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舰船科学技术》2015,(12):63-67
在对某型膜式气囊帘线缠绕结构简化的基础上,运用几何分析和应力计算求得该型膜式气囊帘线的理论平衡缠绕角,并提出等效平衡缠绕角的概念。利用有限元仿真验证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和等效平衡缠绕角的存在性。研究结果为膜式气囊设计与制造中的参数选取和工艺简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前常用的气囊隔振器主要分为囊式和膜式结构气囊,两者从几何上皆可简化为一种轴对称旋转壳结构.本文以薄壳无距理论建立两者统一力学模型,求解出平衡状态下囊体的内力表达式;建立囊体帘线骨架层复合材料模型,利用应力转轴公式和Tsai-Hill强度理论进行失效分析,推导出气囊耐压强度表达式;为保证囊体耐压强度,优化设计帘线缠绕角,推导出最佳缠绕角表达式;试验结果表明,气囊隔振器的爆破压力与理论计算值基本吻合,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有效性.研究结果可为气囊隔振器的可靠性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二维轴对称模型或三维壳单元模型准确度不高和后处理空间不足的问题,本文使用Abaqus软件,利用三维实体单元模拟气囊囊壁,使用rebar单元模拟帘线层建立气囊隔振器模型,可有效提高仿真模型准确度,并建立气囊囊体模型对其等效平衡缠绕角进行仿真分析。开展不同载荷下气囊刚度特性试验,对比气囊气压-载荷特性、垂向静刚度等参数仿真计算结果和试验结果,表明仿真精度较好。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下一步气囊隔振器疲劳寿命与可靠性研究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气囊隔振器爆破压力参数所需试验工作量较大且成本较高的问题,以某型JYQN气囊隔振器为例,建立气囊隔振器有限元模型,并分别得出气囊承载特性曲线和帘线拉伸强力特性曲线。对比承载特性试验曲线结果表明,仿真模型精度较好。通过Weibull分布对芳纶帘线断裂强力试验数据进行分散性拟合,将帘线断裂强力期望值代入帘线拉伸特性曲线,得到气囊隔振器预测爆破压力。通过气囊隔振器爆破压力试验验证预测结果的精度,结果表明,结合帘线拉伸特性曲线和帘线断裂强力建立的气囊隔振器爆破压力预测方法精度较高,该方法可用于JYQN系列气囊隔振器爆破压力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推导了肘形橡胶软管帘线缠绕的平衡角和实际缠绕角,利用非线性有限元软件MSC.MARC,分析了不同缠绕角的肘形软管在内压作用下的平衡性.结果表明,缠绕角大于平衡角时肘形管会外张,缠绕角小于平衡角时肘形管会内收;实际缠绕时,最佳平衡性点并不是在ψ=90°时缠绕角为54.7°,而是要比这个角度稍小一些.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气囊振动时囊体和空气之间的声固耦合问题,针对JYQN型气囊建立气囊隔振器机械阻抗的有限元分析方法,借助COMSOL Multiphysics有限元软件进行算例分析,讨论空气波动效应及气囊隔振器相关参数对其机械阻抗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7.
针对现有膜式气囊隔振器的刚度特性计算仅考虑囊内气压和几何形状而忽略囊体材料性质,导致舰用膜式气囊隔振器刚度特性设计精度偏低的问题,基于弹性薄壳理论,提出一种舰用膜式气囊隔振器刚度特性的计算方法,推导出包含间隙系数的承载力及刚度特性表达式;通过试验确定某型舰用膜式气囊间隙系数经验值,给出间隙系数经验表达式;计算囊体结构特性参数,分析囊体材料特性对于现有理论模型中刚度特性计算误差的影响,试验表明,针对舰用膜式气囊隔振器,修正后的理论模型能将刚度特性计算误差从30%左右降低至10%以内。  相似文献   

8.
通过非线性有限元分析软件MSC.MARC建立空气弹簧有限元模型,分别利用REBAR单元和Herrmann单元模拟帘线以及气胎胶囊,通过空腔结构模拟气囊充气过程中内部压力的变化.比较分析了影响空气弹簧径向刚度及轴向刚度的多种因素,包括结构型式(如气囊对数、气囊容积、气囊高度、气囊有效直径)、气囊帘线材质、帘线层数、帘线的角度、橡胶的材料特性以及气囊初始充气压力等,从而对空气弹簧联轴器参数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9.
张晓平  何琳  周炜 《武汉造船》2012,(1):118-120,123
为了保证挠性接管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需要对其进行平衡性设计。提出一种新型弧形体挠性接管的设计方法。采用直管内部加压、两端向内挤压的方法进行弧形体挠性接管成型,通过对纤维帘线进行建模,确定直管对应于不同帘线缠绕角的长度;采用有限元方法计算确定满足平衡性要求的直管帘线缠绕角。通过合理设计以保证弧形体挠性接管具有足够的平衡性。  相似文献   

10.
李东方  赵应龙 《船舶工程》2019,41(10):70-74
气囊隔振器作为一种高效的减振元件,其安装与使用受承载特性的直接影响。对于本文研究的长圆柱形气囊隔振器,其承载特性主要与囊内气体压力有关。将长圆柱形气囊隔振器简化为圆柱与圆环两部分,通过分析得到气囊的有效面积表达式;利用虚位移原理,推导出气囊容积表达式;结合气体多变方程,建立了气囊承载特性数学模型。设计了长圆柱形气囊隔振器的承载特性试验,并对比了气囊承载特性的试验曲线和理论曲线,结果表明:两者的吻合度较高,本文研究理论可为长圆柱形气囊设计、使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楔形桩的形状和受力特点,结合极限平衡理论提出楔形桩极限平衡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并分析土质条件对楔形桩极限承载力的影响。通过理论计算和结果分析表明,楔形桩的承载力是随着锥角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而增加的。  相似文献   

12.
介绍以“安导元”为基础的变极电机设计方法。用这种方法设计的变极电机线圈,无论变极前后都等效于整距线圈。首先叙述“安导元”整距变极的原理,然后给出了设计方法,并以8/2变极为例说明之。  相似文献   

13.
Using the air plasma ignition technique, physicochemical process of burning can be accelerated; concentration limit ofretrofires both can be extended; reliability of retrofires and stability of burning can be improved. In this paper, using internalequivalent heat area in place of electric are that created Ohm heat, the flow fields of thermodynamic equilibrium chemistry con-gealment and chemistry non-equilibrium in the plasma generator were simulated. The influences of the inlet prerotation angleof air, the inlet total pressure of air and the airflow compression angle of spray nozzle on the temperature on the surface of elec-  相似文献   

14.
吴冬  赵跃平 《船舶工程》2015,37(S1):139-142
在十二相同步发电机基本数学模型的基础上,根据整流绕组各参数间的等值关系,推导出其磁链方程及等效电路,并基于MATLAB/simulink的仿真环境建立了该型发电机的仿真模型。该模型考虑了整流绕组之间互感不相等的情况,使其更符合实际。利用此模型可以更方便地研究十二相同步整流发电机系统的各项性能。最后通过实机试验检验了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武树飞  王铁军  王悦 《船电技术》2007,27(3):134-137
本文研究了空间电压矢量选取的一般方法,提出一种新的研究方法--MMF等效法,这种新的方法能推广到n相电机控制中,它是从电机学的角度进行分析,在电压逆变器控制多相电机过程中,该方法通过电压分频和绕组转换,使转换前后的MMF保持不变,然后将通过逆变器开关组合得到的各个电压值沿各自电压方向合成,通过合成更简洁地得到一组理想的电压矢量,并与一般选取方法采用矢量分解投影得到的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采用将带整流负载同步发电机中各变量的d、q轴低频分量和高频分量分别加以处理的方法,得出了带整流负载三相同步发电机的等效电路模型,以及小扰动条件下三相同步发电机整流系统的稳定条件,并通过试验加以验证,得到了阻尼绕组不能改善带整流负载同步发电机系统运行稳定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射流冲击传热作为一种有效的强化传热方法,射流冲击参数直接影响其传热效果.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高速高温射流冲击的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特别研究了喷嘴与冲击面间距离及喷嘴轴线和冲击面间的夹角对其传热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对高速高温射流冲击传热特性的理论研究及工程应用都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弧形体挠性接管力学模型及平衡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新型弧形挠性接管结构模型,建立了弧形挠性接管数学模型,对其进行了内压作用下的应力分析;对弧形挠性接管平衡性进行了深入研究,推导出管体骨架缠绕的平衡角公式,并对平衡角公式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9.
船舶操纵运动水动力学理论计算研究,一直受到广泛重视,但现有的方法都示达到的实用阶段,本文提出了考虑边界层排挤厚度影响的等价船体法和计及分离涡影响的粘性损失法,旨在分析结果对船舶操纵运动水动力的影响,对充实和完善船舶操纵运动水动力的理论计算方法作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一种利用Boost变换器进行最低转速输出电压升压的定子双绕组感应发电机进行了电磁设计。根据该电机具有两套定子绕组的特点,通过提高控制绕组与功率绕组的匝数比来升高控制绕组的电压,从而降低控制绕组励磁变换器电流的设计策略,同时可以省去功率侧的励磁电容器和控制侧的滤波电感,由此构成一种小电流励磁控制大电流功率输出的新型励磁控制系统。利用Boost变换器对最低转速时的输出电压进行升压调节,实现了材料利用率较高、电机安装尺寸较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