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尚未电气化的铁路线上,内燃机车是铁路运输的主力军。就其运行的适应性和乘客的舒适性来说,内燃机车是一种非常优异的运输牵引工具。由于采用高新技术,当代的内燃动车组在运行性能、乘坐舒适度和环境保护方面都取得惊人的进步。某些厂家已生产出双模式动车组(电力和内燃牵引),这种动车组在任何铁路网上都可通行无阻,从而最佳地利用现有铁路网线路。例如,西门子公司  相似文献   

2.
新开发了一种6节式电传动内燃动车组的样车,采用直通低地板结构,属于LIREX模块化动车系统。该动车组型号为618/619型,用于DB Regio铁路公司的快速地区客运。该内燃动车组的重大创新有:采用永磁牵引发电机、飞轮-制动能量储能器,主要的动力驱动部件均布置在车项上。这种模块化动力驱动装置的设计原理亦可用于电力动车组方案和电力-内燃双动力源的动车组方案。  相似文献   

3.
针对非电气化铁路线路,内燃动车组的适应性和舒适性特点使其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文章从主电路设计、工作原理、硬件结构等方面介绍内燃动车组牵引逆变器的设计方案,通过采用现代电气传动控制,结合特有控制器架构,实现对列车电机的牵引控制。最后,通过仿真与装车实验验证该设计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世界上许多国家的铁路对利用内燃动车组运输旅客的兴趣有明显提高。据专家的观点,在许多地区,这种动车组速度快且舒适,在运营中比机车牵引的旅客列车更经济、更灵活,因而受到旅客特别青睐。新型内燃动车组采用最现代化的技术制造,可保证高水平的技术和经济指标,以适应对周围环境影响的严格要求。与其他车辆相比,内燃动车组的优势在于:  相似文献   

5.
在尚未电气化的铁路线上,内燃机车是铁路运输的主力军。就其运行的适应性和乘客的舒适性来说,内燃机车是一种非常优异的运输牵引工具。由于采用高新技术,当代的内燃动车组在运行性能、乘坐舒适度和环境保护方面都取得惊人的进步。某些厂家已生产出双模式动车组(电力和内燃牵引),这种动车组在任何铁路网上都可通行无阻,从而最佳地利用现有铁路网线路。例如,西门子公司生产的VENTUR10型双模式动车组在内燃动车组模式下运行速度为每小时160公里,在电力动车组模式下,每小时运行240公里。内燃动车组具有下述优越性:第一,由于机车轴重轻,对钢轨…  相似文献   

6.
1879年世界上建成第一条电气化铁路迄今已120年。电气化铁路由于具有载重大,速度快,无需停车补给,能组织长距离直达运输等优点,被列入我国铁路“大力发展电力牵引,合理发展内燃牵引,继续发挥蒸汽牵引”的技术政策,截止1997年底,我国电气化铁路里程  相似文献   

7.
俄罗斯铁路的内燃动车组车队已老化,制造新的内燃动车组成本太高。因此产生了利用现有的电动车组的拖车和内燃机车组成内燃动车组的想法。第一批3列内燃动车组已投入运营。文中侧重介绍了这3列内燃动车组的供暖系统、照明系统和机车的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8.
近年,中国电气化铁路建设和开通里程迅猛增加,电力牵引供电系统应用了大量新技术和新设备,大大提高了高速铁路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但同时也对新运营形势下的牵引供电设施维修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我国铁路牵引政策已经确定为“大力发展电力牵引和内燃牵引,以电力牵引为主”的方针。根据规划,我国铁路电气化的发展在十年、廿年内,将以较快的速度急起直追,电气化线路也将由山区向平原繁忙干线发展。而这种先进技术的发展,必须以它的牵引设备——电力机车的可靠性为基础。没有一定的可靠性水平就谈不到什么技术先进。近几年来,各国在发展电气化铁路的同时,都十分注意研究提高电力机车的可靠性,并使它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今年1月下旬,受南方雨雪凝冻天气灾害影响,中国湖南、江西、贵州等地电力系统接连发生故障,波及铁路京广线、沪昆线等主要干线的牵引供电网和通信信号系统,导致部分区段电气化铁路运输瘫痪,造成大量列车滞留、晚点和停运,打乱了铁路的正常运输秩序。灾害对铁路的影响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一旦电气化区段电网损坏或供电系统遭到破坏,电气化牵引动力即面临瘫痪,铁路运输也就中断。因此,应在电气化铁路重点区段和重要枢纽、车站,预置一定数量的蒸汽、内燃机车作为应急储存,一旦需要,可迅速替代电力机车,牵引列车运行,从而尽陕恢复铁路畅通。另外,内燃牵引区段目前在中国铁路里程中还占有较大的比例,内燃牵引技术和内燃机车技术的发展还在铁路运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上述原因,“铁路内燃牵引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专题座谈会于2008年4月25—26日召开,本次活动由中国铁道学会和《世界轨道交通》杂志联合主办,铁道部相关领导、企业高层以及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他们就内燃牵引技术的发展和彼此关心的话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