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快速发展,线路间的换乘点不断增多,换乘站时刻表的协调直接影响服务水平,有必要结合线网客流分布特点协调换乘站列车到发时刻,以尽量减少乘客在换乘站的换乘等待时间,提高乘客出行效率。以线路间列车衔接时刻点为优化对象,以重点换乘站的换乘衔接需求为主导,建立换乘衔接方案编排优化模型,在网络层面实现基于线网整体换乘等待时间动态最优的换乘站衔接时刻优化,并以广州地铁线网为例,利用模型开发软件,得到符合现场需求的换乘衔接优化时刻点,为网络化运营条件下的列车运行计划协同编制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基于快慢线票价一致的研究背景,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快慢车分线运营条件下乘客路径选择行为,按照乘客出行起讫点车站类型进行客流分类,考虑换乘时间和换乘次数对广义出行费用函数进行刻画,采用正态概率分布模型对案例中各类客流的路径选择概率进行求解。得出结论:快慢线列车开行比例较高情况下,当AB-AB类、AB-B类乘客乘坐慢车出行时间在21min和41min以上时,乘客将全部选择快车出行;而B-B类乘客在出行时间不低于52 min时才会考虑两次换乘方案。说明短距离出行时乘客倾向于选择直达方案;长距离出行时则更加倾向于选择能够实现快速出行的路径方案,尽管此种路径会牺牲一定的换乘次数,乘客会权衡换乘对总体出行时间的影响并选择最优路径出行。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路径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分布模型及算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形成之后,为实施"一票换乘"需建立轨道交通自动售检票清算管理中心,进行客流信息统计和票务收入清分,而清分的核心在于解决客流在网络上的分布问题.本文结合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基本特性,提出一种考虑乘客多路径出行选择的客流概率分布模型,并设计基于深度优先的路径搜索算法.该模型既体现了乘客出行阻抗最小化的选择心理,又反映了路径多样化的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实用性.最后通过北京轨道交通网络实际客流数据验证模型和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研究有限理性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乘客的路径选择问题。从出行费用角度出发,通过对不同类型乘客的出行时间、换乘时间、换乘次数和列车拥挤度4个因素的权重分析,建立乘客广义出行费用模型;并基于前景理论,建立以出行费用为参考点的路径选择模型,从而准确分析出乘客的选择偏好。实例结果表明,该模型对乘客出行路径的分析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5.
换乘站的换乘便捷与否直接关系到城市轨道交通整个线网的运行和乘客出行的效率.分析杭州地铁市民中心站换乘改造案例,利用车站结构施工后试运行前的窗口时间,增建换乘节点,实现便捷换乘,剖析该类换乘站改造方式的前提条件、改造原则及改造要点,并对车站换乘预留和改造提出建议,在近期车站设计中预留充足的换乘条件;适当加宽站台、加大站厅公共区;结合既有车站特点制定具体方案,合理利用土建条件进行适度改造等,为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改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客流分配方法使用了基于离散选择理论的多项Logit模型,与其相比,巢式Logit模型消除了影响因素的相关性,具有更好的解释能力。介绍了巢式Logit模型的原理及公式,以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乘客的出行行为为研究对象,将乘客选择过程分为换乘次数选择和换乘路径选择两个层次,并以此为构架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配巢式Logit模型。通过实例,利用SAS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和分析,从概率角度用定量方法分析出行个体的出行选择行为和轨道交通网络流量分配,对于提高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运营组织水平、进行合理的运能配置和构建城市轨道交通票务清分系统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布局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交会点是否需要设置为换乘站、换乘站设置对整体线网的优化有何影响、用什么标准衡量和评价换乘站的布局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充分发挥线网整体效率、均衡客流强度、减少乘客无效乘距的指导思想,提出从网络发展水平、居民出行条件改善、运营效果三方面9项指标组成的轨道交通换乘站布局方案综合评价体系,研究指标量化的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布局进行多目标模糊综合分析评价。以某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为例,应用评价体系推荐出最优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8.
在网络化运营条件下,城市轨道交通各线路行车计划之间的良好衔接关系对缩短乘客换乘时间、改善服务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以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为研究对象,基于乘客换乘服务水平,建立换乘站列车到发时刻优化模型,研究路网换乘站衔接线路的列车运行图优化方法。同时,选取某城市轨道交通局部路网3条线路共4个换乘站为应用对象,验证了模型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刻画突发事件下城市轨道交通乘客路径决策行为,提出一种基于AFC数据的乘客感知路径决策分析方法。通过突发场景问卷调查数据,构建突发事件下乘客等待时间阶梯函数。依据突发事件下城市轨道交通乘客出行特点,建立突发事件下路径效用函数。考虑乘客出行行为受期望到达时间约束影响,构建乘客感知的路径决策模型,计算各路径选择概率。算例实验结果表明,模型计算结果与真实值相对误差不超过15%。将突发事件下与正常情况下的进出站客流、换乘量和断面客流量进行对比分析,掌握突发事件下路网客流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0.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配的关键在于确定乘客的换乘方案,而乘客的换乘不仅受线网的影响,还受到各条线路运行交路的影响。以分析复杂运行交路对旅客换乘影响为基础,阐述根据轨道交通线网和运行交路构建乘客换乘网络的方法,利用该网络可直观地表达乘客的换乘情况,且网络中不含节点费用,方便了客流分配相关量的计算。在分析换乘网络弧的阻抗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建立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平衡分配模型,并对模型进行简要分析,最后通过实例求解,检验该客流分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在保证整个地铁系统一体化运营的同时,为了公平、公正地分配各运营商的利益,需要制订合理的清分算法模型,从而确保整个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通过乘客出行调查问卷分析了城市轨道交通乘客的出行特征,根据轨道交通运营的相关参数筛选有效路径集,结合乘客出行的影响因素建立了2种多路径清分模型,基于实际调查数据进行参数估计,最后通过测算比较选出相对合理精确的模型。  相似文献   

12.
武汉地铁连续同台换乘站研究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类比常见轨道交通换乘站设计方案,车站同台换乘模式具有较高的便捷性,受到设计者和广大乘客的喜爱,但该换乘模式无法解决反向换乘不便的问题。为满足乘客通过同站台完成各个分向换乘的需求,武汉地铁2、4号线采用了连续同站台换乘的新型模式。从武汉地铁2、4号线换乘站的设计思路出发,通过分析2014年度武汉轨道交通线网客流数据,结合换乘站的客流组织方案,对这种新型换乘设计思路的实用性进行研究与评价,以期为今后城市轨道交通换乘方案的选择和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将换乘便捷性指数作为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拓扑参数之一,给出换乘便捷性指数的计算模型。按照放射型+环线、放射型和方格型3种网络形态对城市轨道交通网络的换乘便捷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衔接线路数的车站比例与衔接线路数的关系服从幂律分布;在换乘站数量较小情况下,换乘便捷性指数随换乘站数量的增加基本呈线性增长,随线均换乘站数量的增加呈幂指数增长;放射型+环线网络形态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换乘便捷性指数最大,放射型次之,方格型最小;移除多线衔接的换乘站对放射型+环线网络形态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换乘便捷性破坏性最大,方格型网络形态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换乘便捷性指数对换乘站的增加或减少具有鲁棒性;在实际规划设计城市轨道交通时,为方便乘客换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增加换乘站和环线的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4.
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形态对换乘便捷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形态和换乘特点的分析,给出轨道交通线路及线网通达性的量化描述方法。对典型线网通达性的理论计算表明:在同等条件下放射形线网比方格形线网的通达性好,便于换乘;在方格形线网中增加平行线路、斜向线路和环状线路(或弧形线路),对提高线网通达性的贡献依次为较小、较大和最大;在多条线路的交叉点设置换乘站和客运交通枢纽,是提高整个线网通达性、方便乘客换乘的有效措施。通过与莫斯科地铁线网比较,分析北京地铁线网通达性和换乘便捷性方面的不足和原因,提出应该适时选择适宜的线网节点建造多线换乘的客运枢纽站。  相似文献   

15.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存在客流结构复杂、客流增长迅速、车站容纳能力有限、客流路径存在瓶颈等特征。针对换乘站客流组织难度大、风险高的问题,提出换乘站客流控制组团概念,根据流量平衡原理及运能匹配计算方法,采用换乘站换乘客流量化控制方法,即从换乘客流来源考虑,通过线网客流压力共担,实现换乘客流在站点及时间上的精准控制,保证换乘站客流控制的精准化和科学化,从而提高换乘站的运输服务质量,降低车站运营风险。在换乘站可预见性大客流的案例中,详细说明客流量化控制策略和计算过程,制定有效的预案和风险评估机制,确保换乘站大客流安全有序。  相似文献   

16.
城市轨道交通票款清分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无障碍换乘"模式网络化运营条件下的票款清分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广义出行代价的多路径选择概率模型,考虑不同出行时段、换乘代价对乘客路径选择的影响。在票款清分比例确定时,除考虑各线路运营里程外,还考虑分配换乘里程的因素,从而使得各线路的收益分配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17.
换乘量预测是换乘站设计、客流组织及安全应急预案编制的重要基础。近年来,地铁网络化运营快速发展,成网条件下地铁换乘量预测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研究成网条件下乘客路径选择行为的基础上,结合全网客流分布规律,提出成网条件下地铁换乘量预测方法。首先,考虑乘车时间、换乘次数、换乘时间和拥挤度等地铁服务水平变量后,通过引入角度费用指标表述路网结构和路径走向等网络特征对乘客路径选择的影响,建立地铁乘客出行路径选择模型,分析乘客潜在的路径选择偏好。其次,基于各因素等效乘车时间换算和乘客对出行时间的容忍程度分析,使用K-最短路算法构造所有站点间的有效路径集合,结合首末班车限制设计MSA法进行随机网络客流加载,提出不同时间粒度下各换乘站换乘量的统计算法。最后,基于本算法对北京市地铁换乘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角度费用对乘客的路径选择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全天换乘量的分时变化规律与实际情况相符,使用本方法预测换乘量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准确度。  相似文献   

18.
基于概率模型的轨道交通清分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清分中心的重要职责之一是依据轨道交通网络中心各运营主体的运营贡献度进行运营收益分配.轨道交通运营收益清分的关键在于制定相对合理的清分规则,以此为基础,建立清分模型,再转化为清分算法,进而计算各运营主体的收益分配比例.建立合理的清分模型是城市轨道交通收益清分的关键.在分析传统清分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路径大概率优先综合清分模型".该模型兼顾了乘客多路径选择和无障碍换乘等多种因素,使收益分配更趋合理.给出了该清分模型的应用方法.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的发展,换乘站设置成为线网效率的关键影响因素。但是由于我国的轨道交通缺乏规划,换乘站问题越来越突出,具体表现在站台拥挤、换乘通道长、换乘便捷性差等方面,因而合理规划换乘站成为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从分析换乘站设置影响因素入手,建立换乘站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指标权重。  相似文献   

20.
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分配需要考虑乘客换乘的影响。为了直观表达乘客的换乘方案,方便换乘阻抗的计算,阐述了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网络的构建方法,在分析换乘网络弧的阻抗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建立了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均衡分配模型。分析说明了该模型与公路交通分配模型具有相同的形式,因此可利用公路交通流分配算法进行求解。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的该客流分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