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纤维二灰碎石基层材料耐水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灰碎石是目前高等级公路中常用的基层材料之一。其优点很多,适用范围也很广,但是如果材料组合不当,二灰碎石基层容易在温湿状况变化时产生裂缝,影响到路面的使用性能及耐久性。对路面基层材料来说,水稳定性又是耐久性的主要方面。通过在二灰碎石基层材料中掺入纤维质材料,对基层耐水性进行试验研究。试验包括二灰碎石失水试验、干湿交替循环试验和耐水性试验三方面。试验结果表明,在二灰碎石基层材料中掺入纤维质材料后,可明显抑制二灰碎石基层的失水速率;干湿交替循环试验后,掺纤维的二灰试件平均质量差明显降低;经过60d的耐水试验后,其二灰碎石基层的整体强度提高。在二灰碎石基层材料中,掺入纤维质材料进行改性,可有效提高二灰基层的水稳定性能,这对于道路基层材料的耐久性的提高及使用寿命的延长均具有良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室内试验和铺筑试验路,研究开发了一种新型二灰碎石早强剂,用以提高二灰碎石基层的早期强度,解决了二灰碎石基层施工中的一个难题。  相似文献   

3.
为了改善和提高二灰稳定碎石的路用性能,对骨架密实型二灰稳定碎石组成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逐级填充方法确定集料级配;以集料捣实密度为基础,通过理论计算结合试验确定二灰与集料的最佳比例,从而使混合料形成骨架密实结构。并通过路用性能试验对骨架密实型二灰稳定碎石混合料进行检验。试验结果表明骨架密实型二灰稳定碎石混合料的各项路用性能指标均优于规范级配的二灰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京台高速公路山东德州段路面维修工程,研究了采用二灰碎石铣刨料做路面刚性基层材料的问题。室内试验研究了二灰碎石再生集料的物理力学特性,结果表明,二灰碎石再生集料基本满足高速公路基层骨料的质量标准。以二灰碎石再生集料作为骨料,进行水泥混凝土基层材料配合比设计,并试验研究了二灰碎石再生集料刚性基层材料的力学特性、疲劳特性、收缩特性和材料耐久性。研究认为,二灰碎石再生集料水泥混凝土的各项性能良好,可以做沥青路面基层。试验路段经3年的运营,路况良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比分析二灰碎石和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收缩试验,对二灰碎石的防裂性能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二灰碎石是适合排水性沥青路面抗裂性能较好的半刚性基层结构形式;骨架密实结构的二灰碎石温缩系数和干缩系数较小;二灰含量小于14%时,温缩系数和干缩系数增大缓慢.  相似文献   

6.
利用冲刷试验仪进行了不同材料、不同级配二灰碎石混合料的冲刷试验研究,并通过试验确定了二灰碎石混合料的预冲刷时间,提出了在扣除预冲刷时间对试验结果的影响后,可利用7min内的单位时间冲刷率,作为评价二灰碎石混合料抗冲刷性能的指标。试验结果表明,影响二灰碎石混合料抗冲刷性能的主要因素是集料的级配状况,结合料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韩国杰  王道宏 《公路》2007,(10):129-133
采用高性能二灰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方法(HPLFA),设计了柳忠高速公路二灰稳定碎石基层,铺筑了试验路段并进行后期检测,对高性能二灰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方法(HPLFA)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证实了该方法可以广泛地推广利用。  相似文献   

8.
二灰碎石抗裂性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对二灰碎石缩裂的机理分析,研究了“富余”二灰导致二灰碎石产生缩裂的原因及其作用模式,提出了二灰碎石中二灰含量与集料空隙率相当,采用断级配集料是解决缩裂问题的有效手段,探讨了满足强度和抗裂性综合要求的二灰碎石配合比设计方法,并通过大量室内试验和试验路段的对比研究,验证了该设计思想的合理性和设计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骨架密实型二灰稳定碎石路用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更好地应用二灰稳定碎石,通过大量室内对比试验对骨架密实型二灰稳定碎石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强度、刚度、稳定性能、冲刷性能、收缩性能和疲劳性能等。试验结果表明,骨架密实型二灰稳定碎石混合料具有优良的路用性能,且普遍优于规范级配二灰稳定碎石混合料的路用性能,特别是收缩性能。  相似文献   

10.
对二灰稳定碎石混合料以钢渣取代碎石集料,对其进行配合比设计。并以水泥粉煤灰稳定钢渣混合料为对照,通过室内试验对二灰稳定钢渣混合料的路用性能进行研究。试验表明,相比于二灰稳定石灰岩碎石,二灰稳定钢渣的早期强度增长略慢,两者在各龄期下的抗压强度相差不大;二灰稳定钢渣的劈裂强度要远大于二灰稳定石灰岩碎石与水泥粉煤灰稳定钢渣。工程实例表明,采用二灰稳定钢渣作为路面基层材料,路面基层的强度与抗变形能力优异,路用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1.
该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试验证明,在二灰碎石中掺加外掺剂可以提高早期强度,保证二灰碎石低温强度正常增长,可以延长北方寒冷地区的年度施工期,加快公路建设进度,保证公路建设质量。同时通过试验找到了几种合适的二灰碎石外掺剂。  相似文献   

12.
以满足路用强度要求的三灰(石灰、粉煤灰、不锈钢尾渣)碎石混合料的配合比为基础,将三灰碎石混合料的抗冲刷性能及模量与传统二灰碎石混合料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在合理的掺量范围内,三灰碎石的性能要略优于二灰碎石,确定了其在各种道路等级条件下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二灰稳定碎石基层中掺入聚丙烯纤维以提高其强度与抗裂性能,对纤维二灰稳定碎石进行了配合比设计并对其路用性能进行了室内试验。室内试验表明:各龄期下,对于二灰稳定石灰岩碎石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其在掺入适量聚丙烯纤维后并未发生显著提高,且当纤维掺入量超过0. 15%后,无侧限抗压强度会出现降低;聚丙烯纤维的加入并不能改善石灰稳定碎石的早期劈裂强度,但随着纤维掺量的增加,后期劈裂强度逐渐增大;综合抗冻性试验与收缩性能试验可知,聚丙烯纤维的加入明显提高了纤维二灰稳定碎石的抗裂性能,且随着龄期的提升,纤维二灰稳定碎石的抗裂性能有明显的提高;综合室内强度试验、抗裂试验和稳定性试验,建议聚丙烯纤维的最佳掺量为0. 1%~0. 15%。工程应用实例表明:采用聚丙烯纤维二灰稳定碎石作为路面基层后,路面的路用性能优异,抗裂性能的优势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4.
二灰碎石基层材料温缩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温缩试验对二灰碎石基层材料的温缩性能进行研究,介绍了试验实施方案,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有关重要结论.对于二灰碎石基层材料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平树江  李炜光 《公路》2006,(5):179-183
针对现行技术标准缺乏半刚性材料的抗裂级配以及收缩评价指标的现状,根据限制最小粒径k法确定二灰碎石集料级配,通过振动试验、均匀设计法逐级振动试验及灰色系统理论分析并确定二灰砂砾集料级配,针对室内研究成果,在河南省、陕西省和河北省铺筑了6条相关试验路,并进行了长期跟踪调查。实践表明,研究推荐的二灰碎石、二灰砂砾方案具有后期强度增长快、抗裂性能优良的特点,并经受住了超重载、大交通量试验路段验证。结果表明,对二灰砂砾、二灰碎石采用不同抗裂级配设计方法是可行的,推荐的二灰稳定材料抗裂性能评价指标——开裂系数能反映此类材料的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16.
影响二灰碎石路面基层强度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室内试验,着重分析了影响二灰碎石基层强度的几个主要因素,并提出在二灰碎石设计与施工时的相关建议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二灰稳定碎石路用性能,依据逐级填充理论和粒子干涉理论提出了强嵌挤骨架密实二灰稳定碎石设计方法,并通过室内试验验证了其路用性能。结果表明:采用本文提出的多级嵌挤骨架密实型二灰碎石组成设计方法,能使二灰碎石具有良好的路用性能。与规范级配二灰碎石相比,采用本文设计方法的二灰碎石后期强度(180天)提高了18%、温缩系数和干缩系数分别降低了15%和45%、抗冲刷性能提高了20%,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高硫高烧失量粉煤灰修筑二灰基层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硫对高烧失量粉煤灰修筑二灰稳定碎石基层的影响,进行了压蒸膨胀率试验、最佳石灰/粉煤灰的比例试验、不同硫含量的强度对比试验以及高硫含量高烧失量粉煤灰的二灰碎石强度增长试验。研究表明,高烧失量粉煤灰的二灰碎石的强度很低,但试验中含硫量5.7%的此种粉煤灰的强度可以满足规范对路面基层的要求。所以一定硫含量的高烧失量粉煤灰是能够应用于路面基层的。  相似文献   

19.
熊向辉  时伟  赵澍林  肖亮 《中外公路》2006,26(6):200-203
针对目前我国二灰碎石基层暴露出来的粒料偏细、收缩性大、反射裂缝严重等问题,该文进行了二灰砂浆的配合比设计,并对二灰砂浆性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抗压强度为指标,采用灰色关联理论对细集料的级配、二灰与细集料的配比和石灰与粉煤灰的掺配比例进行了分析,从而确定了二灰砂浆的最佳配合比设计,用于优化二灰碎石混合料的组成设计,改善二灰碎石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相似文献   

20.
二灰碎石基层材料混缩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彬 《中外公路》2002,22(2):70-72
通过温缩试验对二灰碎石基层材料的温缩性能进行研究,介绍了试验实施方案,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得出有关重要结论。对于二灰碎石基层材料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