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轿车情报》2003,(9):66-67
对于行驶在大街小巷形形色色的汽车,人们通常会很直观地去注意它的外表,而车内是否清爽则往往容易被忽视。其实,车内舒适与否恰恰是与自身息息相关的。我国南方由于雨水多、天气又热,使得汽车内很多部件经常会湿乎乎的,在这种环境下往往会滋生很多人眼看不到的霉菌,时间一长,汽车内的空气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怪气味,在这其中与人接触最多的就是座椅了。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汽车所处环境对车内VOC(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挥发性有机化合物)的影响,对车辆在不同静止时间、不同光照条件下车内VOC的不同进行对比研究,探索汽车所处环境对车内VOC的影响,从而更科学、客观地评价车内空气质量,对车内空气质量问题给出应对策略。对日常人们使用汽车的状态进行模拟,进行车内VOC数据测试,对比分析模拟测试方法与国标测试方法的差异,规范人们对车内VOC的正确认识,为提高车内空气质量研究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在瞬态变化的车内热环境下的人体表面温度分布情况及舱内热环境对乘员热舒适性评价的影响,以冬季某轿车乘员舱内热环境为研究对象,实车测试暖风系统开启后车内热流场的动态变化,建立乘员舱流场和温度场的瞬态仿真模型,综合考虑环境参数和人体新陈代谢等因素以及车内热环境与人体热调节模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仿真计算与试验测...  相似文献   

4.
汽车车内噪声对汽车的舒适性影响较大,提高乘坐舒适性、降低车内噪声已成为汽车产品开发中的重要环节之一。文中对某国产轿车在怠速工况下发动机噪声对乘坐室内声场传递路径的研究,得到其发动机舱和驾驶室噪声信号,然后基于数字信号分析技术,对噪声传递路径进行分析研究。对该车乘坐室内多点声压进行了测量,并利用Matlab软件分析各测量点与驾驶员右耳声压的互相关性以及能量的传递,分析乘坐室内声场传递路径的识别方法,并且提出降噪措施。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车载网络安全的系统设计研究及关键技术开发,以应对黑客通过网联攻击车辆,建立智能网联汽车车内网络信息安全交互模型;分析“外部网络环境”与“车内ECU群体”之间进行“信息资源”交互过程中的安全风险,研究其对车内网络信息安全的破坏机理;利用基于密码学理论研究车内网络安全通信协议的设计方法,解决车内网络在智能网联汽车环境下面临的信息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6.
当前汽车车内顶灯的亮度不能随着外界光照强度而改变。本文对汽车车内顶灯电路进行改造,增加光照传感器,在打开车内顶灯时,当外界光线弱时,车内顶灯亮度增强,当外界光线强时,车内顶灯亮度减弱,直至不亮,达到智能控制目的。  相似文献   

7.
“汽车密封条是汽车的重要零部件之一。其主要作用是密封、减振和装饰。密封条的存在能有效防止外部风雨、尘土等有害物质侵入车内,减小汽车在行驶中门、窗等部位产生的振动以保持车内的乘坐舒适性和清洁性,并使被密封部位或装置的工作环境得到改善,延长车内零部件的工作寿命。随着科技的进步、汽车工业的发展,尤其是新兴材料的不断涌现,人们对汽车在环保、舒适、安全、美观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汽车密封条产品也在不断地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8.
随着汽车需求量的逐年升高,人们对汽车的综合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汽车的舒适性成为人们购车的最基本要求。空调系统的性能作为评价汽车舒适性的重要指标,已成为汽车上必不可少的配件系统。汽车空调可以调节车内的温度、湿度、气流速度、空气洁净度等空气参数,为乘车人员提供舒适的车内环境,降低驾驶员的疲劳强度,从而提高行车安全。本文介绍了东风悦达起亚福瑞迪轿车智能空调系统的构造、使用方法和主要部件动作原  相似文献   

9.
汽车车内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汽车车内环境展开了全面的研究,着重分析了车内热环境和声环境,找出了产生不舒适的原因及其相应的处理办法,并把居住室内环境的主观评价应用到汽车上。  相似文献   

10.
<正>1前言为了提高汽车车内环境舒适性,必须改善车内噪音。另外,因为燃料消耗率或车辆驾驶性能与车内噪音性能互不影响,为降低噪音而增加质量或者变换形状的改变也需要受限于需求的最低限度。由此观点来看,为了避免无效的质量增加并采  相似文献   

11.
玥汐 《汽车与配件》2013,(36):38-39
在国内汽车市场保有量不断上升的情况下,如何更好地提高汽车舒适性和安全性,这是汽车企业当前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作为人们出行的重要工具之一,私家车如何为乘员提供良好的呼吸环境越来越引发关注。有统计数据显示,人们在汽车内的时间仅次于室内时间,汽车车内空气质量理应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车内空气污染的主要有三大来源,一是来自于新车的车内各种配件;二是来自于  相似文献   

12.
以公路照明条件及工程应用实际为基础,在模拟环境下研究了环境亮度、光源等要素对被试人员视觉分辨力的影响,通过实物光源模拟照明环境开展了一系列人机工程学试验,以瞳孔直径表征了人眼对光源及照明条件的反应,并以赛德尔像差理论分析了人眼瞳孔直径变化与视觉空间分辨力的关系。试验结果显示:固定光源种类,被试者瞳孔直径随环境亮度提高而缩小;固定环境亮度,被试者瞳孔直径随光源改变而不同,且不与色温呈简单对应关系,高压钠灯对应的被试者瞳孔直径最大,无极荧光灯次之,白光LED光源最小,仅对测试用白光LED而言,光源色温与被试者瞳孔直径呈非线性反比关系。通过对测试用光源发射光谱的检测分析,发现短波辐射在辐射通量中占比较高的光源对被试者光生物效应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3.
车内噪声水平是体现汽车乘坐舒适性的重要性能指标之一.为了提高车辆的舒适性,世界各大汽车公司都对车内噪声水平制定了严格的控制标准,将车内噪声控制作为重要的研究方向.传统的噪声控制技术,利用CAE(一种计算机辅助工程分析)和车辆试验测试,确定各声源对车内噪声的贡献值,在主要噪声传播途径上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配置具有吸声、隔声、阻尼特性的降噪材料的声学包,结果往往增加了汽车的整备质量,影响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等其他性能.而主动控制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降噪材料结构的出现,为降低车内噪声控制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汽车电器》2023,(3):43-44
介绍一种基于主动降噪技术的汽车降噪头枕,在头枕内布置降噪扬声器,乘客的头部空间形成单独的定向声场,通过降噪算法,在头枕降噪扬声器中播放抑制噪声的音频,起到降低车内环境噪声的效果,提高车内环境声音舒适性。  相似文献   

15.
汽车空调系统作为影响汽车舒适性的主要总成之一,调节车内的温度、湿度、洁净度等指标,从而为人们创造清新舒适的车内环境。本论文以上汽途观轿车空调故障为例来介绍空调工作原理、故障分析及检修流程等相关的汽车空调系统知识的熟知,以提高汽车空调系统的维修水平。  相似文献   

16.
李健 《客车技术》2014,(2):37-38
客车作为陪伴我们日常出行最重要的交通工具之一,其品质车内噪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国内诸多企业在产品的造型、性能、安全上下足了功夫,基本做到了同质化。而在提高客车乘坐舒适性,尤其是车内噪声控制方面,各家取得的成绩还不是很理想,与欧美日等汽车大国制作的客车之间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通过控制车内噪声,从而提高车内乘坐舒适性,提升产品档次和形象,增强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风环境下大跨度斜拉桥上的车辆驾驶舒适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了风环境下行驶于大跨度桥梁上的车辆驾驶舒适性评价体系.在综合考虑汽车-桥梁系统空间耦合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了能够考虑桥梁的静风响应、抖振响应、汽车-桥梁耦合振动、系统的时变特性以及结构几何非线性和气动荷载非线性影响的风-汽车-桥梁系统空间耦合分析模型,该模型可以预测风环境下桥梁上通行车辆的行驶安全性及驾驶舒适性;建立了车辆驾驶员位置处驾驶舒适性评价方法,并采用ISO 2631-1-1997标准对不同路面粗糙度下行驶于杭州湾跨海大桥的车辆驾驶舒适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路况越差,车辆的驾驶舒适性越差,且所计算工况下车辆的竖向和侧向驾驶舒适性均满足ISO 2631-1-1997标准.  相似文献   

18.
汽车已经成为人类起居的第二生活空间,关乎环保健康及舒适性的气味性也越来越突出。如何对车内气味进行有效的控制和提升则是必然要解决的问题。为此开展车内气味性的评价、分析的研究,车内气味是一个综合性集成技术。文章对车内气味性评价过程、评价方法等进行综合性探讨综述,为车型开发提供参考与帮助。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人体热调节模型的乘员舱热舒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乘员的动态热反应规律,以提高乘员舱内的热舒适性,综合考虑环境参数、人体调节、代谢水平、服装热阻等因素,建立车内热环境与人体热调节模型耦合计算方法,计算乘员重要热感应部位头部、胸部和四肢的皮肤平均温度动态变化情况,并分析人体热调节反应和热舒适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乘员舱热环境与人体热调节模型的耦合计算方法可较可靠地分析乘员动态热反应和热舒适性;在暖风系统开启时,车内热环境瞬态变化,在不同乘坐位置乘员不同身体部位的皮肤温度变化存在差异;在热环境中,乘员皮肤温度上升,人体的热调节参数血管舒张量和出汗量增加,从而带走体内热量,维持体温恒定。  相似文献   

20.
汽车车内噪声对驾驶员和乘员的舒适性有重要影响,因此研究基于人耳的汽车制动工况下车内时变噪声响度特征具有重要意义。对Moore时变响度模型的计算方法进行了详细研究,在Matlab中建立其模型并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然后建立了汽车制动工况下车内噪声测试系统,获得了某款混合动力城市客车制动工况下乘员耳旁降噪前、后的噪声,并以此噪声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传统时频方法、Zwicker和Moore特征响度分析方法的异同点。结果表明,特征响度比时频分析方法更能准确反映影响人响度感受的车内噪声来源;短期响度能够反映人的响度感觉,但最大值并不能全面反映汽车车内噪声的响度特征;Moore响度模型比Zwicker响度模型频率分辨率更高且能量分布更为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