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水运项目开发中,各地都会制定相应公开招标制度,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竞标之后,需要对工程实际情况进行组织以及设计,以确保水运工程项目能顺利进行。工程企业不断提升水运项目竞争力,有助于提升各项目参与方经济效益。本文首先对水运项目开发中招投标进行分析,接下来对招投标的组织决策分析,然后优化以及完善招投标评估流程,以确保工程投标招标活动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朱琳 《中国水运》2012,(11):38-39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水运作为交通运输体系中一种重要的运输方式,水运事业的发展也必势在必行。根据对江西省水运工程现状,提出水运工程施工项目中对组织机构、施工控制等方面的主要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3.
就我国目前水利水运设计机构的现状来看,其类型主要可以分为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以及民营化企业三种.虽然每种类型的设计机构在运行的过程中,都存在各自的项目分配制度,但就实际操作情况来看,有些机构所达到的结果却并不十分理想,从而导致职工对工作缺乏一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给企业的经营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困难.本文主要对我国目前所实行的水利水运设计机构项目分配制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以此来为我国水利水运设计机构的经营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今年的两会上,贵州省代表委员热议内河水运发展,再次吹响了水运发展的号角. 两会代表呼吁重视水运 据介绍,近年来,贵州省政府对水运发展越来越重视,在全国两会上,来自贵州省的代表委员们关于水运的呼声不断得到了各界的关注. 在2011年的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原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书记彭伯元提出了关于加快龙滩水电站通航设施建设的意见,该议案得到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国家发改委也对该议案作出了批复,要求龙滩水电站项目建设通航设施.  相似文献   

5.
汪芳 《中国水运》2009,(1):67-68
池州水运要加快发展,必须牢牢抓住国家促进中部崛起战略、长江黄金水道开发等机遇,努力适应池州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路运输的新需求,积极拓展水运发展的空间,不断加快航道基础设施建设,壮大水运经济规模,巩固和加强水路运输在交通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内河水运建设对国家和地方经济影响较大,水运工程设计和施工专业性较强、受自然环境影响大、牵扯范围广。结合多年从事水运工程设计及后期服务的工作经历,对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常见情况进行分析,并努力从产生根源去解决,对规范行业行为,提高水运工程设计综合能力、促进水运行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水运工程是我国建设工程项目中的重点工程,而水运工程中的灌注桩设计施工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灌注桩设计施工的工艺比较成熟,且具有经济性号、承载力高等优点,因此在水运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水运工程相对于其它建筑基础工程而言,自身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会给灌注桩设计施工带来相应的难点。本次研究主要针对水运工程灌注桩设计施工的难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年年两会,今又两会。细心的水运人发现,2015年全国两会中,国家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里1次提到内河航道、2次提到长江经济带、3次提到"一带一路"、9次提到海洋。水运发展已然提上国家日程,然而,对于水运发展来说,这或许只是一重门。除了"政策支持"之外,"经济规律"和"行业信心"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和科学技术水平得到了很大的发展,综合国力与国际地位也在不断的提高。在社会主义经济不断发展的带动下,使得我国水运工程建设行业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水运建设工程快速推进的过程中,相关的专家和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索,无论是从技术层面还是工作管理模式方面都在进行着不断的改进和完善。对于水运工程自身而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并且在整个水运工程建设的工作过程当中,灌注桩施工占有很大的比重,同时也是基础性较强的施工作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灌注桩施工工艺已经达到了非常成熟的水平,并且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承载力,在我国目前水运建设工作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在灌注桩进行应用之时,很容易产生一些问题和不足,从而使得整个工程的施工受到一定程度的阻碍。本文将对水运工程灌注桩技术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难点进行分析,并且对相应的解决措施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倪寅 《水运工程》2018,(4):128-133
水运工程项目具有工期长、施工环境恶劣、野外作业、水上作业及受地形、地质、气候影响大等特点,故水运工程不能直接套用房建的BIM技术。分析BIM在水运工程中的应用现状,阐述BIM在水运工程设计、施工以及设计施工协同中的应用,指出BIM在水运工程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解决对策,提出水运工程BIM技术应用于"一带一路"海外项目中的机遇,并给出10D-BIM的设想。  相似文献   

11.
<正>诚然,2015年全国两会上国家总理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里1次提到内河航道、2次提到长江经济带、3次提到"一带一路"、9次提到海洋。业内无不欢呼雀跃,水运发展已然提上国家日程,水运经济的春天已然悄然来临。但对于祖国西南内陆的贵州来说,也许还没有那么快跟上全国水运发展的步伐。接下来的几年里贵州更重要的任务仍然是航道基础设施的建设,打通"南下珠江、北入长江"的水路运输大通道。  相似文献   

12.
望毅  陈青红  刘松 《水运工程》2018,(8):109-112
针对传统的水运工程技术体系不足以支撑以BIM为工作方式的勘察设计企业的运行等问题,以某水运工程勘察设计企业为例,从标准、关键技术、平台和软件、人力资源、配套的管理体系及项目应用等方面进行探索,提出一套合适的水运工程BIM技术体系,为国内外水运工程勘察设计企业BIM技术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十二五"以来,水运业大事不断:海运强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海运业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稳步扩大开放新阶段;《航道法》出台,使我国13万公里航道的建设、养护和保护得到有力的法律支持和保障;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一期工程竣工验收,5万吨级船舶可畅行长江干线太仓至南通段;长江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珠江—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相继实施,水运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作用凸显……这五年,交通运输行业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水运行业围绕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以加快  相似文献   

14.
结合水运工程房建项目的特点,以上海港外高桥港区六期房建项目的实例,分析了水运工程房建项目的特点,并提出了监理单位在水运工程房建项目监理组织协调的作用、内容、方法和改进提高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国家水运物联网建设情况及发展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对建设国家水运物联网的主要需求基础上,分析了目前国家水运物联网建设已经具备的基础条件,提出了国家水运物联网的总体发展构想,分别从概念设计、建设思路、主要建设和研究内容,以及我国开展国家水运物联网建设的前景等方面展开论述,对我国国家水运物联网的整体发展提出了总体思路和构想。  相似文献   

16.
以往我国水运建设的重点领域为沿海地区,对内河水运建设的关注度不足。为助力水运工程勘察设计企业更好地认清并把握内河水运市场建设机遇,对内河水运方面的数据和规划资料进行梳理和分析,论述内河水运发展现状及趋势,厘清我国内河水运建设的重点领域,认为内河码头及相关水利设施的建设是当前乃至未来一段时期内我国水运建设领域的重点任务,内河专业化码头工程、内河物流节点项目、航道及水利工程、跨境国际水域工程等值得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7.
正珠江水运,正面临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加快推进,国家重大战略的持续加持,财政事权改革红利的不断释放,行业发展内生动力的显著增强,珠江水运迎来了加快黄金水道建设的机遇期,步入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期,开启了高质量发展的黄金期。  相似文献   

18.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水运工程建设时,招投标机制的引入使得工程双方可以开展双向选择,使得水运工程建设能够顺利、高效开展,用优质的建设方案、合理的造价来保障水运建设质量,发挥水运项目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带动作用。基于此,本文详细分析了招投标在水运建设中的作用,有利于指导水运工程的项目实施,提升工程效益。  相似文献   

19.
<正>本刊从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获悉,长江经济带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长江内河水运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将面临更多潜在的安全风险。目前,旨在为长江水运安全保驾护航的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长江水运安全风险防控技术与示范"正式实施。该项目由交通运输部科技司组织,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长江海事局信息中心、武汉理工大学和民51453  相似文献   

20.
黄国强  卢柯  尹文生  王毅  万佳佳 《中国水运》2014,(3):179-181,203
水运工程建设的质量控制是通过水运工程监督来实施的,并贯穿水运工程建设的施工准备期、施工期、交工验收及保修期等阶段。采用面向问题分析与决策专家系统(POADES)模型对水运工程质量监督方面的各类知识、文档进行分析、整理,建立知识系统,特别设计了支持水运工程质量监督的执行机制,并提供了构建和调整监督流程树的方法。基于POADES的方法既可以增加水运工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和项目管理系统的灵活性,降低监督工作的信息管理方面费用,而且还可以便于使用人员对于相关知识的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