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橡胶浮筒在"世越号"打捞工程中的应用,通过对橡胶浮筒的工作原理、构造及浮力计算等方面的介绍,以及橡胶浮筒水下安装过程和使用方法的探讨,形成沉船打捞用橡胶浮筒的水下安装方法。  相似文献   

2.
大型沉船整体的打捞方法主要有浮筒打捞、浮吊打捞等.目前,浮筒法中所有浮筒几乎都是用硬质材料的刚性浮筒.  相似文献   

3.
以人性化打捞某沉船为例,通过对钢质浮筒的主要参数和特点进行说明作为引入点,介绍钢质浮筒在该工程中成功应用的施工方法,包括:沉船下方碎石地质的应对措施、浮筒钢丝穿引精度控制、钢质浮筒沉放步骤、浮筒充气要求及防止浮筒侧滑的解决办法。针对不同打捞参数给出参考意见,为后续沉船打捞和类似工程提供依据及借鉴。  相似文献   

4.
编辑同志: 《航海》一九八二年第一期刊登贾同法同志《我国最早运用浮力捞船》一文,认为我国最早运用浮力捞船是在清代,似乎不太妥当。何况这个故事说的不是排空沉船积水产生浮力使沉船浮出水面,而是利用其它沉浮设备(如现代的打捞浮筒)打捞沉物。实际上最早运用浮力打捞沉物的历史,  相似文献   

5.
《航海》2017,(4)
2017年3月22日,沉没1 077天的"世越"号在上海打捞局590天的紧张施工下缓缓浮出水面,举世瞩目。以侧卧的姿态从44m水深整体打捞出水重达万吨的沉船被称作世界打捞史上的奇迹。在"世越"号打捞项目最关键的船头起吊过程中,为了建立足够的浮力,除了在难船外部安装橡胶浮筒、钢质打捞浮筒等助浮设备外,新发明的内置柔性气囊发挥了关键的作用。本文从试验的角度对内置气囊的开发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6.
《航海》2017,(6)
在举世瞩目的"世越"号沉船打捞工程中,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创造性地应用了托底钢梁打捞方法。该方法是将一组托底钢梁垫在沉船之下,打捞时起吊力作用于托底钢梁而非直接作用于沉船上。因此,该方法对沉船船体结构破坏较小,能够实现业主方提出的整体打捞并尽量避免船体破坏的要求。该文对"世越"号打捞工程托底钢梁的设计过程进行了总结,并应用大型通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托底钢梁结构和沉船结构强度进行了计算分析,为以后打捞工程中应用类似打捞方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沉船打捞多使用内浮力自浮、浮吊外力吊抬、液压设备抬浮、浮筒打捞等工艺。案例难船救助工程中海损船舶高位搁浅,经过科学计算及合理的施工安排,达到快速救助效果。案例工程为救助工程中常见案例,实际操作过程对类似救助工程有指导意义,可作为类似案例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世界海运》2017,(8):7-18
"世越号"打捞工程是由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承担的一项大型国际打捞工程,整个工程时间长、要求高、难度大,科学合理的技术方案设计是工程成功的可靠保障。沉船重量的计算分析作为其中关键一环,为技术方案设计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有限的沉船已知数据,结合打捞过程中沉船的不同状态,通过对沉船的各个重量及浮力分项进行分析、调查及合理假设,完成沉船几种典型关键工况下的重量计算分析,并与实际测量值进行对比,为以后类似的沉船重量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世越号"沉船打捞工程是由交通运输部上海打捞局承担的一项整体打捞吨位、打捞难度均属世界前列的大型综合打捞工程。工程中并未采用沉船扳正后再起吊出水这一常规整体打捞方式,而是人性化地提出并成功应用了钢梁托底的整体抬吊打捞方案,并创造性地通过浮吊船起吊沉船船首,解决了在沉船下方安装托底钢梁这一打捞方案中的关键性难题。为了对船首起吊这一独特的吊装作业方案设计进行充分的科学论证,需要对其进行合理、精细、全面的计算分析。论文主要介绍了"世越号"沉船打捞工程中的船首起吊作业的静态分析和水动力动态分析方法,得出相应的起吊吊力、船舶运动等相关数据;并与实际作业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对分析方法的合理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0.
沉船打捞是海上救助的难点,特别是近年来发生的沉船事件,使国家和相关主管机构意识到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性,因此国家大力提高救助装备配备水平,从事沉船打捞行业的企业与专家不断增加研发力度,努力提升打捞技术和开发更为先进的打捞装备。本文介绍了当前的沉船打捞的主要研究方向,同时针对当前研究方向提出了未来沉船打捞的研究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