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罗杰  魏丰 《船电技术》1997,(3):26-31
本文介绍Motorola公司的多功能实时日历时钟芯片MC68HC68T1,该芯配备了串行外设接口SPI,具有看门狗和完善的电源管理功能,文章介绍了该芯片的工作原理及与803接口的软、硬件设计。  相似文献   

2.
AIS通信系统设计及调制器实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介绍AIS通信系统的设计、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其实现方法,系统主要电路芯片的选择。阐述了CMx589GMSK调制解调芯片的功用,论述了AIS系统关键电路之一调制解调器设计的设计方法、特性和实际应用电路,该电路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取得较理想的结果,完全符合AIS系统的技术性能要求。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DSP芯片TMS320F240的结构与特点,以及以其为核心设计的全数字九相无刷直流电动机的控制系统,并简述该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和硬件实现电路。  相似文献   

4.
基于PCI9054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CI9054是美国PLX公司生产的PCI总线通用接口芯片,使用该专用芯片桥接PCI总线和本地总线可以无需考虑复杂的PCI总线规范,只需开发系统的硬件。介绍PCI9054的结构和性能,提出基于专用芯片PCI9054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方案。该系统具有强大的功能和简洁的用户接口,有较强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一种设计简单实用的隔离驱动电路的设计思路,通过光耦隔离,电平转换,集成驱动芯片的合理结合使用,达到隔离驱动的效果, 通过实际实验电路验证了该思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一种用于柴油机转速频率测量的多通道转速频率处理模块.该设计结合了ARM处理芯片与Flash-CMOS结构FPGA芯片的优势,可以提高转速测量准确性和可靠性.该模块在实际运用中,达到了较高的精度并体现出优良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油船舱内液面高度测量雷达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齐国清 《中国造船》1997,(2):96-100
本文介绍一种微波雷达舱内液位高度测量系统,该系统推广了一般调频连续波雷达的测距原理,利用FFT技术从雷达回波信号的频率和相位中提取距离信息,并采用高速信号处理芯片DSP实现雷达信号的实时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的距离测量精度可以达到1mm。  相似文献   

8.
针对锂电池的实际使用需求,本文介绍了一种基于OZ3705电池管理芯片设计的低功耗电池管理板。本文详细介绍了该电池管理板的芯片选择、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实际结果表明这种管理板电路结构简单,功耗低。另外,由于主要利用软件实现各种功能,该管理板利于进行功能改进。  相似文献   

9.
讨论了一种高压、350mA、低压差线性恒流型高亮度LED驱动芯片的研究与设计。设计先按照芯片需完成的功能,确定系统的结构与电路划分,然后结合“自底向上”的原理图输入设计方法对部分电路进行设计,最后根据系统设计的框架对各电路进行协调设计,并用Cadence Spectre仿真器对芯片的整体功能进行了验证。验证结果表明设计的芯片达到预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着重研究了AMBE-2020在语音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在该系统中,AMBE-2020以主动帧格式的方式和,IMS320VC55XX一起很好地完成了半双工的语音数据处理,可广泛移植于卫星通信、短波、微波通信和语音保密通信等场合。还指出了该芯片用户手册部分很不准确的使用说明。  相似文献   

11.
固体清除剂吸附CO2容量常用的测定方法有流量法、重量法、量气法和滴定法。用这些方法对常温下LiOH、KO2、LiOH-KO2-Ca(OH)2和弱碱性纤维等固体清除剂吸附CO2的吸附容量进行分析。当动力学流程中总流量为30L、CO2浓度为1%;或密闭空间内通入CO2流量为120L/h时,由于吸附容量测试方法不同,固体清除剂吸附CO2容量的数值存在一定差异,其大小顺序为:流量法>重量法>滴定法>量气法。  相似文献   

12.
N6嘌呤衍生物是重要的核苷类药物的中间体.以2-氨基-6-氯嘌呤为原料,通过重氮化反应制得2,6-二氯嘌呤,收率30.5%.2,6-二氯嘌呤分别与苯胺、邻氯苯胺和对氯苯胺,通过N-烃基化反应制得2-氯-6-N-芳基嘌呤,收率75.2%;2-氯-6-N-2′-氯苯基嘌呤,收率68.5%和2-氯-6-N-4′-氯苯基嘌呤,收率63.2%.使用元素分析、核磁共振、质谱和红外光谱对所得产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所得产品为目标产品.2-氯-6-N-芳基取代嘌呤衍生物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2,6-二氯嘌呤)∶n(苯胺衍生物)=1∶5,使用戊醇为反应中的溶剂,其用量为m(C5H11OH)∶m(2,6-二氯嘌呤)=23∶1,反应温度为80℃.  相似文献   

13.
喻济兵  裴波  侯旭 《船电技术》2015,(11):40-42
本文着重介绍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CoO2,LiMn2O4,LiFePO4,LiNi0.5Mn1.5O4,LiNi1/3Co1/3Mn1/3O2(NCM),LiNi0.80Co0.15Al0.05O2(NCA)and x Li2MnO3?(1-x)LiMO2的性能、优缺点及改进方法,并对用这些正极材料及锂离子电池在车船用领域的应用作了进一步展望。  相似文献   

14.
黄帅  刘显杰  游立 《船电技术》2019,39(3):43-46
实现亚铁离子的简单高效检测,在生化传感领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中,基于芬顿试剂(亚铁离子和过氧化氢的混合物)对金纳米棒的选择性氧化,实现了对亚铁离子的比色检测。伴随芬顿试剂的引入,金纳米棒溶胶颜色由红色逐渐演变为棕色、绿色、蓝色、紫色,乃至粉红色。基于此规律,实现了对亚铁离子的可视化检测。本文提出了一种相对Hg^(2+), Mg^(2+), Cu^(2+), Fe^(3+), Sn^(2+), Co^(2+), Cd^(2+), Cr^(3+), Zn^(2+), Ba^(2+), Ni^+等离子具有良好选择性的亚铁离子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5.
二维半理论和切片法的数值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二维半理论是近年来应用于高速船舶运动和波浪载荷预报的一种势流理论.该理论采用了三维的自由面条件,控制方程和物面条件是二维的.新切片法则是目前在波浪载荷预报程序中广泛采用的一种二维势流方法.为了探讨二维半理论在船舶耐波性领域的应用,本文以NPL单体船船模Mode 15b为例,进行了二维半理论和切片理论在不同航速下的水动力,运动响应和垂向波浪载荷的数值结果比较,来说明两种理论方法的异同.  相似文献   

16.
白灵菇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用菌,目前在国内市场供不应求,而在其反季节种植过程中,存在着冷库内CO2浓度逐步升高,影响产量和形状的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介绍了新研制的一种新型的CO2脱除机,可以较好的控制反季种植中冷库内的CO2浓度。测试了冷库内不同生长阶段白灵菇产生的CO2浓度,考察了冷库内不同高度时的CO2浓度的梯度变化,以及在试验中后期冷库内CO2浓度的变化速度。提出了白灵菇反季节种植冷库中CO2脱除机的运行方式。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便于用户操作并能快速运用到产品的DDR2控制器IP核的FPGA实现,使用户不需要了解DDR2的原理和操作方式的情况下,依然可以通过IP核控制DDR2。简单介绍了DDR2的特点和操作原理,并对DDR2控制器的IP核进行了模块化的划分,分析了每个模块的功能。强调了用户接口功能的完善,并介绍了IP核的操作流程,使每个用户都能轻松的使用该IP核。  相似文献   

18.
刘桂香 《船舶工程》2016,38(5):83-87
为了制备具有优异抗氧化性能的复合镀层,试验采用双脉冲电源,在舰船高温排烟管试样表面沉积Al2O3-CeO2/Ni纳米复合镀层,通过抗氧化性能测试,研究了Al2O3纳米颗粒浓度和CeO2浓度对复合镀层的抗氧化性的影响。试验得出复合镀层的微观组织随着Al2O3颗粒的添加细化晶粒,当镀液中纳米CeO2颗粒浓度增加到1.5 g/L时,晶粒尺寸分布均匀,同时镀层表面平整、致密;复合镀层的抗氧化性随镀液中纳米Al2O3浓度增加而增加,随CeO2浓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  相似文献   

19.
聚苯胺/CuFeS2(PANI/CuFeS2)纳米复合材料不仅具有导电高聚物和氧化物半导体的优良光电特性,还具有纳米材料特有的功能性,在传感、催化、吸波和能源材料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文中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了PANI/CuFeS2纳米复合材料,分别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UV-Vis 漫反射吸收光谱和电导率测量等对所得复合微粒进行表征。结果表明:CuFeS2纳米颗粒均匀的分散在聚苯胺( PANI)基体内,PANI/CuFeS2复合材料中未存在键合作用,而只是简单的物理包覆,所以对各自的性能均未造成影响。与聚苯胺相比,PANI/CuFeS2复合材料光电性能得到有效提高,且CuFeS 2添加量为30%时其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20.
To evaluate the effectiveness of apatite mineral in removing different contaminants from low quality water in the industrial city of abha,Asir region,southwestern of Saudi Arabia two phosphatic clay dominated by apatite mineral were selected.In situ remediation experiment proved that apatite mineral has the highest affinity for Pb and removed more than 94% from initial Pb concentration.The rest of contaminants followed the descending order of:Zn>Mn>Cu>Co>Ni.The sorption of Pb,Zn and Mn onto apatite mineral was well characterized by the Langmuir model.Ternary-metal addition induced competitive sorption among the three metals,with the interfering effect of Pb>Zn>Mn.During metal retention by apatite mineral calcium and phosphate were determined in equilibrium solution.Calcium increased and phosphate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metal disappearance.The greatest increase of calcium and the largest phosphate reduction were found with Pb+2 sorption. This is suggested that Pb+2 retention by apatite was through the dissolution of apatite which mean release of Ca and P into solution and formation of pyromorphite(lead phosphate)as consuming of P.Obtained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re are two general mechanisms for the ability of apatite mineral to take up Pb2+,Zn+2 and Mn+2.The first is (ion-ion exchange mechanism)concerned with adsorption of ions on the solid surface followed by their diffusion into apatite mineral and the release of cations originally contained within apatite.The second is (dissolution- precipitation mechanism)concerned to the dissolution of apatite in the aqueous solution containing Pb2+,Zn+2 and Mn+2 followed by the precipitation or coprecipitation.Pb+2 desorption responding to solution pH may indicate that not all the Pb+2 was chemisorbed and fraction of Pb+2 was weakly adsorbed or complexed on the surface of apatite miner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