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科学地制定中国北极航线战略,争取最大的北极权益,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别对中国在北极航线问题上具备的内部条件、所处的外部环境以及自然条件进行科学评价。在此基础上,根据权重大小和评价结果优劣情况确定应重点关注的环境因素,进而提出有针对性的中国北极航线战略。  相似文献   

2.
为保障船舶在北极航线的航行安全,研究基于多源冰情数据的海冰风险评估流程。根据海冰密集度、海冰厚度、海冰类型等遥感冰情数据,基于极地操作限制评估风险指数系统(Polar Operational Limit Assessment Risk Indexing System, POLARIS)改进不同冰级船舶的海冰风险指数计算方法,建立北极航线的航段安全评估模型,以呈现北极海冰对不同冰级船舶和不同航段的危险程度。结果表明:该流程能够融合多源冰情数据,反映不同冰级船舶在某一位置点的海冰风险数值,全面显示北极航线上各航段的海冰风险程度。研究成果可为北极航行的船舶操作与航线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正>0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航线巨大的商业价值日渐显现。在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北极航线的恶劣气候和特殊海况也为船舶航行安全带来隐患,在这种情况下保证船舶通信畅通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参与"海豹项目"通信方面的策划及实施情况,将搜集的资料以及首航船舶反馈的信息进行分析、整理,简单介绍北极航线的通信情况。1北极通信的特点1.1地理位置的北极地区与GMDSS的A4海区  相似文献   

4.
阐述北冰洋航线开通的意义,分析北冰洋航线开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指出北极冰加速融化将促进北冰洋航线开通。为缓解我国海上运输通道面临的安全困境,优化我国对外经贸格局,认为我国应积极参与北冰洋航线的开发利用,未雨绸缪地构建北冰洋航线的航海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5.
北极海冰是制约船舶在北极圈安全航行的主要因素,通过对海冰的影响范围、分布特征、海冰的漂移、海冰的周期变化等的分析可以得出北冰洋海冰的变化特征,从而可为以后实施北极航道的规划和建设、船舶航线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船舶系统的安全性是船舶工程中的重要研究课题。对船舶通航风险进行评估可以加强船舶安全性、提高船舶的工作效率。因为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十分有限,随着水面上船舶通航密度的不断增加,新增船舶航线与已有航线不断地交叉,使得水面船舶通航管理变得十分复杂。本文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方法,研究了船舶通航风险评估系统的设计方法。分析了模糊数学以及模糊层次分析方法;探讨了风险综合评估方法及其重要性;总结了船舶通航风险评估因素体系及其构建方法。本课题的研究对于我国船舶通航风险评估体系的构建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层次分析法(AHP)、专家调查法和模糊决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沿海通航环境系统多层次,多指标模糊决策理论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南北航线江苏海域通航环境安全评价的实际问题中,认为影响其船舶航行安全的主要因素是交通流量和航道,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雪融化加速,北极在地缘战略、自然资源、航运及科研方面的价值日益凸显,北极"寒地"逐渐成为各国关注的"热土"。作为世界大国和北极国家之一,美国也加快步伐,积极争夺和维护其在北极地区的战略利益,甚至在今年年初,美国航母编队近30年来首次进入北极圈。世界各国对北极战略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面对复杂多变的北极航线安全的挑战,非北极国家应该尊重北极国家的北极航线主权,同时积极参与北极航线开发建设是北极国家乐于见到的。为此,北极及北极域外国家应加强北极区域的"通实力",进而推动北极航线安全的区域治理。  相似文献   

9.
北极海冰的消融,为北极通航提供了巨大的可能性。北极航线的常态化运营需要核动力综合保障平台作为支撑。在研究俄罗斯、美国和加拿大的核动力综合保障平台建设情况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目前船舶建造技术的基础与不足,探讨了我国核动力综合保障平台建设的进行情况,并对北极航线常态化运营后核动力综合保障平台建设和使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从地理特征出发,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和航线运行数据分析北极航线的时空格局及适航船舶。研究结果表明:在时空格局上,北极航线的距离比传统航线缩短20%~30%,船舶航行时间比传统航线缩短10~15 d。在适航船舶上,北极航线可通行4万吨级杂货船、5万吨级油船和集装箱船及7万吨级散货船;在地缘价值上,将开通新的中欧贸易通道,有利于提高我国海上运输的安全性。该研究可为论证中欧北极航线的开辟及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传统船舶最优航线选取模型最优航线选取效率低、精准度差的难题,提出船舶最优航线选取模型研究。依据海上运输环境信息,通过全局航线规划算法对船舶运输安全区域进行划分,以此为基础,采用Dijkstra算法对船舶安全航线进行获取,以得到的船舶安全航线为依据,采用离散点法对船舶最优航线进行选取,实现船舶最优航线选取模型的构建。通过实验结果显示,与传统船舶最优航线选取模型相比较,构建的船舶最优航线选取模型极大地提升了最优航线选取效率与精准度,充分说明构建的船舶最优航线选取模型具备更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2.
张志强  孙桂才 《船舶工程》2020,42(S1):271-273
北极航线将成为世界海上贸易的新通道,但北极地区恶劣的自然条件对船舶安全航行构成巨大挑战。本文从舰船研制改装论证角度出发,探讨了海军舰船在北极海域航行可能遇到的影响,以及应采取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3.
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两极冰融现象日益加剧.北极冰层的大面积融化促进了北极航线的开发,南极的冰雪美景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乘船观光.本文针对极地航行的特殊性和挑战性,从极地安全航行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阐述了现行的极地水域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国际公约、IMO和IACS等国际性组织出台的一系列规则和要求,并分析了IMO强制性《极地水域船舶作业国际规则》对船舶及海上人命安全和极地海洋环境保护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王闰成 《中国海事》2014,(12):56-57
与世界其他船舶交通繁忙区域相比,除了挪威北部和俄罗斯西北部之外,北极地区缺乏大量的通航环境情况信息,缺乏主要航线重要航段的水文资料,难以保障船舶安全航行。  相似文献   

15.
船舶在海上航行,由于海洋环境复杂,航道上船舶的航行航速、航向、载重等均存在不同,因此,航行过程中的船舶随时面临着各种风险与障碍物。为了更好地保障船舶安全,必须对各种障碍物进行预判,寻找到最安全科学的航线,为此建立新型的船舶海上复杂交通流避障导航模型——FABP模型。首先将蚁群算法与c均值模糊聚类算法进行融合,得到各种障碍物的聚类中心,然后利用BP神经网络自动寻优能力,根据不同聚类中心的类型,对海上不同类型的障碍物进行预判,得到最优的船舶海上复杂交通流避障航线,最后进行实验仿真,结果表明,本文模型得到的船舶海上复杂交通流避障航线,路途更近,安全性能更高,效率更高。  相似文献   

16.
为加强海事部门对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船舶的安全管理,从分析与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船舶高度相似的内支线江海联运船舶入手,调研洋山港区内支线江海联运集装箱船舶运营状况,归纳出内支线江海联运船舶在公司管理、船舶质量、船员技能素质、货运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而对特定航线江海直达船舶安全的海事监督管理提出建议:强化对航运公司的监管,加强对船舶安全的监督管理,加强对船舶货物积载隔离的检查,促进船员整体业务素质的提升。  相似文献   

17.
水路运输自古以来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商品流通途径,对促进经济发展和贸易往来有重要的意义,特别是近年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断加强,远洋海上运输成为世界范围内商品贸易的主要途径。在船舶的正常航行过程中,障碍避让是非常重要的性能,是保障船舶安全航行的重要条件。由于船舶在航线航行时,受到许多未知环境的干扰条件因素影响,比如其他船舶、暗礁等,因此,研究船舶的避障技术有重要意义。本文充分利用神经网络算法和模糊算法,对船舶的障碍避让系统进行开发,设计了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船舶障碍避让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18.
张俊杰 《中国船检》2013,(7):18-21,132
极地船舶建造市场正成为世界造船业的竞争新"高地"。北极航线破冰而出,极地船舶建造也随之升温。然而,在北极地区航行的船舶面临着许多极地地区特有的风险。由于低温,从甲板机械、应急设备到海水吸入口的许多船舶组件的效能降低。一旦结冰,船体、推进系统和附属设施都将被迫承载额外的负荷。因此,穿越北极航线的船舶与普通远洋船舶有着不小差异。那么,目前极地船舶的设计、建造领域呈现出怎样的格局?未来哪些船型将更适合在北极航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北极海冰的加速融化以及北极航线可利用程度的逐渐提高,北极航线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运行、拉动国家经济增长、维护国家安全和海外权益、提升国家海洋软硬实力等方面对我国"海运强国"战略的价值更加凸显北极航线是指穿过北冰洋区域,连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上航线,主要包括东北航线和西北航线。在全球变暖的趋势下,北极气温上升、冰层融化,这使得北极航线开通的可能性越来越大。随着北极海冰的逐渐消融,北极航线的商业价值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2009年,德  相似文献   

20.
《世界海运》2017,(10):41-46
随着全球变暖和北极海冰快速减少,国际航运界正在积极开发北极航线。但同时,极地航行的环境、航道条件非常恶劣,船舶轮机管理者面临着极大的困难和挑战。通过分析极地航行的特点以及因此导致的极地船舶动力装置的特殊设计,归纳总结极地航行船舶动力装置的管理要点,以期为极地航行船舶的轮机管理提供参考,并最终实现船舶在极地水域的安全航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