市轻轨车辆的运用特征,结合国内外城市轨道车辆及走行部的结构特点,着重比较了独立旋转车轮和传统轮对的性能差异;介绍了改进独立车轮导向性能的技术措施;预测了非常规新型转向架在轻轨车辆上的应用前景;最后,探讨了国内新建城市轻轨车辆的选型原则和走行部模式,提出了新型城市轻轨车辆和转向架的设计方案,并详细介绍了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 上海首条现代有轨电车线路——张江单轨导向有轨电车试验线于2009年12月31日投入运营。线路起自地铁2号线的张江高科站,终点为金秋路站,全长9.2km,设15座车站,线路通过张江高科技园区内的产业、科研、大学和生活区域。技术制式采用由法国劳尔公司开发的单轨导向、胶轮驱动、750V直流供电的Translohr系统。列车由3节车辆铰接而成,核定载客每列167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