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涂德 《港口科技》2024,(3):31-35+44
为维持上海市内河航道的通航能力,及时掌握内河闸控航道泥沙冲淤发展状态,基于2021—2023年上海市内河航道水深地形检测数据,利用Civil 3D软件建立模型,采用断面比较法计算上海市内河闸控航道的回淤强度,并对航道冲淤形成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已完成整治的闸控航道基本为淤积状态;对于以往进行过养护的闸控航道,养护年份距今较近的航道回淤强度普遍大于养护年份距今较远的航道;多年未进行过养护的闸控航道大部分为淤积或冲淤平衡状态。为确保船舶通行安全,结合闸控航道冲淤状态提出建议:对于冲淤严重及规律不一致的航道应加强监测,及时掌握航道水深的变化情况;引入新的测量技术,提高航道检测成果的准确度,使检测数据更加贴合航道实际情况,从而更好反映航道的冲淤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
随着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的不断增加,养护在航道管理体系中的地位也日益凸显。养护方式由被动式养护向主动式、预防式养护转变。在分析江苏省内河航道养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内河航道预防性养护的主要内容、预防性养护标准,探讨预防性养护的关键技术。研究成果对提高内河航道服务水平、延长内河航道使用寿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港口与航道     
《中国海事》2008,(12):72-73
全国航道养护管理工作座谈会召开 11月27日至28日交通运输部在广东肇庆召开了全国航道养护管理工作座谈会,《内河航道养护与管理发展纲要(2001--2010年)》实施以来,航道养护质量和水平普遍提高,2007年,全国内河航道养护里程达到9.89万公里,比2000年增加1.86万公里,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地处我国大陆东部沿海中心,位于著名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也是全国内河水运最为发达的省份之一.介绍江苏内河航道概况和建设成就,内河航道的作用和地位,内河航道管理取得的喜人成绩及内河水运发展的机遇.在此基础上就实现航道管理现代化的目标体系初步拟定了需要考虑的内容:航道、船闸、航标养护标准及规划,管理运行体制规划,法制建设规划,人才教育体系规划,航道信息建设规划等,为内河航道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对航道养护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赵丽  范小晶 《水运工程》2017,(11):209-212
目前,维护疏浚已成为内河航道主要的养护方式之一。由于大多航道两岸的护岸建设年代久远,所以很难收集到完整的航道沿线护岸资料。为此,维护疏浚既要改善航道通航条件,又要保证航道沿线两岸岸坡稳定和建(构)筑物结构安全,成为维护疏浚设计和施工的重点和难点。结合上海市2010—2017年已实施的近百条内河航道维护疏浚项目的工程经验,总结维护疏浚过程中岸坡稳定控制办法。  相似文献   

6.
政策     
《中国海事》2011,(11):75-76
为支持各地开展内河航道应急抢通工作,中央财政设立了内河航道应急抢通补助资金,并制定发布了《内河航道应急抢通补助资金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7.
贾晓明 《水运管理》2012,34(1):16-17,21
为促进上海市内河航道规范化管理,推动上海市内河航运发展,简要分析上海市内河航道管辖范围划分的背景、意义及作用、划分原则及方法,并介绍最终划分结果。  相似文献   

8.
《江苏船舶》2005,22(6):I0001-I0001
内河航道数字化测量船是江苏省航道系统航道建设与养护管理的主要工作船艇之一,该船具有高速度、高效率的航道测量功能,通过对内河航道水下地形测量,建立江苏内河航道数据库,为建设江苏内河航道现代化提供支撑和保障作用。该船具有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立足长远的超前意识和思路,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浙江省内河航道养护事业迅速发展,除传统重力式护岸结构型式外,许多新的护岸结构型式、新技术被推广应用。在总结归纳浙江省内河航道养护典型护岸工程基础上,结合各自的结构型式和技术特点,提出工程质量评定的总体原则以及具体评定指标。研究成果对于有效规范浙江省内河航道养护典型护岸工程质量管理验收具有指导意义和借鉴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0.
航道网络布局与当今城市化建设和船舶大型化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加快内河水运发展,上海市开展Ⅴ级以下内河航道规划编制工作.通过对上海市内河航道规划现状的介绍,分析Ⅴ级以下内河航道规划背景、目标和调研情况,提出相应对策:适当“减量增能”,确保区域航道通航能级;提高航道网络的通达性;规划水上旅游景观航道布局;确定Ⅴ级以下航道技术尺度控制标准等.完善航道网络规划布局和提高干支航道通达性显得尤为急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