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港  邓健  刘少勇  曾笑涵 《水运工程》2022,(12):196-203
为了提高内河船闸调度水平、缓解船闸堵航情况,以我国内河水运梯级开发中最为广泛的单级单线船闸为研究对象,运用Arena仿真平台构建了船闸通航仿真模型,以汉江兴隆船闸为例,对单级单线船闸船舶过闸问题进行仿真。在此基础上,为了评价相关要素对船舶待闸时间的影响,开展了大量单因素和多因素影响下船舶过闸敏感性试验。采用数据拟合方法研究了单因素作用下船舶待闸时间变化规律和预测模型,采用BP神经网络构建双因素作用下的船舶待闸时间预测模型。检验表明船舶待闸时间预测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结合过闸预约制和预测模型提出了船闸优化调度策略,可为管理部门开展船闸科学调度提供有效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2.
为寻求更加便捷、更加符合内河水运发展的监控方式,指出船舶自动识别系统(AIS)在内河航道小型船舶应用受限,无法很好地实现船舶监控的问题,提出基于双模(GPS/BDS)定位和射频识别(RFID)技术的内河船舶身份识别系统(R-AIS),并分析其为海事监管部门、船主、船闸调度中心等3类服务对象分别实现船舶位置定位、周边船舶身份自动识别和协助船舶便捷过闸功能,发挥船载终端的功能、实现岸基终端信息交互、优化船载终端供电系统。R-AIS可为船舶监管提供有效的监控手段,提高船舶的过闸效率,促进内河水运事业健康、安全、快速地发展。  相似文献   

3.
内河船舶过闸停泊、登记缴费、等待调度、核对闸次闸号、进入叫号待闸区、进闸以及出闸等环节,流程复杂、影响因素众多,本文提出一种过闸时间的分时段优化的船舶过闸调度方法,对船舶过闸的流程分段进行优化,并以京杭运河某船闸为实例建立了基于ARENA船舶过闸仿真模型,该船闸单线船闸的仿真结果表明,分时段优化累积时间优势明显,可与船舶实际运行时间相匹配,有效缩短过闸时间。  相似文献   

4.
为切实掌握枢纽运输需求及船舶过闸需求变化情况,本文分析了2017-2021年度三峡枢纽及葛洲坝枢纽客货运输情况及船舶过闸情况,并结合当前管理态势分析当前三峡枢纽货物运输、船舶过闸及通航调度管理需求。为今后三峡通航调度管理模式优化研究,缓解船舶待闸压力,保障长江沿线货物运输需求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为推进内河过闸运输船舶船型标准化,选取一艘典型内河过闸运输船舶,对新版《内河过闸运输船舶标准船型主尺度系列》进行深入剖析,讨论了主尺度系列总长总宽的定义,比较了新旧主尺度系列的浮动范围,明确了新版主尺度系列的认定标准,对主尺度系列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有利于更好地宣贯实施新版主尺度系列。  相似文献   

6.
张义军 《水运管理》2014,(2):22-24,38
针对三峡船闸过闸需求增加和船舶大型化发展对允许过闸船舶的最大吃水需求的问题,在相关管理规范基础上结合模型研究,分析三峡船闸门槛水深、船舶航行下沉量及安全富余水深要求,以三峡船闸门槛水深5.125 m、5.5 m和6 m为参考,分别确定该水深期间允许过闸船舶的最大吃水,为对外发布吃水控制标准提供依据,对过闸船舶配载发挥指导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7.
正近日,交通运输部颁布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过闸船舶安全检查暂行办法》(2018年第1号令)(以下简称《办法》)。《办法》明确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过闸船舶安全检查(以下简称过闸安检)机构职责,建立了过闸船舶自检制度,完善了过闸安检制度,规范了过闸船舶安检工作。为便于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有关企业、从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办法》的相关内容,认真做好贯彻实施工作,现就《办法》的出台背景、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船舶排闸,在对船舶排闸问题进行建模的基础上,提出船舶排闸的遗传算法,详细阐述将遗传算法应用于船舶排闸问题的具体实现方法。给出船舶过闸调度的仿真模型,包括交通流模型和调度模型。构建仿真实验系统,仔细比较3种船舶排闸算法,验证遗传优化算法的有效性。该研究对于内河船闸调度具有较强的理论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11月份,珠江水系内河货运量呈现趋稳回升态势,带动了港口吞吐量、外贸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长洲枢纽船闸过闸船舶艘数和过闸货运量持续增加,西江干线水路运价保持稳定,但由于船闸能力限制,船舶待闸时间增多,船舶周转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0.
12月份,珠江水系内河货运量继续呈现企稳回升态势,带动了港口吞吐量、外贸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洲枢纽船闸过闸船舶艘数和过闸货运量保持增长,西江干线水路运价小幅下降,但由于船闸能力限制,船舶待闸时间增多,船舶周转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11.
殷缶  梅深 《水道港口》2012,(3):255-255
据报道,依托长江三峡通航管理局建设的我国首个内河枢纽通航技术研发基地不久前在宜昌挂牌。该基地将围绕提升内河枢纽运行维护水平、安全保障能力开展关键技术研发,重点研究船舶过闸交通组织与枢纽联合调度技术、通航建筑物检测和安全评估技术与设备开发、船闸运行与船舶过闸安全状态监测技术、  相似文献   

12.
《水道港口》2015,(4):329-333
并列多线船闸的交通组织对于保障船舶的安全、快捷过闸具有重要意义,也是闸区交通管理的重要内容。针对长洲枢纽四线船闸的通航环境特点,分析了并列多线船闸的运行机制和闸区交通组织特点,研究了长洲枢纽并列四线船闸的交通组织原则及规则,并提出了相应的保障措施。研究成果可给内河多线船闸的运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海事》2013,(2):I0030-I0045
第一条为加强船员计算机终端考试管理,保障船员计算机终端考试安全,规范船员计算机终端考试工作程序,提高船员计算机终端考试工作水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船舶船员适任考试和发证规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海船船员培训合格证书签发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船舶船员特殊培训考试和发证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相似文献   

14.
为提升船闸运行效率,分析杭州船闸发展现状及前景,通过调研杭州三大船闸建设及运营情况,结合杭甬运河、钱塘江和京杭运河航道布局现状,阐述杭州船闸船舶过闸、船闸运行效率、货种流向、新技术应用情况。基于船闸建设、船闸运行和市场培育等方面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对策措施:船闸运营公司应不断提升过闸服务,吸引更多企业向"公转水""散改集"发展;省内各级港航管理部门加快落实水路运输结构调整相关部署,提升内河航道及港口等基建水平;促进杭州船闸和内河水运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5.
研究多条件约束下离港过闸船舶防碰撞控制优化方法,避免船舶在离港过闸时由于碰撞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设置离港过闸船舶防碰撞控制优化的目标函数为总控制时间最小以及船舶总等待时间最小,设置船闸内船舶不存在重叠状态以及A类船舶优先过闸作为目标函数的多条件约束,利用遗传算法求解多条件约束下的目标函数,实现离港过闸船舶防碰撞控制最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有效避免离港过闸船舶碰撞,节省大量的船舶离港过闸时间,提升船舶运输时效性与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为提高三峡河段船舶过闸信用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科学性,通过对三峡河段船舶过闸诚信管理现状进行分析,基于船舶申报过闸流程中信用管理分工,分别从船舶、船员、船公司3大分类细化度量指标,构建船舶过闸信用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选取常年过闸船舶"民恒"轮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计算的信用分值与实际信用等级评定相符。  相似文献   

17.
在内河航运管理中,长久以来一直存在内河船舶证书多、文书多的问题,既不方便船员携带,又不便于职能部门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水运行业的进一步繁荣发展。为了切实解决水运管理上存在的这一瓶颈问题,同时结合扎实开展“放管服”的实践活动,本文试对内河船舶证书、文书的管理进行探索,分析内河船舶证书、文书的特点,提出把内河船舶证书合成一本、内河船舶文书合成一本等一系列解决方案。这些方案旨在解决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本文的研究成果为相关部门、相关人员提供参考,以促进内河水运市场高效运行,服务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正自1979年《船舶进出港口签证管理办法》颁布实施以来,船舶签证制度就已成为海事管理部门对船舶实施行政和技术监管的一项重要手段。但随着近年来我国政府职能的不断转变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船舶签证制度逐步面临变革。2017年3月22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的修改决议,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决定正式取消内河航行船舶进出港签证,实施船舶进出港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19.
本文旨在从内河船舶载运未分类散装液体物质的背景及有关法规和办法入手,结合我国海事管理的现状,对内河船舶载运未分类散装液体物质方面的管理进行深入思考,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在我国内河水域,加强对船舶载运未分类散装液体物质的管理,既是保障航运安全、防治内河污染的需要,也是保证我国经济平稳发展,人民生活健康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 《珠江水运》2012,(22):14-14
10月份,珠江水系内河货运量呈现趋稳回升态势,带动了港口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的增长,客运受国庆假期影响增幅较大,长洲枢纽船闸过闸船舶艘数持续增加,西江干线运价保持稳定,但由于船闸能力限制,船舶待闸时间增多,船舶周转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