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我国航运业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新工科背景下专业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推行,为了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需要在教学改革中重视课程思政的开展落实。为了更好地实现人才培养,践行课程思政建设改革,就应该由多个角度出发,针对现阶段《船舶辅机》的课程改革,重新建立课程体系,有机融入思政元素,在传输知识技能的同时,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灌输家国情怀和政治立场,对此进行全面的改革进而培养出更多综合的人才。  相似文献   

2.
基于课程思政和工程教育认证的要求,以大连海事大学航海技术专业的“航海气象学与海洋学”课程为例,构建课程思政基本框架,结合课程特点从六个方面挖掘思政元素,设计思政元素融入实施方案,并通过教学实践验证了思政元素和实施方案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在"课程思政"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新阵地、新模式的改革背景下,结合航海技术专业学生当前学习状态与思想现况,探索将"课程思政"的理念和方法融入"航海气象与海洋学"课程教学。介绍"课程思政"建设背景与思路,分析"课程思政"融入点和元素设计,研究"课程思政"融合教育改革方法,以促进"课程思政"在航海技术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的自然融合与有效应用。  相似文献   

4.
船舶与海工装备制造产业是海洋强国战略的重要支撑,高技能专创融合型人才是形成船舶与海工产业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针对当下船舶与海工高技能创新型人才培育特点,从思政角度出发,提出了人才培育过程中思政元素的融入方法,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感与热情,为船舶与海工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人才基础,助力实现海洋强国中国梦。  相似文献   

5.
以航海技术专业专业核心课程“航海雷达”为研究对象,围绕课程目标,探索在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混合教学模式中,针对不同的思政主题,通过问题导向、分组讨论等教学方法,将科学精神、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等思政元素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实现传道授业和价值观引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高度融合的课程思政教学。课程考核结果及学生对课程教学过程的参与度调查表明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并稳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物流管理各专业课的思政课程建设以兴趣点和切入点为着力点、精心设计思政元素并将之融入到专业建设和教学工作中,精心搜集思政案例,以实现“润物细无声”的思政引导。本文以《智能仓储管理》课为例,研究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建立和实施,提倡过程评估和成果评估互相融合、教师评估和学生自评有机结合、定性评估和定量测评有机结合的课程思政实施模式。  相似文献   

7.
本期导读     
海商法不能再回归到民法之中,不回归不等于不需要,海商法也需要"补钙",从民法及其他法学学科汲取理论营养,使之健康、可持续发展。也正是因为此种需要,作为海事大学的法学院,不能再将各涉海法律学科人为地割裂开来,应该互补、共赢,相互学习、借鉴。用体系化的思维,将涉海法律构建一个完整的、系统的海法体系,使法学院的各法学学科都突出海洋特点。文见第3页《海商法教育30年:回顾与展望》  相似文献   

8.
在课程教学中实现“立德树人”目标的方式是课程思政。推进高等院校课程思政的进一步建设,继续加深对课程思政的强化等议题,是当前高等教育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对课程思政在航海类课程中的重要性和优势所在进行了探索研究,并以《航海心理学》课程教学为例,提炼出航海心理学课程的“课程思政”元素,对实施策略进行初步探索;融合校企合作、混合式学习方式和互联网+的创新模式,以学生最容易接受的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应用课程思政,从而达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理论上论述了海法学的性质、特点和任务,并从必要性、可行性及体系框架方面讨论了确立海法独立学科体系的理论支点和现实依据,提出了海法学应成为独立学科的建树性观点。  相似文献   

10.
王磊 《天津航海》2022,(1):59-61
专业教育的目的是树才,思政课程、课程思政的本质是树人.航海类专业教师要把专业教育和课程思政有机联系起来,提高课程思政的理念认识,挖掘专业课程的思政元素,研究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文章结合《船舶避碰》课程的讲授,把思政元素自然植入到航海类专业课教学之中,达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GMDSS综合业务是航海技术专业的基础课和核心课,课程内容涉及范围广,蕴含思政元素多,完全具备开展课程思政教学的条件。根据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结合授课学生的特点,构建包含思政元素的课程教学设计,将专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相结合,将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形成协同效应。实践表明,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教学,能提升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也能有效地帮助航海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职业伦理道德,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家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相似文献   

12.
劳山  陈再发  付军 《珠江水运》2022,(8):110-112
以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专业核心课程"船舶机舱自动化"为例,对高职航海类专业课程思政实施方案进行探索与实践,以期达到专业课程与思政理论课程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真正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国家培养适应航运企业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3.
在深入分析工科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沈阳建筑大学机械学院“流体力学与液压传动”课程为例,按照教育部《课程思政实施纲要》的要求,依据工科专业课程特点,提出“三结合、两融入、一联动”的课程思政实施原则,并构建“三师联动、网课融合”的协同育人模式,力求潜移默化地实现对学生的价值引领,以达到寓价值塑造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在交通强国战略视域下从爱国情怀和民族自豪感、辩证思维和创新精神、安全意识和环保理念、职业道德和奉献精神等多个维度深入挖掘海事管理专业“船载航行设备与系统”课程的思政元素,提出开展基于问题的导向式教学、基于案例的互动式教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以及注重过程的学习效果多元评价等课程思政实施举措,以提高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5.
从立德树人、国家教育战略等角度分析思政建设的意义与必要性,针对目前航海类专业实船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课程思政在实船实习中的融入方式和实现途径,并给出相应的举措建议以切实做好实船实习与课程思政的有机融合,形成专业育才教育与思政育人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16.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本文以物流企业管理课程为载体,从分析物流岗位需求、学生学情及课程定位入手,确立职业信念、职业行为、职业品质三融合的课程思政目标,建立教学目标一体化、教学过程一体化和教学评价一体化的课程思政建设模式,系统规划思政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对课程思政教学进行了全面的研究,以期为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让"思政盐"有机融入到学生大学学习的整个过程,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根据高职船舶电子电气技术(以下简称船电)专业课程体系,分析船电专业课程的特点,探讨船电专业课程融入"思政盐"的有效途径:顶层设计,全校统筹推进;多措并举,着力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政素养;因课而异,充分发掘课程思政元素;素质拓展,全面开辟第二课堂协同育人新阵地。  相似文献   

18.
交通运输人才培养是提升物流业效率和质量,推动物流业创新和发展,满足物流业多元化需求,保障物流安全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动力,但是,目前我国交通运输人才的培养,尚存在课程体系缺乏综合性、师资力量不足、实践环节薄弱、校企合作不够密切等问题。为此,本文提出,需要构建适应“互联网+”的交通运输专业知识体系,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改革交通运输专业教学传统模式和方法,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交通运输专业实践教学模式,以满足适应现代物流发展的交通运输专业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创新交通运输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要求专业课程教学须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理念,遵循成果导向原则并实现持续改进。作为针对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在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重理论轻应用、学生学习兴趣低等问题,提出基于雨课堂智慧教学工具和BOPPPS教学模型的教学设计方案,同时挖掘课程内容中的思政元素,通过项目方案设计实现课程理论知识与工程应用实践的融合,并考虑非技术因素对设计方案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海洋强国战略,对高素质的海洋人才需求不断增多。习总书记对高等教育思政建设作了重要指示。航海类专业大学生从事的职业具有明显的涉外性和国际性特点,扮演着中华文明的继承者和传播者的角色,因此开展思政建设尤为重要。本研究首先研制航海专业英语课程群思政教学指南,帮助授课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其次建立优秀思政案例库,供授课教师在思政教学中使用。再次将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采用虚拟仿真、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完美融合,并根据新技术、新公约和新规则等进行持续修订。然后打造“课程思政链”,保证航海英语课程群各门课程相互连接、配合,实现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有机融合。阶段性成果可以向国内同类型院校专业、港航企业、船长和驾驶员等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