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提高电动汽车的续驶里程,声学包的轻量化是重要手段之一,采用经典声学理论对整车前围声学包搭建了隔声模型,该模型采用经典的隔声理论,单层材料采用"质量定理"理论,多层结构则采用"双层墙"隔声理论,计算了前围隔声垫的整体隔声量,并进行了轻量化研究。同时对整车的隔声性能进行了试验,将模型预测隔声性能与整车隔声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在200~8 000 Hz频率范围内,仿真与试验结果有较好的一致性,仿真模型能有效预测前围隔声结构的隔声性能并指导轻量化设计。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新开发车型前围总成声学包性能进行分析,采用统计能量方法研究了内外前围不同定义(厚度分布、覆盖率等)及过孔部件(线束、转向、空调、离合、制动等)对前围总成隔声性能的影响,对分析中存在的声学包风险点进行了优化,确保了总成性能满足设计要求。在此基础上,通过声学包区域贡献量分析方法对前围隔音垫进行了减重优化。最后,借助试验手段对前围隔音垫总成隔声性能进行了验证。通过本文分析可知,在声学包设计初期,通过进行声学包声学性能的仿真分析及优化,可确保后期声学包性能满足设计水平要求,同时避免了后期设计及模具修改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发动机声激励下的车内高频噪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发动机声激励下中高频噪声和整车声学包隔声性能,在VA One软件中建立整车统计能量分析模型和声学包模型,并进行基于能量的整车隔声量测试和发动机噪声采集试验,验证了整车模型的准确性.通过对驾驶员头部声腔和腿部声腔的输入能量贡献量分析,发现前围和地板是车内噪声的主要传播路径,为后续汽车声学包的优化设计和车内噪声控制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4.
采用混响室-半消声室法对某原型车防火墙过孔件进行隔声测试,由测试结果分析换挡拉线过孔、离合主泵过孔、制动主泵过孔、空调管路过孔和转向系统过孔的隔声性能,在此基础上制订某新开发SUV车型防火墙过孔件优化方案,提升该新车型防火墙总成的隔声性能及整车声品质。  相似文献   

5.
基于统计能量理论,以某SUV车型为研究对象,建立了整车SEA模型,通过面连接的方式加载前围和地板的隔声测试数据,并基于SPL测试和PBNR测试对整车模型进行对标调校,保证了模型优化分析的精确性。针对与目标车传递路径隔声量的差距,通过传递路径贡献量分析,明确了整车声学包的薄弱路径以及贡献量最大的关键子系统,从密度、覆盖率等方面对声学包材料进行优化,使整车的传递路径隔声量提升 2~6 dB,并达到了目标车水准。结果表明,采用SEA方法对整车声学包进行优化仿真能明显改善整车噪声水平,为后续声学包设计提供指导和方向。  相似文献   

6.
结合车辆风噪声机理和整车声学风洞试验实例,分析了玻璃隔声、整车密封、偏航对整车风噪声的影响,以及不同速度下的车辆风噪声频谱特征与整车道路风噪声之间的关联。试验表明,整车声学风洞试验对于整车风噪声性能的评估和优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整车声学包隔声量的常用评价指标进行对比分析,明确PBNR评价指标的优越性,并验证体积声源设备的操作及参数设置对评价结果的影响,为后续整车声学包隔声性能的正向开发、测试及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文章通过优化汽车防火墙隔音垫声学性能,有效提升了车内声品质。首先建立了防火墙的统计能量分析(SEA)模型,通过隔音垫仿真数据与插入损失(IL)实验数据的比较,验证了防火墙SEA模型的准确性。然后提出一种声学包性能评价指标,通过建立近似模型的优化方法,对隔音垫声学包性能进行优化。优化后,防火墙的AIWF-IL数值提升了20.9%,驾驶员头部腔到发动机腔的ATF平均降低1.5dB,驾驶员头部声腔的语音清晰度提升1%。  相似文献   

9.
文章论述了汽车NVH性能的重要性。并且,从汽车三大噪声振动源出发,分析噪声振动的产生、传播路径及接受等机理。并在开发设计阶段,制定相应的整车车身NVH目标及内饰车身NVH目标,从而指导汽车内饰NVH性能优化及开发。文章从内饰声学包装的角度出发,对空气传播路径中噪声进行控制。并对吸声结构与隔声结构的原理及特点、材质及结构、性能影响因素等进行阐述。同时,阐述了声学包装的轻量化技术。并结合实际情况,论述了吸声材料与隔声结构在汽车内饰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对声学风洞中车辆风噪声性能的试验过程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整车隔声、车辆表面设计,以及密封对车辆风噪声性能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风洞试验过程中车辆风噪声性能的优化手段和方法.实例表明,风洞风噪声试验对于评价车辆风噪声性能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车车内噪声偏大的问题,对整车声学包进行了材料与声学性能方面的优化,并对优化后的零部件声学性能进行了对比测试,同时通过对整车车内声压级和语言清晰度进行了对比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声压级降低了2dB(A)左右,语言清晰度提升了大约10%,达到了车内降噪的目的,提升了客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对某CNCAP 5星车型前舱区域进行分析和研究,得出基于目前结构的优化方案。采用在前围区域增加热成形前围下横梁内外板的方案,全新设计前围下横梁内外板结构,对其进行整车碰撞性CAE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增加热成形前围下横梁内外板的方案可有效解决前围板侵入量大的问题。结果表明,采用热成型钢板设计的前围板下横梁内外板,不仅可以解决车身的碰撞侵入量大的问题,并提供了一种新的车身传力路径方式,对于提高车身的碰撞安全性能具有重要的现实应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用根据交通噪声传播规律和声学原理研制开发的《城市道路立交隔声屏障设计系统》对三义庙立交隔声屏障进行声学设计,并从隔声屏障的结构安全,对行车的影响,耐久性能,易施工尾以及与周围环境协调等几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4.
采用GT-Power软件对8种方案下的排气系统声学性能进行分析并与原结构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对消声器内部结构进行优化设计。仿真和试验测试结果都表明,通过优化消声器内部结构能有效降低排气背压,降低整车油耗,并能改善排气尾管口噪声和整车通过噪声,提升整车NVH性能。  相似文献   

15.
以速达公司某款车型为基础,进行车型改型开发。优化前防撞梁、前纵梁和防火墙的结构和材料,开发了一款质量轻、安全性高的紧凑型A级轿车。通过试验和有限元法对改型开发前后车型耐撞性进行分析,以防火墙侵入量、整车加速度波形、吸能盒和前纵梁的变形模式及吸能效果为改型开发目标,进行车身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实现车身轻量化的同时,改善了整车安全性能和NVH性能。通过实车正面碰撞试验验证了结构和材料优化方案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葛锋  李勇  顾彦 《上海汽车》2012,(7):45-48
主要根据统计能量方法,建立某款轿车的SEA模型,对其室内噪声进行了预测;对整车的声学包进行降本优化设计,在保证整车NVH性能的同时,降低声学包的成本和重量.最后,根据优化结果,以实车进行测试.测试结果显示,安装降本后的声学包,整车NVH性能和之前相比仍在同一水平.实用表明,利用SEA方法可快速对声学包进行优化设计,避免传统内饰开发的繁复工作.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根据交通噪声传播规律和声学原理研制开发的《城市道路立交隔声屏障设计系统》对三义高立交隔声屏障进行了声学设计,并从隔声屏障的结构安全,对行车的影响,耐久性能,易施工性以及与周围环境协调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实测和运营预测表明,降噪效果明显,达到了设计要求。该系统的研制为我国城市道路立交隔声屏障的设计提供了先进的科学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8.
某轻型客车在定型试验过程中发现车内噪声偏高,为此对试验车进行了分析,从隔声、吸声和减振的角度制定了降噪方案。通过采取使用声学包材料,结合气密性试验封堵气密性泄露点,提高整车密封性,减少噪声传递到车内的路径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车内噪声偏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底盘车改装成旅居车后,由于两者质量和外形尺寸方面的差异,旅居车的三大关键动态性能,即承载性能、动力性、噪声-振动-声振粗糙度(NVH)会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综合运用汽车理论、虚拟分析和试验技术等手段,针对自行式 C 型旅居车的关键动态性能进行分析与优化:通过优化轴距来解决前轴承载质量超重问题,轴距调整为 3 460 mm,可有效降低前轴承载质量 205 kg,使其满足前轴承载要求;通过降低车辆空载质量来优化动力性,空载质 量降低 250 kg,0~100 km/h 加速时间缩短 2.6 s,40~80 km/h 加速时间缩短 1.5 s,最大爬坡度提升 1.2 百分点;通过采取加强前围隔音垫隔声材料克重、前风挡玻璃采用声学玻璃等方法,使匀速车内噪声降低 1.5~2.6 dB,语言清晰度提升 3 百分点~6 百分点。  相似文献   

20.
利用GT-Power软件对发动机进气系统概念设计方案进行声学预测,并结合整车噪声试验对其进行声学评估;以管道声学理论为指导,搭建赫姆霍兹消声器和1/4波长管的参数化设计模型,利用GT-Power软件分别完成声学性能直接优化设计和基于灵敏度的声学性能优化设计,确定赫姆霍兹消声器和1/4波长管的结构敏感参数,为发动机进气系统声学性能优化提供了定量依据。整车噪声试验结果表明,优化后该发动机进气噪声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