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微观层面对常规公交停靠站点的公交停靠站站型的优化选择进行了探讨。从交通效率和经济效益两个角度,探究直线式和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特性,建立了公交停靠站类型优化模型。通过公交停靠站站型的研究,以期为常规城市公交停靠站的优化设置,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为了减少公交停靠站对其附近交通流的影响,建议对于设计时速较高、交通量较大、服务水平较高的主次干路采用港湾式公交停靠站。通过探讨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的宽度、渐变段长度、站台长度等的设计,并分析交叉口附近公交停靠站的设置,为城市道路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的设计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公交车停靠过程对公交停靠站延误进行了定义,以公交车辆的运行状态和延误产生的原因为基础对公交停靠站延误进行了分类,按照分类分析了延误的影响因素.提出了公交负荷到达率的概念,并以此概念从公交停靠站的供需两方面描述其运营情况.以北京市典型的港湾式和非港湾式公交停靠站为研究对象,确定了公交停靠站延误与公交负荷到达率的关系,对两类公交停靠站分别给出了延误估算的经验模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路边式和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的运行特性分析,基于南京市区10个典型公交停靠站的调查数据,应用VISSIM仿真软件,对仿真参数进行重新标定,构建无公交停靠站蹄段、路边式公交停靠站路段、港湾式公交停靠站路段模型,仿真输出行驶时间、延误时间、停车次数和路段通行能力等评价指标.利用该评价指标定量分析公交停靠站对路段交通效率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讨论了城市道路路外侧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的设置,包括对道路的要求以及港湾式停靠站的几何形式,并基于停靠站的通行能力分析了港湾式公交停靠站的适用性.最后,总结了港湾式停靠站的优点并提出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为了缓解公交停靠站通行能力不足的现状,先阐述了公交停靠站通行能力的影响因素,再论述了四种不同类型的多线路公交停靠站有效泊位数及其通行能力的计算。  相似文献   

7.
公交停靠站的设置直接影响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和交通运行的质量,而目前设置公交停靠站并无标准。基于VISSIM仿真软件,分析和比较不同流量条件下,公交停靠站的设置对交通流延误影响,得到公交停靠站的最佳设置位置,并利用实例对结论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8.
公交停靠站往往成为所在路段及交叉口通行能力的瓶颈,停靠站设置不合理,将会直接降低公交服务水平及道路通行能力.针对公交停靠站设置常见的问题,本文以兼顾行人及行车需求为原则,从停靠站位置选址、与交叉口的距离取值入手,提出交叉口附近公交停靠站优化设置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公交停靠站对道路交通流的影响已逐渐引起人们的注意。分析公交停靠站的影响首先应该对停靠站的影响区范围进行界定。在分析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交通波理论,按考虑超车与否,分析公交停靠站的影响区范围长度,得到不同交通流密度条件下公交停靠站影响区长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基于排队论的公交停靠站通行能力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公交停靠站采取有效的控制与管理措施,必须提高公交停靠站通行能力计算方法的准确性.以排队论为基础,将马尔可夫链嵌入公交车排队过程,假设停靠站为多条公交路线服务,公交车的到达符合泊松分布,停靠站用于上下客的公交车服务时间为独立同分布,推导出了普遍适用的公交停靠站通行能力的理论模型,确定合适的停靠站泊位数量.通过仿真模拟验证了该模型的准确性,而且证实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停靠站泊位数和公交服务时间变化对通行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影响公交车站停靠能力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主干道公交车站停靠能力计算模型.在公交车站停靠能力满足需求的前提下,得到主干道最小站台长度计算公式.最后对魏公村车站进行了实例分析,计算该车站长度以检验模型的准确性,并利用VISSIM进行仿真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计算得到的长度在对社会车辆造成的车均延误以及公交车辆平均在站时间方面都具有较大优势,车均延误减少0.2s左右,而平均在站时间减少约2.9s.  相似文献   

12.
探讨了汽车客运站公共关系的内涵,指出汽车客运站公共关系由客运站企业、传播媒介、旅客公众三个要素构成;汽车客运站公共关系经营活动应遵循以事实为基础、以社会效益为依据、以满足公众需求为出发点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公交站点是城市公共交通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公交站点命名工作事关城市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从厦门市取消公交站名商业化冠名事件出发,对地名与公交站名的关系进行了辨析,结合现状分析了公交站点命名的原则与方式,指出目前公交站点命名存在的四个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缓解公交站场建设资金短缺、提高公交站场土地集约化利用,许多城市积极探索公交站场上盖物业综合开发j为合理确定上盖物业综合开发后的公交站场公交功能规模要求,确保上盖物业综合开发不影响公交站场应有的公交功能,首先阐述公交功能评估的必要性,然后提出公交站场背景客流需求规模和诱增客流需求规模的确定方法,从公交站场适应性、公交站场交通运营组织、周边路网承载力三个方面提出公交站场上盖物业开发公交功能评估方法。并提出相关建议,结合案例分析为公交站场上盖物业综合开发如何确保公交站场的公交功能提供了可行的方法和思路。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城市快速公交系统场站的功能分类和规模标准的基础上,论述了城市公共交通场站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研究了不同类型公交场站的布局规划方法.通过上述内容的分析,确定了快速公交系统中针对不同类型场站布局规划的基本方法,有助于我国城市一体化公共交通客运系统的设计、建设与实施.  相似文献   

16.
基于社会福利最大的公交站距优化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交站点是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城市公交站点布局,对满足公交车辆停靠和乘客出行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从社会福利最大的角度出发,分析公交站距设定的影响因素,综合考虑公交运营商和乘客的利益,建立公交站距的优化模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公交中途站是公交系统实现其服务必不可少的公共基础设施。依据国家颁布规范及技术性文件,结合深圳市中途站现状问题,对深圳市公交中途站的设置进行研究,可为深圳市公交中途站设置规范的制定提供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多元数据下的公交站点客流不确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长期收集的公交站点IC卡刷卡数据,基于区间不确定性理论,提出公交上下车站点区间不确定性客流推导方法.首先,将公交IC卡数据和GPS数据与公交站点信息相融合,确定IC卡刷卡的上车站点及其区间不确定性客流;然后,对公交刷卡行为进行分析,考虑乘客个体出行特征、乘客出行距离和站点吸引权重,提出下车站点客流推导概率模型及相应算法,通过区间数处理方法,得到下车站点客流区间值.最后,以2015年11月13日~12月25日深圳市21路公交为期6周的IC卡刷卡数据和GPS数据为例进行实例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为保障深圳市北站公交场站安全运营,在全面掌握深圳市北站公交场站及配套工程规划建设的基础上,从公交场站静态设施、动态运行两个层面开展运营服务评估工作,并提出对公交场站的改善建议和措施,最大程度保证枢纽开通后能够提供安全的公交运营服务。  相似文献   

20.
在探讨国内外城市公交场站功能分类及设置研究的基础上,根据重庆市公交的实际情况及重庆城市发展的需要,以突出服务对象的视角,分析研究重庆公交场站功能分类及设置标准,可为国内其他城市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