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当前,我国很多城市已不同程度开展城市MaaS建设与应用示范,但由于国内外尚缺乏针对MaaS体系建设与运营服务模式等的规范化界定,使得各地在推动MaaS平台建设发展过程中仍面临“如何建设、如何运营、如何管理”等普遍性难题。本文系统梳理了淮安城市交通发展现状,研究设计了淮安智慧出行MaaS平台应用体系,探索分析了淮安MaaS平台运营模式,以期为全国同类型城市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推动MaaS平台建设及运营服务体系的规范化。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城市交通规划中基础数据匮乏、数据共享性差的问题,研究多城市、多平台交通信息网络结构的管理机制与总体框架。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解析区域性城市交通系统同区域内各城市社会经济子系统的相互关系,研究多城市、多平台交通信息共享机制与管理模式,提出了信息共享的3种模式:主动信息共享、政府行为型模式和商业模式;面向区域性交通规划与管理信息服务,构建了由网络状中心构成的多城市、多平台交通信息网络的总体框架,研究了平台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3.
当前对传统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营模式的研究主要是定性分析,各种方法标准不一,且研究结论与实际差别较大,不能直接用于资金、设施等要求更高的公共电动自行车系统的运营模式设计问题.因此,提出了一种定量设计模型,利用0-1混合整数规划模型对系统的经营主体进行筛选,再利用动态规划模型分配资源.利用算例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①与以资金多和收益好为优的常规的定性分析法相比,定量模型能更合理配置系统构成要素,降低政府的财政负担,分别为政府节省18.68%和23.09%的资金.②在公共电动自行车系统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宜采用政企合作模式.③相对于系统运营而言,系统建设期间对政府投入的资金反应更灵敏,因此政府有必要加大建设期的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4.
城市物流信息平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城市物流信息平台目标功能的基础上,提出由政府和企业共建,包含政府部门管理层、企业增值服务层和共享信息层3层架构的城市物流信息平台,着重分析了平台的体系结构、物流相关部门和企业在信息平台建设中的责任与权益,提出了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5.
片区综合开发项目所占金额巨大,我国政府越来越注重地方政府隐形债务,仅靠政府财政资金难以对成片区域进行高质量建设与改造。根据投资人+工程总承包+运营(F+EPC+O)模式的特点,对该模式在片区综合开发中三个阶段的适用性进行了分析。在F+EPC+O模式中,承包商通常可以在项目建设前期解决项目建设资金问题,在中期高效地完成项目建设,在后期负责城市运营服务,并且协助产业导入,推动片区建设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正>在国家科技部"973"计划课题"基于物联网的中小桥梁运营结构安全监测基础问题研究"、交通运输部西部交通建设科技项目"面向中小桥梁的桥梁运营管理平台建设技术与运营模式的研究及示范"、以及招商交科院自主创新项目支持下,招商交科路联网"桥梁云平台"系统研发成功。该系统利用"云计算"技术建立了针对桥梁结构运营安全监测的"桥梁云平台",从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2方面,实现了桥梁结构运营  相似文献   

7.
<正>自2005年积极探索渤海湾甩挂运输以来,山东省坚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站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运营模式探索、加强信息平台建设,经过8年的不懈努力,甩挂运输发展初见成效。目前,山东全省拥有甩挂运输牵引车1 722辆,配套挂车2 773辆,拖挂比达到了1:1.6。7家企业列入全国第一批甩挂试点,计划投资  相似文献   

8.
汽车产业的内在特质和运营规律,决定了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最终会采取集团化运营。但是,具体采取何种体制模式,不同国家和不同企业则有所不同。体制模式作为企业集团发展模式的重要因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企业集团的成长方式和竞争范式,影响着集团的发展空间和持续竞争能力。目前,我国汽车集团主要选择的是纯粹控股型模式;  相似文献   

9.
公路货运信息服务业运营模式及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分析和界定公路货运信息服务业内涵的基础上,研究了公路货运信息服务业4种运营模式(个体信息服务中介模式、场站信息服务中心模式、区域信息服务平台模式和公共信息服务网络模式),并基于公路货运信息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向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提出了公路货运信息服务业向现代物流体系发展的基本思路和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两高型"企业环境治理是福建省的重大环保问题,解决思路可以运用环境公共治理模式。该模式下,政府、企业与社会各显其能,各尽所职。政府致力于制订环境治理的宏观战略与环境政策,抓好行政督察,建立三方合作互动的制度平台;企业可尝试行政监事制度,引入ISO14000环境管理标准体系;公众、大众传媒、民间环保组织等则可广泛参与环境决策,进行环境监督。  相似文献   

11.
越江交通是支撑城市跨江发展的主要因素,合理的越江通道布局和建设模式成为城市越江交通的关键。结合上海越江交通发展现状,从越江交通布局和通道建设两个层面入手,阐述了越江交通规划和建设的关键问题。通过相关案例分析和网络建模分析,越江通道规模除了与城市规模相关以外,与河流宽度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在建设层面,多通道分散越江模式、多接线模式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李舸鹏 《隧道建设》2014,34(5):428-442
以地铁地下车站换乘形式的合理性和可实施性为研究目的,以换乘车站的换乘模式为研究对象,从车站功能(包括换乘功能)、客流组织、车站和区间的工程实施难易程度、综合投资、运营安全以及社会效益等方面论述和分析平行换乘模式下的双岛四线式换乘和上下叠岛式换乘,并介绍交汇换乘模式下的“十”、“T”、“L”形换乘、通道换乘,以及组合换乘模式的主要特点及适用条件,并通过列举国内工程实例进行说明补充,总结地铁地下车站换乘形式合理选择和设计中的要点,以及如何减少对安全运营的影响,并对今后地铁换乘设计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意见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万军 《路基工程》2012,(4):206-208
顺层边坡开挖形成大量岩体结构复杂、稳定性差的边坡,在工程开挖及降雨的影响下,出现不同规模的变形失稳现象,严重影响工程建设和运营期间的安全。通过某公路顺层边坡在施工过程中产生失稳现象的研究,分析了边坡失稳影响因素,探讨了边坡变形破坏模式。  相似文献   

14.
与传统养护模式相比,新型综合养护模式是一种养护理念的更替,其核心始终围绕“人的建设”进行建立和运作,更注重集体观念、队伍意识、共同责任等管理思想对参与者进行宣贯和引导。通过对传统养护模式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新型综合养护模式的定义、理念架构,对各要素构建、模式运作、效能评估以及综合养护基地的建设和配套等方面进行论述和指引设立。结合广州某环城高速的应用实例进行评估后发现,新型养护模式可提高养护工作效率,降低养护过程对社会交通造成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纸芯模施工技术与传统工艺相比,具有操作简单、劳动强度低、安全环保、造价低廉等优点。文章介绍了纸芯模的特点、工艺流程和质量控制。目前,在沧州市小跨度桥梁施工中得到广泛应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值得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大中城市正在大量的规划修建快速公交系统(BRT),针对我国公交行业普遍存在的资金短缺,融资渠道狭窄等问题,该文提出BRT项目建设资金采用TBT融资模式,并对其优势,运作程序进行了分析,最后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旅客进行旅游交通方式选择的量化研究,得出各交通方式的选择概率,有利于各旅游地进行规划.首先通过分析过去与现在人们旅游交通工具的选择的不同,得出影响交通工具选择的影响因素.然后根据各个影响因素建立分层logit预测模型,对水平1和水平2进行标定,得出各个影响因素的参数值,从而得到各交通方式的选择概率.再利用该建模对近、中、远3种距离模式进行交通工具选择的预测,最后得到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相差的概率在0.05以内.   相似文献   

18.
众多研究证明共享无人驾驶车辆(SAVs)交通系统,能够实现车辆完全可控并为乘客提供个性化服务,即克服导致共享单车大量倒闭的运维和调配难题,也可消除制约公交竞争力的准时性、舒适性、覆盖性差的不足,有望成为未来城市交通的主体出行模式之一,并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能源紧缺等城市病。基于此,总结SAVs交通系统相对传统共享车辆系统在不同运行模式方面的优点及不足,综述SAVs交通系统的调度技术。从SAVs交通系统运行过程出发,总结并分析SAVs交通系统不同运行方式,包括SAVs交通系统出行需求产生方式、车辆与需求匹配方式、车辆路径规划与车辆再平衡方式,以及运行方式与系统参数发生变化时对车辆行驶里程、车辆行驶时间、车队规模、乘客等待时间和服务水平等系统性能的积极与消极影响。对现有成果的梳理发现对于SAVs交通系统运行与性能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进展,但对于选择SAVs的出行需求计算多未考虑需求转移的影响,能够有效在大型路网中使用的系统模型与算法依然缺乏,且对于SAVs交通系统的调度研究考虑的形式可以更加多样,使之更符合现实情况。最后,基于提高SAVs系统性能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一些可能的研究课题。研究成果可为SAVs交通系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以内蒙古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的实际经验,重点从数据、功能、建设模式等几个方面介绍了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