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针对偏压和浅埋及软弱围岩并穿越断层破碎带的隧道施工中遇到进、出洞困难、较易发生大坍塌、冒顶等问题,根据隧道所处的地质情况及围岩特性,通过采用合理的洞口加固及进、出洞方案、严格超前地质预报、控制超前支护、优化围岩开挖方案、运用"人造拱"施工方法、加强初期支护、谨慎施工断层破碎带,勤于围岩量测等综合施工技术,解决了隧道施工中可能出现的坍塌、冒顶等风险,以期为今后同类浅埋、偏压、软岩及穿越断层破碎带的隧道施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隧道地质复杂多样,在施工中很容易发生涌水、断层、塌方等地质灾害,对隧道施工安全造成直接影响。所以,隧道地质灾害进行系统的分析,并且制定科学合理的预防措施,有重要的意义。某引水隧洞具有复杂的地质环境,隧址区的不良地质带有岩爆洞段、断层破碎带、涌水洞段、高地应力带等。想要使隧洞修建顺利以及安全运营得以保障,就需要合理的选择施工技术,本文以该引水隧洞工程为例,分析了其岩爆洞段和断层破碎带施工技术,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3.
新疆某输水隧洞交通支洞Z2#斜井全长558m,坡比38.64%,高差约170m,斜井支洞采用小断面有轨运输。主洞向下游方向顺坡掘进逆坡排水长度为3,906m,洞线穿越上第三系N1+2泥岩、砂砾岩、志留系硅质粉砂岩,围岩节理、裂隙发育,同时洞线穿越多条宽张裂隙、断层破碎带和不整合接触带,上第三系与志留系不整合接触面及志留系断层破碎带地下水发育,掌子面及顶底板突涌水风险极高,预测最大单点涌水量30,058m~3/d。综合考虑,采用主洞一级抽排与斜井三级抽排相结合的方式确保主洞抽排水施工的安全性和高效性,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吴震 《中国水运》2007,7(3):144-146
阐述西攀路酸水湾隧道软弱破碎围岩地段发生大塌方的经过,分析造成该隧道塌方的主要原因,介绍塌方处理的技术方案与施工措施,提出对隧道穿越软弱破碎围岩地段防止塌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通过列举引水工程的地下隧洞设计实例,将水利工程中的TBM掘进机法与钻爆法施工工艺、费用的比较分析,突出TBM施工工艺的优越性,为今后的隧洞掘进施工和编制施工造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阐述了高原地质条件对隧道工程施工的影响,进而分析了断层破碎带与隧道工程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对高原隧道工程穿越断层破碎带的施工技术进行研究。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提高隧道工程建设质量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刘飞 《中国水运》2009,(9):212-213
隧洞工程是与地表施工项目有着诸多不能比拟特殊性的地下作业工程,作为地下作业,隧道施工环境场地狭窄,尤其受到地质条件的限制,施工地效率难以提高,并且危险系数很大,这些限制条件让施工现场安全系数大打折扣。TBM在隧洞施工地运用解决了上面的问题,但为了确实搞好TBM隧洞掘进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工作,杜绝安全隐患和安全事故的出现,本文在TBM施工安全操作规程的基础上,探索隧洞施工现场管理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软弱夹层具备高压缩和低强度的特性,是隧道围岩的薄弱部位,对隧道围岩的稳定及施工安全起关键作用,在设计、施工等环节中应重点防护,但在实际工程施工中仍会出现侵限、塌方等工程事故。本文以林屋隧道穿越软弱夹层施工中出现小面积塌方为例,分析其塌方的原因,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相应的治理技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某隧道断层破碎带位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学伟 《中国水运》2014,(3):284-285
在隧道工程的设计、开挖以及支护实践过程中,由于围岩地质状况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对于穿越断层破碎带所带来的隧道围岩稳定性问题受到相关决策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的高度重视。文中为探求断层破碎带对隧道变形影响的普遍规律,本次数值分析选取具代表性的某隧道断层破碎带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对断层破碎带对围岩拱底下沉、边墙的水平位移以及拱底隆起等隧道位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相关计算结果对类似隧道开挖具有参考性。  相似文献   

10.
隧道在穿越炭质片岩地层时,常会遇到破碎带、赋水破碎带等不良地质体。在不良地质体区域施工过程中,易发生隧道坍塌、大变形等地质灾害。通过利用地质雷达对破碎带及赋水破碎带进行探测预报,得出干燥破碎带及赋水破碎带的电磁波反射特性,也为炭质片岩隧道不良地质体探测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1.
盾构穿越建筑群施工造成的地层损失容易造成地面沉降,房屋开裂等风险。针对直径泥水盾构穿越建筑群施工,以南京纬三路过江通道工程SG-1标段N线工程为依托,对盾构穿越建筑群施工进行风险分析和预测,并提出在盾构机掘进过程、穿越后的控制措施,建筑物的保护技术,为大直径泥水盾构掘进施工积累相关施工、为后续类似工程施工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铁路隧道修建施工中,很容易遇到富水断层破碎带,这种地质条件较为复杂。论文以实际工程为例,对富水断层破碎带施工中容易发生事故的原因进行分析,结合地质特点,从施工准备及工艺要点两方面探讨水断层破碎带施工技术,并提出具体的控制措施和方法,旨在保障施工效果。  相似文献   

13.
顾鹏  徐斌 《河港工程》2002,(1):20-23
孤山1#隧道,孤山2#左,右线隧道不同程度地穿越Ⅱ类,Ⅲ类浅埋等软弱破碎地层,施工中我们采用了台阶开挖,超前支护,现场监控量测等措施和方法,成功地通过了这些地层,本文结合孤山1#隧道,孤山2#左、右隧道的施工,对穿越软弱破碎地层的方法作了小结和讨论。  相似文献   

14.
本文结合乐滩引水工程TBM隧洞施工段中TBM隧洞出渣方案的对比分析应用,采取更为科学合理的皮带机出渣策略。  相似文献   

15.
为保障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隧洞开挖的正常进行,及早发现影响施工安全的隐患因素,本文选用了直流电法、瞬变电磁法、地震波法等方法,利用隧洞埋深浅的特点在隧洞地表和掌子面形成"全方位综合超前探测技术"。该技术在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兴隆~万福段隧洞的探测应用中基于隧洞围岩的多物性参数(电阻率、反射系数、波速),对开挖前方的强风化带、破碎带、富水区等不良地质条件进行长距离超前预报。验证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施工高效性和工程适用性,可为鄂北调水浅埋隧洞顺利开挖发挥较可靠的地质预报和安全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16.
郭海 《中国水运》2014,(7):288-289
断层带岩体破碎,围岩级别低、自稳能力差,是隧道内最不稳定的区段之一;断层及其破碎带又是岩溶发育地区溶洞水、地下暗河和岩溶淤泥带等岩溶水的最主要发育场所。目前采用较多的开挖工法有上下台阶法、上下台阶留核心土法、环形导坑法、三步台阶法、单侧壁导坑法、双侧壁导坑法、CRD法等,若断层带围岩较好,亦可采用全断面法进行开挖。文中针对不同的施工工法建立不同的计算模型,分析了隧道的沉降及围岩屈服等情况,研究表明,破碎带岩体破坏和施工工法息息相关。在上下台阶留核心土中,岩体破坏主要集中在上导洞开挖过程中,其中拱顶沉降量达到总量的50%~70%。从围岩压力和屈服范围上分析,在断层线处围岩压力变化剧烈,屈服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17.
硬岩地层双护盾TBM掘进施工的模式选择与刀具磨损量关系到工程的施工效率与质量。以杭州市某大型输水通道为例,系统分析了工程的重难点和针对性的施工措施,研究了双护盾TBM掘进模式,提出了双护盾TBM在硬岩地层中刀具磨损量与掘进里程的适应性规律。结果表明,双护盾TBM在硬岩节理不发育地层掘进时,推进力不宜太高,推进压力不小于120MPa,推进平均速率控制为30mm/min;在岩石硬度变化较大且节理较发育地层,掘进中刀盘会出现较大的震动而产生冲击载荷,造成主轴承受力恶化,需降低推进速度;双护盾TBM掘进需结合硬岩地层合理选取双护盾和单护盾两种模式进行掘进,在硬岩地层施工,随着掘进距离的增加,刀具磨损量增大,正常磨损占换刀的比例为80%,刀圈断裂和崩刃分别占10%,刀盘磨损量按照使用米数最终聚类为2类,分别是使用63.21m和使用159.96m。研究成果可为类似大型地下洞室工程和城市地下空间工程TBM掘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软弱带土质边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土工试验,并基于专业有限元软件,对全应力作用下的软弱带土质边坡稳定性进行研究,分析软弱带对土质边坡受应力作用的影响,及应力应变过程和边坡稳定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在相同应变条件下,主应力差基本随着软弱夹层厚度增加而逐渐增大,即在相同应力条件下,试件的变形程度随着夹层厚度增加而增加;2)随着软弱夹层厚度增加,试件内摩擦角呈不断减少趋势;3)含软弱夹层土质边坡相比不含软弱夹层边坡具有更小的安全系数,即稳定性更差。且随着软弱夹层厚度的增加,土质边坡安全系数逐渐降低;4)软弱夹层与边坡成一定倾角时,影响程度最大,垂直分布次之,平行分布最小。  相似文献   

19.
根据本水利枢纽工程的工期要求、隧洞地质条件、隧洞长度和洞径,参考国内和省内目前较为成熟的隧洞施工经验,通过钻爆法和TBM法两种施工方案作比选分析,选择适合本工程输水隧洞的施工方案,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唐检军 《中国水运》2010,(1):168-169
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发展,不同用途的超长隧洞将越来越多。钻爆法和TBM法作为隧洞开挖的基本方法,其选取应考虑工程自身特点和工程沿线地质特性,并综合比较不同施工方法的优缺点。同时,超长隧洞开挖施工过程中高地温、岩爆、涌水、施工通风及进度等方面的问题更为突出,施工中必须采用合适的施工技术妥善解决,以实现快速、安全施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