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年是《航海》杂志创刊20周年,我作为她的老读者老作者,致以生日的祝贺! 30年前,我从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毕业,被分配到舟山群岛的海军勤务船上,当了一名舰艇军医,这也是航海生涯的开始。9年后,组织上又将我调至上海,在海军医学研究所从事航海医学科研。不久,我在图书馆见到了新创刊的《航海》杂志,其图文并茂,丈章深入浅出,引起了我的兴趣和共鸣,于是跟《航海》结了缘。  相似文献   

2.
在大学里,我学的是内燃动力机械专业。现在,每当我以记者的身份到全军各部队采访时,人们常常会问我,你一个工科大学的毕业生,是怎么从一名普通技术干部成长为解放军报社记者的呢? 我每次几乎都是这样回答的:“我走上新闻之路是从科普创作开始的,我的成功得益于《航海》等杂志。《航海》等杂志是我永远的老师!  相似文献   

3.
我与《航海》杂志已经有十七、八年的情缘了。追思往事,历历在目,令人勾起深切的回忆。 1981年下半年,组织上把我从船上调到新成立的黑龙江省航海学会工作。从此,我便与《航海》结下了不解之缘。同年12月,经理事会议决定,1982年开始订购《航海》杂志,将它作为对学会会员进行普及航海科学知识的读物,免费赠送给会员。 20年来,《航海》杂志在传播中华海洋文化、歌颂中华海魂方面做出不少贡献。中国古代航海有过十分辉煌的历史,中国历来就是航海大国,从徐福东渡到海上丝绸之路,从郑和七下西洋的  相似文献   

4.
正2018年,广东造船工程学会承担了广州市科协的科普项目,邀请《海军装备》杂志原总编辑余春大校,到市内大中学校开展《强国,必须走向海洋》的专题讲座。6月21日下午,该科普讲座的第2讲在广州航海学院开讲,受到该校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大一年级约300名师生热烈欢迎。讲座活动由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书记谭文才主持。广州航海学院设有13个院,经多年建设,学院已发展成为以工科为主、航海为特色,形成了"航海类专业群  相似文献   

5.
《航海》1979,(1)
中国航海学会第一次代表大会暨一九七九年年会于四月一日至七日在广州举行。出席大会的近三百名代表,来自交通、海军、气象、石油、地质、总后、外贸以及香港招商局等一百三十八个单位。这是对我国航海科学战线取得成果的一次检阅,也是中国航海学会成立筹委会以来的一次盛会。中国航海学会筹委会成立于一九六五年。此前此后,都得到党中央和周总理的亲切关怀和重视。周总理曾在一九六三年亲自过问航海科学技术,并于同年年底责成国家科  相似文献   

6.
一九八三年九月十四日至十五日在合肥市召开的安徽省航海学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宣布安徽省航海学会正式成立。出席会议的有交通、长航、海军、石化等部门的代表共七十八人。中国科技大学、安徽日报社、《中国航海》编辑部、公路学会等单位的代表应邀出席了会议。安徽省航海学会筹备委员会  相似文献   

7.
天涯若比邻     
一九七八年秋天的一个傍晚,我来到海运局大楼一间不显眼的办公室,这就是最早的《航海》杂志编辑部。热情接待我的是两位编辑,我把一篇题为《世界第一大港——鹿特丹》的稿件交给了他们。从此,我便与《航海》结下了不解之缘,以致我后来移居澳大利亚十年期间,我仍然思念,牵挂着它,忙里偷闲继续为它写些稿件,心中总想着能为它做些什么。 一九七八年,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  相似文献   

8.
小明赔书     
小明是个“航海迷”,这天他从图书室发现了两本《航海》杂志,便高兴地借回了家。 晚上,他越看越喜欢,不知怎的,一个念头突然闪现在他的脑海里…… 第二天,小明兴冲冲地拿了一本《怎样养猪》交给了图书室老师: 《航海》杂志给我弄丢了,照价赔偿,找我五  相似文献   

9.
《航海》杂志快二十周岁了。屈指算来,我这个与航运工作完全不搭界的人,同这份我国唯一的航海科普刊物结缘也十八、九年了。 我第一次“看”到大海,是在冰心的散文里。那时我还在念小学,有次从书中读到她的《我的童年》,文中这样描述:“在清晨,我看见金盆似的朝日,从深黑色、浅灰色、鱼肚白色的云层里,忽然涌了上来;这时太空轰鸣,浓金泼满了海面,染透了诸天……在黄昏,我看见银盘似的月亮,颤巍巍地捧出了水平,海面变成一层层一道道的,由浓黑而银灰,渐渐地漾成光明闪烁的一片。”在  相似文献   

10.
我退休已有5年多,仍爱读有海味及有油味的专业杂志。当我读到航海杂志举办“我与航海”征文后,决心把自己遇到的一件小事写出来。纪念我仅仅见过一次面的新朋友——他,又是我再也见不到他而引为终身遗憾的海洋上的战友。 1982年,我国正式颁布了《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并同时组建了中国海洋石  相似文献   

11.
祖父解放前后数十年从事长江航运,我在童年就结识了《航海》,《航海》就同那黄浦江的波光,常常引发我的思绪和遐想…… 第一次向《航海》投稿是在1991年的春天,当时南浦大桥正在兴建,祖父的不少老同事纷纷从各地赶来上海一睹横空出世的大桥。当时,还是高中生的我被老船长们的热情所感染,在参观南浦大桥工地后,记下了一些我和我的同学对浦江  相似文献   

12.
岁月如歌     
《航海》2005,(2):45-45
虹口区军干二所的军队退休干部张政轮(女)和张德纯,老俩口原来都在海军东海舰队航保处工作,为海军的气象事业奉献了大半辈子。1980年,48岁的张政轮在参加海上气象保证时,《航海》杂志摄影记者抓拍到她的工作形像,作为当年第2期杂志的封面照(上图左一)。,  相似文献   

13.
编辑部各位老师: 你们好! 我们航模小组订了一份《航海》杂志,组员都是《航海》的忠实读者,每收到《航海》后,大家都争相阅读。它丰富了我们的航海知识,提高了我们对航海的兴趣。六月份小组活动时,有一个同学说他已报名参加了航海夏令营活动,中学毕业后,要考航海学校,将来要当一名远洋海员,要象历史上的航海家哥伦布、麦哲  相似文献   

14.
编者记     
《游艇业》2014,(5):10-10
杨力 帆船玩家、本刊特约撰稿人 《海上8000里…我的航海生活》是从我于2012年4月-2013年11月存太平洋航海期间写的日记中精心选编而成的。我写了作为一名普遍人真实的航海生活以及在航海期间的甜酸苦辣及奇景见闻。希望读者通过我的经历能对航海感兴趣,求参与这项运动。航海不是什么英雄壮举,是一种人人都能参与的运动。当然它需要有冒险精神和战胜困难的勇气。  相似文献   

15.
会务活动     
中国航海学会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Tile lst Plenary Meeting of Academic Committee of CIN 中国航海学会于1979年10月18日至24日在大连召开了学术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出席这次会议的有自来交通、海军、水产、海洋、气象等部门的20名学术委员中国航海学会副理事长周启新同志出席了会议。会议由学术委员副主任方枕流同志主持。会议讨论了今后开展学术活动的方针、  相似文献   

16.
正在我踏入海运业以后,常听说福建沿海人很会弄船,尤其是近代以来,航海人才济济。譬如,中国近代著名海军将领,先后担任过清朝海军统制(总司令)、民国海军总长的萨镇冰(1859—1952)。在我认识的众多航海专家中,就有不少人来自福建,且毕业于著名的集美航海学校。周天赐是集美教学改制后的第二届(1960年)毕业生,他的从业经历便充分证明了这所学校的"教培实力"和在中国航运史上应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廉梦琦 《游艇业》2014,(3):72-87
因为同在北京的缘故,早就关注到北京有一圈玩的相当专业的帆船爱好者。去年的各大帆船比赛中都少不了北京船队的身影,至少两艘以上的参赛船只(至少一支来自北京航海中心,另一支固定队伍则是本栏杂志组建的“《游艇业》杂志队”),全班业余选手,每次在赛场上的碰面我都会格外留意他们,他们身上所展现出来的气质与其他地区航海圈截然不同。在专业运动员垄断国内帆赛的时代,北京帆友这样的参赛热情与频率绝对是真爱的范畴。与他们熟络之后,参加了两次北京航海圈的聚会,对这群可爱的玩海之人的兴趣更加浓厚。想着策划一期北京航海圈的人物素描吧,我便找到了自称北京航海圈超级跑堂叶小明。  相似文献   

18.
正我虽然只当过七八年的海员,但是航海生涯对我的影响是抹之不去的,尤其是我第一天上船,第一次摇着铁舢板在黄浦江上作业,舢板就翻了,我落水了,幸好我穿着救生衣,被船长救上了甲板(如图1所示)。入夜的港口虽然有桅灯闪烁,但总也掩饰不住海港的朦胧(如图2所示),这时候,乡愁就浓得化不开了。然而,到了海上生明月的时候(如图3所示),我却更加思念故乡,这种心情只有航海人才能体会。后来,我从船上调到《中国海员》杂志当编辑,从此,  相似文献   

19.
《航海》1983,(5)
我是《航海》杂志的老读者了。我非常喜欢海,尤其是航海。看了国外航海体育运动情况的介绍,感触很深。我感到我们的航海运动太落后了。现在,许多航海体育运动已被列入奥运会竞赛项目了。我国要成为世界体育强国,应迅速发展航海体育运动。上海读者朱伟  相似文献   

20.
上海轻工业专科学校周立同志: 你的来信已由航海杂志编辑部转给了我。关于三明治的发明者问题,我在《库克船长航海记》(刊于《航海》杂志80年第五期)中提了一下,现在查阅英文版有关资料,再作一个说明: 桑德韦奇、三明治都是Sandwich的译音,指的同一个人(同一个贵族世家),只是中文字面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