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依托一艘新型2 000 t坐底自升式海上风电施工平台,研究其相比传统的自升式平台和坐底式平台在插桩方式上的改进实践。分析坐底自升式平台的上船体、下浮体和桩腿之间的运动,并考虑采用结构重力快速压载的方式保证平台作业时插桩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坐底自升式平台在插桩时能躲避浪和流的袭击,当遇到较软或“硬-软-硬”的海底地层时,可降低插桩穿刺的风险和拔桩作业的难度。该研究可供特殊地质条件下的海上风电施工平台插桩作业的实施参考,能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风险,并提高施工效率。  相似文献   

2.
海上风电单桩基础,单桩桩体超大超重,因地质原因,单桩有可能无法沉设到设计标高,无法顺利完成单桩基础的施工.后经变更为1大桩加6小桩复合式承台结构型式之后,就需要对已沉单桩超高部分进行割除.为完成海上风电超大超重钢管桩超高部分的割除施工,使用一种新型的桩顶环形吊具配合小型人工割桩平台来完成割桩施工,该吊具为一体化结构设计...  相似文献   

3.
为了适应阳江海域风电场地质复杂,在常规打入式基础及传统灌入桩基础无法满足风机基础承载力要求的情况下,根据施工海域地质条件,通过分析研究提出植入式嵌岩导管架基础的施工工艺,并成功运用至海上风电场,解决施工海域地质难题,使得导管架基础适用范围更广,并为后续海上风电嵌岩基础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由于地质情况不同,单桩沉桩的施工工艺不同,所采用的施工船机设备不同,大直径钢管桩垂直度控制成为沿海海上风电场施工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该问题,中交三航(上海)新能源工程有限公司在江苏如东某风场自行设计建造了一种独立式的稳桩平台,应用于大直径钢管桩沉桩垂直度控制。通过总结经验,文章对独立式单桩定位稳桩平台进行了设计优化,在设计理念、施工工艺、施工工效和垂直度控制等方面得到了改进。工程实例证明了该平台的实用性、经济性和可靠性,可为后续海上风电大直径钢管桩沉桩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杨玉霞  陈国祥  刘振纹 《中国造船》2005,46(Z1):428-433
针对我国滩海油田海况及地质条件,提出采用桶形负压桩做为独立火炬塔平台基础的设计方案,经结构强度计算、整体稳定性计算、桶形基础负压下沉阻力计算、施工技术研究,认为该结构方案技术可行,施工周期短,是一种可重复使用的新型海上火炬塔结构形式.  相似文献   

6.
苏惠杰 《珠江水运》2024,(5):111-113
本文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介绍了海上风电风机基础结构形式,详细阐述了施工方案和施工作业流程,包括稳桩平台安装、基础桩起吊入稳桩平台、沉桩等内容,并提出了桩内填芯混凝土浇筑措施,以提高海上风电风机基础的安装质量和运行效率,确保海上风电工程整体施工质量,推动海上风电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传统海上嵌岩施工基座的单一适应性和精度低,以及目前海上风电快速发展,基座已多元化,传统的单一施工基座已无法满足现在海上风电基础桩的施工要求等困难问题,通过对一种适应高海况下多直径基础和高精度控制的施工基座进行专业研究分析,设计了一种新型海上风电嵌岩施工基座的主体结构,可以同时适用不同直径的基础桩,最后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研究复核基座各个工况下的性能及稳定性,保证新型基座能满足未来海上大型桩基础施工需求。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海上风电工程在国内沿海得到大规模建设,风机的诸多基础型式中单桩基础因其工厂整体化制作,造价低,施工方便,无需海床准备,安装简便等优点,目前广泛的应用于我国海上风电场建设中。根据我国主要海上风电场统计,单桩基础占比达到65%以上。随着风机单机容量增大及建设水深增加,海上风电单桩基础采用的钢管桩直径也越来越大,长度也越来越长,钢管桩沉桩施工对海上沉桩船机的选择、沉桩稳桩定位方式比常规沉桩工艺提出更高的要求。文章结合汕头某风电项目桩基施工情况,阐述超大型单桩施工中坐底式辅助桩稳桩平台选用及施工注意事项,确保沉桩施工质量满足设计规范要求,为类似大型海上风电工程和测风塔工程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海上风机导管架基础钢管桩沉桩施工通常需要专门的稳桩平台辅助进行。结合作业工艺要求、海洋环境条件和相关规范,对钢管桩稳桩平台进行结构设计。采用SESAM软件和ANSYS Workbench软件分别对稳桩平台整体结构强度和吊耳局部结构强度进行计算分析,并根据规范对计算结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稳桩平台整体结构强度和吊耳局部结构强度均满足规范要求。该计算分析方法同样适用于海上升压站导管架基础、海上单桩基础稳桩平台或其他类似导管架结构的强度评估。  相似文献   

10.
为了减少单桩稳桩平台的出运风险,外海稳桩平台往往采用平躺出运。文章针对自主设计的坐底式稳桩平台,研究确定了单桩稳桩平台的现场翻身的施工工艺,应用于南海某海上风电项目。该稳桩平台采用躺式运输到施工现场,使用双船抬吊翻身的形式完成稳桩平台的竖直,在保证后续单桩沉桩精度的同时提高了施工功效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陆阳  尹海涛 《水运工程》2019,(S2):91-94
针对施工临时码头区域地质条件差、工期紧、预算限制的问题,以马来西亚槟城吹填STP2项目为例,进行了不同结构形式临时码头的分析和研究。最终选择了其中临时钢板桩码头结构形式,该结构适应恶劣的地质条件,施工简便快捷,同时成本低廉。该设计施工效果良好,满足工程项目的需求,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2.
根据海上风机基础的打桩作业要求,设计一种单桩稳桩平台,并利用ANSYS APDL软件对单桩稳桩平台在打桩作业工况、遭遇台风工况等极端典型工况的结构强度、整体稳定性和单桩稳定性进行校核。结果表明,设计的稳桩平台可满足海上复杂环境下单桩基础的定位、导向和沉桩等技术要求,为海上风电单桩稳桩平台的结构设计和安全性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未来几年,作为我国海上风电机组基础主要形式的单桩基础依然需要依靠稳桩平台进行施工.采用无揽风竖立运输可有效降低稳桩平台海上运输装船和卸船的难度,但这种运输方式对稳桩平台自身结构设计和系固支撑带来较大挑战.文中以广东某海上风电场建设项目为背景,对稳桩平台海上竖立运输过程中的一系列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包括运输船舶适航性、运...  相似文献   

14.
鉴于目前海上风机的安装主要借助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为保证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吊装的安全性,开展平台插桩入泥深度的计算方法研究。考虑到相邻土层的影响,提出海底多层土极限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并将其与实际施工记录及有限元分析结果相对比,验证该方法的准确性,为海上风电装备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海上风机基础结构是海上风电场的基本组成部分,海上风机基础结构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是海上风电场高效稳定运行的基础。海上风机基础的建造和施工在海上风电工程造价中占比接近30%,是海上风电场工程建设中除风电机组设备投资外成本占比最高的环节。根据目前已经建成项目和在建项目风机基础情况统计,重力式、单桩、导管架、水下三桩、水上三桩、高桩承台、单桶/多桶吸力桶、漂浮式等基础形式均有商业化应用,其中单桩和导管架基础形式是经济性相对较优、施工工效最高、应用比重较高的基础形式,本文对各种基础形式的特点和应用情况进行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6.
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密排灌注桩组合式板桩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软基上建造码头可能会出现结构开裂甚至发生滑移失稳等问题,对国内外三大码头结构形式在软土地基上应用的各自特点进行论述,并依托南通港某码头的工程设计,结合工程区地质条件进行码头结构形式的比选,推出一种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密排灌注桩组合式板桩结构,并分析其计算特点。研究表明,该组合式板桩结构不但可解决制约软弱土地基上建设板桩码头的难题,且具有不占用港池、施工速度快、造价低、受风浪影响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曾青松 《水运工程》2014,(2):126-129
对一种新型的板桩码头结构形式——钢管板桩结构的打桩施工进行了详细的阐述,通过钢管板桩组合结构在巴基斯坦QICT-2项目中成功应用的实例,对如何针对钢管板桩组合结构和当地特殊的地质情况选择合适的桩锤进行了分析和实例验证,为类似项目的实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以福建省兴化湾海上风电一期(样机试验风场)项目为例。介绍了近海复杂地质水文条件下风机高桩承台基础施工技术,通过可倒用式海上整体式钻孔平台、履带吊机作业平台及可倒用吊箱围堰等施工工艺的运用,有效地解决了复杂海域环境风机基础钻孔桩施工及承台施工的难题,节约了施工工期及成本,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薛志武 《水运工程》2020,(11):199-204
针对无覆盖层地质下钻孔灌注桩施工常用的满铺平台法和人造基床法存在成本高、工效低等问题,依托巴基斯坦中电胡布煤码头工程,提出基于桩顶支撑步履式顶推平台的钻孔桩一体化施工技术,实现恶劣海况和无覆盖层条件下钻孔桩高效施工。采用ANSYS软件对顶推平台施工全过程进行受力分析,研究施工过程的关键控制参数和计算方法。结果表明,桩顶支撑步履式顶推平台在不同荷载和工况组合下结构强度和刚度均能满足施工要求,为钻孔桩一体化施工提供了可靠的可移动平台基础。  相似文献   

20.
海上风电重力式基础是海上风电机组基础重要组成形式,适用于浅覆盖层和岩石地质条件。重力式基础在我国海上风场中还未得到应用,其预制建造技术相对成熟,主要难度在于海上下沉施工。本文以依托于福建区域环境条件设计的重力式基础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数值模拟的方法预报风浪流联合作用下重力式基础下沉稳定性,并优化下沉施工方案、提出安全作业波高,为重力式基础下沉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