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胶囊内镜(capsule endoscopy)在不同小肠病变中的选择与诊断价值.方法 将51例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按照临床表现分为A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和B组(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分析其接受胶囊内镜检查结果的阳性率及与临床意义.结果 胶囊内镜的总阳性检出率为50.98%(26/51),A组和B组的阳性率分别为67.7%(21/31)和25.0%(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价值优于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可作为前者的一线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本研究旨在评价胶囊内镜在不明原因腹痛患者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了2019年1月-2020年11月因腹痛就诊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并行胶囊内镜检查的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评估胶囊内镜在腹痛中的诊断价值,并分析两组人群在胶囊内镜检查结果上的差异。结果 共有191例不明原因腹痛患者及25例正常对照纳入研究,均正常完成胶囊内镜检查。在腹痛组患者中,腹痛相关的阳性病变检出率为52.87%(101/191),正常组人群阳性率为20%(5/25)(P<0.01)。进一步分析,腹痛组患者中腹痛相关的重要阳性发现(溃疡、糜烂、憩室、寄生虫、肿瘤)检出率为16.23%(31/191);次要阳性结果(息肉、血管畸形、毛细血管扩张、淋巴滤泡增生、淋巴管扩张)中,息肉、血管畸形、毛细血管扩张、淋巴滤泡增生等病变在腹痛组及对照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而小肠淋巴管扩张在腹痛患者组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23.56%vs. 4%,P<0.05,OR=7.089)。结论 胶囊内镜对不明原因腹痛病因的确诊有一定的价值,但部分阳性结果与腹痛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剪切波弹性成像(SWE)与乳腺X线摄影对乳腺良、恶性肿块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96个乳腺病灶术前行SWE和乳腺X线摄影检查。SWE采用最大弹性模量值(E-max)进行评估。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技术诊断乳腺病变的效能。结果 E-max诊断乳腺恶性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3%、94.0%、92.7%、93.3%、92.1%;Emax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高于乳腺X线摄影(P均<0.05)。Emax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受试者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83(95%CI,0.963~0.998)。结论 SWE在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时较乳腺X线摄影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诊断2型糖尿病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参考值,并对比分析空腹血糖(FPG)和HbA1c对于诊断的敏感性和可靠性.方法 108名可疑2型糖尿病患者(男66名,女42名),以1997年美国糖尿病学会(ADA)标准为诊断标准.通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比较FPG及HbA1c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①HbA1c的ROC曲线的最佳切点为6.35%,灵敏度78.1%,特异度90.9%,曲线下面积0.9(95% CI 0.84~0.96),阳性似然比8.6,阴性似然比0.24,阳性预测值92.6%,阴性预测值74.1%.FPG的ROC曲线的最佳切点为6.45mmol/L,灵敏度89.1%,特异度86.4%,曲线下面积0.93(95% CI 0.88~0.98).②当HbA1c≥6.35%时,诊断的准确性为92.6%,而FPG≥6.45mmol/L时诊断的准确性为85.7%.结论 HbA1c≥6.35%可作为诊断2型糖尿病的一种方法,且诊断的准确性较FPG高,敏感性较FPG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行99 Tcm-MIBI SPECT/CT断层显像时选取不同本底对孤立性肺结节诊断效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患者的孤立性肺结节,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恶性组和良性组;分别选取病灶对侧肺野(DL)及对侧软组织为本底,计算病灶/本底(L/N)最大计数值(MAX)以及平均计数值(MEAN),比较良恶性病灶组间差异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不同本底对鉴别诊断良恶性病灶的效能。病灶大小和病理学分级与L/N比值关系采用Spearman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以对侧肺野及对侧软组织作为本底,良恶性组间L/N MAX以及MEAN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以对侧肺野或对侧软组织作为本底,即L/DL-MAX、L/DLMEAN、L/NST-MAX、L/NST-MEAN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3、0.78、0.80、0.86,两两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病灶大小及恶性病灶病理分级与病灶L/N比值均无明显相关性(P均>0.05)。结论采用99 Tcm-MIBI SPECT/CT断层显像鉴别诊断肺结节时,对侧肺野及对侧软组织均可作为本底进行L/N比值计算。以对侧软组织为本底的平均值计算L/N比值略显优势,灵敏度及特异度均较高,可提供稳定、效能高的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比分析74例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后行手术治疗患者的细胞病理学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判断细胞病理学诊断的准确性,分析细胞病理学诊断中漏诊及误诊的常见原因.结果组织病理学诊断良性病变48例(占65%),恶性肿瘤22例(占30%),良性肿瘤4例(占5%).细胞病理学诊断良性病变或恶性病变与组织病理学的符合率分别为96%和94%.15例诊断不符合病例主要来自于滤泡性肿瘤诊断组,其主要原因是细胞学诊断错误及腺瘤性结甲和滤泡性肿瘤间重叠的细胞学特征.结论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虽有一定的局限性,但诊断良性病变或恶性病变准确性高,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2WI机器学习鉴别高级别胶质瘤和脑单发脑转移瘤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1月经病理或随访证实为高级别胶质瘤(41例)或脑单发转移瘤(34例)的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常规MRI检查,其中包含轴面T2WI。采用ITK-SNAP软件在T2WI上对全瘤进行逐层手动勾画水肿范围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病灶最上和最下两层除外。通过Python对每层ROI进行纹理和形态学特征提取。特征分类统计方法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Logistic回归和朴素贝叶斯机器学习算法,其中70%数据作为训练集,30%作为验证集。同时邀请2名具有3年以上影像诊断经验的医师对病灶水肿区/对侧正常脑组织信号比(nSI)进行半定量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分析,结果均以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敏感性和特异度表示,并比较不同方法的诊断效能。结果基于T2WI图像特征机器学习分析,SVM算法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训练集和测试集AUC分别为0.79(95%confidence interval,CI:0.75~0.83)和0.71(95%CI:0.64~0.77),敏感性和特异度分别为70.88%(95%CI:65.0%~76.3%)和77.13%(95%CI:70.5%~82.9%);Logistic回归和朴素贝叶斯诊断效能较低,训练集和测试集AUC分别为0.77(95%CI:0.73~0.81)/0.67(95%CI:0.60~0.73),0.72(95%CI:0.67~0.76)/0.62(95%CI:0.55~0.69),相比SV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医师半定量分析诊断效能最低,AUC为0.58(95%CI:0.44~0.70)。结论 T2WI图像特征机器学习在术前鉴别高级别胶质瘤和脑单发转移瘤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其中SVM模型最具潜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实时弹性成像在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23例患者二维超声检出的150个甲状腺结节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依据病理诊断结果对其进行弹性分级;0级为良性,ⅢⅡ级为良性,Ⅲ级为恶性。结果 1123例(150个甲状腺结节)中恶性20例,其中15个(15/20,75%)弹性分级为Ⅲ、Ⅳ级;良性103例,其中110个(110/130,84.6%)为0Ⅳ级为恶性。结果 1123例(150个甲状腺结节)中恶性20例,其中15个(15/20,75%)弹性分级为Ⅲ、Ⅳ级;良性103例,其中110个(110/130,84.6%)为0级。2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75%(15/20)、84.61%(110/130)、83.3%(125/150)。3依据病理诊断结果对本组123例甲状腺结节的弹性分级的诊断准确性进行比较,弹性分级Ⅲ级诊断恶性结节时ROC曲线下面积0.884,诊断准确性83.3%。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诊断有较大的应用价值,综合常规超声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  相似文献   

9.
<正> 内翻性Meckel憩室引起的成人慢性肠套叠文献报道少见,作者在外检中见到1例,现报道如下: 患者,男,63岁.以“右下腹痛、稀便两月、发现右下腹包块一周”之主诉诊断为“阑尾周围脓肿”收住入院. 查体:体温37.5℃,发育营养可.心肺无异常.腹软,腹痛发作时可见肠型,右下腹可触及8cm×6cm大的包块,质中、压痛阳性,活动度可,肠鸣音亢进.实验室检查:RBC3.7×10~(12)/L,WBC 14×10~9/L,中性86%.B  相似文献   

10.
<正> Crohn's病又称节段性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胃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我院1958年10月~1986年10月收治了53例,资料较完整。其中30例经外科手术及病经检查证实;23例根据典型临床症状,胃肠钡餐检查诊断,另28例,女25例,男女之比为1.12:1,平均年龄36.13,临床症状以腹痛、腹泻为主。外科不同类型手术治疗30例,本文着重讨论诊治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