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传统地图匹配算法计算量大,搜索速度慢的缺点,引入道路网络分块思想,综合运用最小方向差异及铁路的连通性确定最佳匹配路段,用直接投影法计算列车当前位置,并对识别的路段设置距离和方向条件阈值,进行地图匹配的完备性检测,建立误匹配的检测和修正体系,从而提高匹配的精度。通过与传统地图匹配算法的比较,该地图匹配算法具有搜索速度快、计算量小、耗时少的特点,且与铁路网络的复杂程度无关。 相似文献
2.
文章主要从上海轨道交通13号线车辆的设计方面,从机械匹配和电气匹配两个方面对受电弓和接触网的关系进行分析,以满足弓网之间的良好匹配。 相似文献
3.
4.
介绍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常用的称重调平方法,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数据匹配为核心的称重调平方法。阐述了该称重调平方法的原理及工艺流程,并以上海轨道交通车辆的实际数据为例进行了仿真验证。研究表明,采用基于数据匹配原则的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称重调平工艺可提高称重调平工艺的效率,提升车辆的运行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5.
基于系统模态匹配策略的地铁车辆车体减振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基于动态性能分析的地铁车辆系统模态匹配策略:在整车设计过程中,除了要制定模态频率规划表确定定性目标外,还应制定振动技术指标进行定量规范和约束。给出了模态设计流程。针对某型地铁车辆侧窗玻璃和车顶振动异常问题,运用该模态匹配设计策略,定性定量地分析了产生剧烈振动的原因,并对原有车型中的问题部位进行结构优化。仿真分析表明,优化后车体减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6.
7.
由于铁路站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现有的GPS定位算法难于满足站场巡检人员定位精度的要求。本文在分析铁路站场特性的基础上,依据站场的拓扑结构特点设计多环节地图匹配算法。即在无岔区段采用位置点匹配算法,而在有岔区段采用基于曲线拟合的地图匹配算法;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匹配精度和定位准确度,采用优先定位法进行定位匹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这种多环节地图匹配算法可使得铁路站场巡检人员定位误差率降低到3.7%,提高了地图匹配的精度和效率,满足了铁路站场巡检人员的定位需要。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分析车辆在翻车机上翻卸过程中的受力情况及对车辆强度进行的有限元仿真计算结果分析,对GB/T18818--2002《车翻车机和散装货物解冻库检测技术条件》的贯彻实施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10.
11.
高渐强 《铁路通信信号工程技术》2020,(5):71-73,96
北斗卫星已逐步具备应用于列车定位的能力,为北斗卫星导航在铁路系统中的应用发展提供重要契机。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到列车定位系统,不仅能提高定位精度,而且能降低成本,也是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的有力保障,对于列车定位系统的研究具有深远意义。与四大卫星导航系统进行比较,根据列车定位技术的分类,归纳各自特点和研究方向,最后指出基于北斗导航的列车定位技术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12.
13.
为探讨北斗导航卫星系统静态测量模式在铁路控制测量中的适用性,利用基线重复性指标以及最小二乘法拟合得到固定误差和比例误差指标,基于连盐铁路控制网24 h连续观测数据,研究分析了基线向量实测精度。结果表明,单独使用北斗导航卫星系统进行静态测量,可以满足铁路五等测量精度要求;若结合GPS观测数据,能够有效提高静态测量精度和可靠性;增加观测时段长度,可以降低固定误差,但对比例误差的影响不明显。建议使用商用软件基于北斗导航卫星系统观测数据进行铁路控制测量时,将基线长度控制在15 km以内。 相似文献
14.
机车控制网络通过MVB总线实现机车内部各节点之间的数据交换,从而实现对机车安全高效的控制.在介绍一种基于MVB总线的机车网络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安全监测单元的设计构思,并阐述其中部分的设计实现.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车号人员的工作效率和编组站的综合自动化水平,建立符合实际需要的车号信息系统十分必要.以北京丰台西站现有车号作业为基础,提出了系统设计原则、系统总体结构以及其它附加功能模块.该系统已经过现场测试和试用,能够满足实际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16.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强调从系统的角度对铁路各专业领域进行综合优化,其最大特点体现在以"高安全、高效率、高品质服务"综合提高铁路运输的整体水平和竞争力。系统中列车、线路、控制中心等各组成部分具有高度智能性,且彼此间有着强大的信息交互能力。根据智能程度的高低,铁路智能运输系统可分为初级、较高级和高级铁路智能运输系统三个阶段。中国铁路智能运输系统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需加强信息共享、信息通讯、安全监控、调度指挥等方面的研究,以智能化用户导航系统、电子商务系统、综合运输系统、智能化紧急救援与安全系统、智能化铁路资源管理系统、智能化营运管理系统、智能化行车控制与调度系统等组成的服务框架为基础,构件系统逻辑框架、物理框架和通用技术平台框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中国铁路智能运输系统。 相似文献
17.
随着客车技术的迅猛发展,原有的卡片式客车技术履历已经不能适应生产的需要,针对这一要求,结合多年的工作实践,利用中文Visual Foxpr06.0技术,编写一车一档这套数据库管理软件,利用电脑来管理客车履历,实现客车技术履历的电子化,本系统也可以将字段名进行改编,在其他系统中使用. 相似文献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