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铁路编组站第一台减速顶1974年由哈尔滨铁路局减速顶调速系统研究中心研制成功,并于1977年通过了铁道部技术鉴定,命名为TDJ减速顶,1979年在哈尔滨站建成了我国第一个驼峰减速顶调速系统。在纪念我国减速顶诞生30周年、《减速顶与调速技术》科技期刊创刊20周年之际,我们表示热烈祝贺!  相似文献   

2.
我国减速顶二十五年的技术创新和发展前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在70年代研制成功的减速顶,经过25年的技术创新,创造出10大系列减速顶产品,研究设计出7种减速顶调速系统,减速顶调速技术已形成一门应用学科,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有些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里重点论述了我国减速顶在国际上的地位、25年的技术创新与应用、今后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3.
我国减速顶调速技术经过30多年的发展,在理论研究、技术创新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进步,减速顶调速系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发展。在减速顶系列产品的研究中,设计出十大系列几十种产品,生产出各种减速顶、加速顶、可控减速顶、停车顶。在调速制式方面创造了反坡、微机可控等多种调速系统。在减速顶的控制技术上,研制成功七代控制系统。中国的减速顶调速系统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为铁路编组站的现代化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4.
回顾了中国铁路自动化驼峰调速技术发展的艰难道路;阐述了中国TDJ减速顶调速技术研究与开发应用的历程;论述了中国TDJ减速顶的诞生与TDJ减速顶调速技术发展30年创立的业绩;提出了为实施中国铁路跨越式发展,中国减速顶及其调速技术开拓创新方向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减速顶是我国铁路编组站最主要的一种调速设备。由于各种型号的减速顶生产厂家不同,安装时间不同,且数量多,分布广,主要零部件在维修过程中经常发生交叉互换,这些零部件仅从外观上无法实现技术状态的判别与追溯,从而造成大量过期的零部件超期使用。减速顶"直接零件标识"技术的研究和现场应用,可解决减速顶调速系统主要零部件从生产、安装、维修到报废全过程存在的管理难题,为实现减速顶调速系统科学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管理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6.
减速顶室内模拟试验台新型多功能测试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言 随着铁路编组站自动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减速顶在调速系统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这对减速顶调速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为它的各项技术性能指标的优劣直接影响着编组站的作用效率和作用安全,另外大量的减速顶产品出厂检验和调速新产品的科研开发已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为此如何去开发一种高精度、高效率、多功能测试系统已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目前国内外减速顶测试系统主要问题有:  相似文献   

7.
减速顶产品设计及其调速系统的方案设计、控制系统的设计,已经采用了CAD设计,如二维绘图和三维绘图,但应用计算机技术进行有限元分析、优化设计等,在减速顶及其调速系统的研究设计中,尚未得到很好的应用,CAD/CAM技术的研究对我们专业的发展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供有关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8.
我国铁路的车辆减速顶及其调速技术,自1974年10月开始研究至今已三十年参与研究、设计、施工、运营和维修部门的干部员工们同心协力、艰苦奋斗、勇于创新,使我国铁路的车辆减速顶及其调速技术,在设计理念、优化系统等软件领域,以及产品质量、品种、功能,控制系统等硬件领域.都  相似文献   

9.
TDJ中心开发减速顶调速技术40年来,不仅研制出多种减速顶产品和调速制式,而且大力开发国际市场,将中国的减速顶调速技术出口到国外,不但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为减速顶适应我国重载运输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国铁道学会减速顶调速系统委员会(以下简称减速顶委员会)于2006年9月1日在北京建设大厦召开了工作会议。铁道部总工程师何华武应邀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减速顶委员会主任委员、原铁道部副总工程师鞠家星主持了会议。出席会议的有铁道部运输局调度部副主任赵海宽,助理调研员胡金仲,工程设计鉴定中心副主任吴克非,中国铁道学会办公室副主任魏宗燕,以及减速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秘书长、副秘书长等。国内主要研制、生产减速顶的四家科研开发单位——哈尔滨铁路局减速顶调速系统研究所、上海铁路站场调速技术有限公司、沈阳铁路局科研所、沈阳铁路局科技开发总公司的主要领导应邀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1.
12.
TBM由PLC系统集中控制,对液压系统的温度、液位、压力、转速及机械机构的动作进行检测,使之按照设定的程序运行.从而完成各种工作状态。对PLC控制系统各种干扰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抗干扰设计中采取多种抗干扰措施,从而有效地抑制干扰,使PLC控制系统正常工作。  相似文献   

13.
以京沪高速铁路接触网设计中的防雷措施为例,针对该线情况进行了理论分析和模拟计算,通过对避雷器分布方式与雷击跳闸概率关系的分析,提出了依据不同雷区等级差异设置避雷器,最后对避雷器的设置分布和安装方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4.
15.
介绍了房间式铁路客车空调机组性能检测装置,经实际使用,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铁路工程建设实行监理,对于提高铁路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控制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此对铁道行业的监理情况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并重点分析了施工监理中存在的问题和监理工作的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17.
负弯矩作用下结合梁挠度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钢-砼结合梁在负弯矩作用下,随着荷载逐渐增加,混凝土板中的裂缝不断产生和发展,梁的刚度也随之逐渐下降,荷载-挠度关系趋于非线性,因而材料力学中求挠曲线的二次积分法对负弯矩作用下的砼-钢结合梁无法获得解析解。本文提出了求钢-砼结合梁负弯矩作用下挠度的数值积分法,把非线性问题转化为短区间的线性问题,推导了计算公式,建立了计算模型,编写了电算程序,通过反复迭代计算先获得结合梁截面的弯矩-曲率(M-φ)关系,再根据这一关系进一步求得结合梁各截面的给定荷载下的挠度,从而可绘出梁的某一级荷载下的挠曲线或某一截面的荷载-挠度(P-Δ)曲线,本文利用编写的电算程序对芜湖桥的两根大型试验结合梁T1,T2梁进行了试算,并与实测结果进行对比,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8.
19.
蓝浩伦  巨建民 《铁道车辆》2011,49(10):1-4,47
以轨道车辆为背景,依据转轴公式和平行移轴公式得到车体截面内任意倾角部件的惯性矩,进而获得截面的刚度及其灵敏度。在已知车体刚度分布的前提下,依据车体刚度及其灵敏度,通过调整刚度薄弱位置相关部件的截面尺寸,可达到提高车体刚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对AutoCAD ActiveX Automation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且把它和其它AutoCAD二次开发方法进行了此较和分析.用编程实践的方法给出了C#结合AutoCAD ActiveX Automation进行的二次开发在信号平面布置图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