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为探求路外公共停车设施的最优收费定价机制及其实现手法,构建了基于停车许可证的最优停车设施收费定价基础模型及其扩展模型。在基础模型中,首先利用出行者对各停车设施的评价额度,构建停车许可证的最优分配模型;而后,通过拍卖机制(例如升价拍卖代理系统)即可确定各停车设施的最优收费定价。在扩展模型中,将购买停车许可证的时间点由一个扩展为多个,并开发了一种可实现最优收费定价的调优法。最后,通过数值算例验证了升价拍卖代理系统在实现路外公共停车设施最优收费定价方面的可行性以及调优法在求解扩展模型方面的有效性。分析结果表明:将停车许可证制度导入停车设施后的出行者均衡状态与社会最优状态是一致的;利用升价拍卖代理系统可求解得到最优许可证分配方式与最优停车设施收费定价;同时,最优停车设施收费定价具有防止出行者进行虚假申报的制约机制;相较评价额度,停车泊位总数的变化对最优收费定价的影响较大(即敏感因素);多个停车许可证购买时间点条件下所实现的社会福利高于单一购买时间点;应用调优法可以使管理者在有限步骤内求解得到多购买时间点条件下的最优停车许可证分配方式及最优收费定价;利用此调优法可使政策在较少的步骤内实现较高的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2.
在大城市中心城区提倡实施停车共享策略的背景下,着重考虑多种停车共享措施组合实施因素,在区域层面提出停车泊位需求分析方法。构建停车规划平衡区,依据地块间的步行距离和动态停车需求互补性,将区内各地块间的共享拓扑关系抽象为两地块共享结构和链式结构、环式结构、混合结构等多地块共享结构。针对各类结构的特点提出共享条件下总泊位需求的分析流程,并重点面向链式结构和环式结构建立双层规划模型,兼顾泊位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均衡性。将这一方法应用于南京市中心城区典型区域内,发现考虑多种停车共享措施组合实施的泊位总需求比不实施停车共享措施时减少20%~25%。该方法适用于估算各地块在实施停车共享措施条件下的静态泊位需求,为已建成区域拟定共享措施和调整停车配建标准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3.
为缓解医院停车供需不平衡的现状,依托智能停车系统归类分析停车区块泊位,按需求分区处理医院停车场,建立基于个体需求特性的泊位分配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以社会效益最大为目标函数,考虑分区停车管理难度、停车管理成本和系统中个体逗留时间,引入停车管理指数判别停车泊位优化方案的可行价值;下层模型以泊位时变状态为基础,基于同类需求个体的停车紧迫程度和时空需求相似,引入停车方式、停车缴费方式、停车位数量、是否与周边共享的停车场外部特征变量对SEM-Logit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改进,实现各类需求下个体效用最大化的停车泊位配置.设计模拟退火算法求解算例模型,对模型关键参数进行灵敏度分析,运用Matlab软件模拟仿真.结果表明,医院全天停车需求稳定不变的前提下,削弱早晚高峰峰值,进入医院车辆数分别下降9.8%和10.3%,全天最大排队长度减少38.5%.案例分区密集程度指标为2时,泊位分配模型实现停车场使用效率最佳(0.66),社会效益最优(0.96).考虑个体停车需求的泊位分配方式,按需求条理化的停车需求管理显著改善车辆停放秩序,提高医院停车利用效率,为有效缓解医院停车问题提供策略.   相似文献   

4.
不同市场经营机制下停车设施定价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网络均衡理论,在分析出行者交通方式、出行路径和停车设施选择均衡的基础上,建立了不同市场经营机制(包括垄断、寡头竞争和社会最优3种类型)下市区内的路外停车设施和市区边缘的停车换乘设施的定价模型;并对所提出模型进行了实际应用,同时比较了不同市场均衡解的效果。结果表明:垄断经营机制会导致最高的停车收费价格、最低的停车需求和社会福利及最高的总系统利润;社会最优与其相反,而寡头竞争介于二者之间。  相似文献   

5.
为了揭示在共享停车泊位数量可变条件下的网络交通流逐日演化规律,首先构建了共享泊位交易系统,并考虑了交易市场中的共享泊位提供者可以选择2种异质性的价格预期方式,即理性预期方式和幼稚预期方式;而后对共享泊位的均衡价格、2种提供者的占比差、高峰时段公交和小汽车需求的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其次,以2条平行路径的路网为例,对网络交通流量分配的最终演化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在对上述2个系统的最终演化状态给出定量判据后,以北京市实际路网为例进行了数值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试验结果表明:①对于共享泊位交易系统,若供给曲线斜率小于需求曲线斜率,则共享泊位交易系统的唯一均衡解可实现无条件渐进稳定;否则若理性提供者的交易与预测成本之和大于幼稚提供者,则存在临界提供者选择强度,使得共享泊位交易系统在大于此临界值条件下出现分岔或混沌现象;②对于网络交通流系统,若出行成本对路径流量敏感度小,路径选择概率对出行成本敏感度小,小汽车需求量不大,则系统唯一的均衡解可能是渐进稳定的,否则系统会出现分岔或混沌状态;③当共享泊位交易系统处于渐进稳定状态时,若提供者对共享泊位的价格变动不敏感,用户对其价格变动敏感,潜在共享泊位需求量不大,理性提供者的交易与预测成本之和并非远大于幼稚提供者,提供者选择强度不大,则由于受到共享泊位交易总量的限制,高峰时段的均衡小汽车需求不大,导致网络交通流系统的最终演化状态容易趋向于渐进稳定;④当共享泊位交易系统处于混沌状态时,网络交通流系统会产生更加严重的分岔与混沌现象。  相似文献   

6.
针对混合开发用地配建停车泊位共享配置方法中的适用情境和需求分析等2个关键环节进行了研究。结合差异化停车管理政策实施边界的确定,对独立开发地块和混合开发用地群2种对象类型进行了共享配置措施适用范围的分析,为大城市分区分类制定建筑物停车配建标准提供了一定参考。基于上述适用前提,提出了国内大城市内混合开发用地(群)在共享条件下停车泊位总需求的分析模型和分析步骤。将这一方法应用于南京市江宁区的拟开发区域,发现共享配置下的泊位总需求可减少25.7%。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模式下区域停车“用户-资源”优化匹配是解决找车位难问题的有效途径,传统研究主要关注动态匹配机制设计,缺乏对用户匹配时机的考虑。在随机动态环境下,用户到达目的地附近后进行适当的延时等待,往往可以获得更优质的泊位资源,但取决于当前的停车供需模式。据此首次提出智能延时匹配策略,将每个停车用户抽象为智能体,构建多智能体深度Q学习模型(M-DQN)。结合系统的停车供需状态学习,用户自主决策延时等待时间,进入分配池后,系统利用匈牙利算法进行泊位匹配。在智能体总数量可变的环境下,利用集中式训练与分布式执行的框架,实现多智能体协同优化。为对比智能延时策略的效果,设计等待零时长策略(Greedy)和等待最大时长策略(Max Delay)。在算例中,结合同济大学四平路校区实测停车数据,设计3种不同的停车供需模式场景。在工作日早高峰时段,Greedy是最优的匹配策略,M-DQN和Max Delay的平均停车过程总用时会增加,匹配成功率下降;在工作日非高峰时段,M-DQN的平均停车过程总用时相较于Greedy和Max Delay分别减少23.8%和22.4%,效果提升明显;在工作日晚高峰时段,M-DQN的平均停车过程总用时相较于Greedy和Max Delay分别减少了12.8%和14.5%,M-DQN可以结合供需状态学习到最优的匹配策略。研究结果表明:在停车供需相对平衡的环境下,所提出的延时匹配策略和多智能体深度强化学习方法可以有效减少用户停车的平均行驶时间和步行距离,且停车周转率越高效果越好;但延时策略在应用方面仍有一定的局限性,不适用于停车供给紧张,停车周转率较低的场景。  相似文献   

8.
为使出行者的出行方式选择决策能够体现出行者的主观偏好特征,考虑出行者在出行方式比选时面对损失和收益的不同态度,研究一种前景理论与灰色关联方法相结合的运输通道出行方式选择方法.选取出行方式的经济性、便捷性、快速性、舒适性、准时性和安全性构建原始决策矩阵,借鉴奖优惩劣的思想,利用[-1,1]线性变换算子对原始决策矩阵进行规范化.以出行方式的正负理想方案作为参照点,结合灰色关联方法建立前景价值矩阵,进而计算各出行方式的综合前景值.以出行方式的前景值最大为选择依据,然后运用多项Logit(MNL)模型计算运输通道内出行方式的分担率.以兰州至宝鸡运输通道为例进行分析,研究出行者对高速大巴、既有铁路和高速铁路的选择行为.结果显示,3种出行方式的分担率分别为13.45%,28.0%,58.55%,相较于效用最大的出行决策方式,所建模型的计算结果与实际情况较为符合,最大误差在3% 以内,并分析了高速铁路在不同定价策略及速度下分担率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9.
为系统分析面向智能手机的驾驶员交通信息搜寻-决策行为影响机理,在集成分析交通信息搜寻及决策行为,构建驾驶员交通信息行为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基于有序多分类Logistic模型构建搜寻行为模型,分析社会属性和交通信息感知对驾驶员交通信息搜寻行为的影响;同时,基于TPB构建决策行为模型,考虑心理因素变量对驾驶员交通信息决策行为的影响,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定量刻画驾驶员对智能手机发布交通信息的响应机制.结果 表明:①驾驶员年龄与交通信息搜寻频率呈显著负相关,信任度对搜寻频率的正向影响最大,平均作用系数达21.762;②知觉行为控制对驾驶员出行决策的影响最大,贡献度达0.4;③停车信息对驾驶员行为态度的影响最小,贡献度为0.85,表明驾驶员迫切希望提高智能手机中停车信息的精准性和时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为了就新冠疫情对疫情结束后居民休闲出行的影响展开调查研究,把握疫情后居民休闲出行偏好的变化,分析休闲出行意愿的影响因素和影响机制,并量化分析各因素的影响,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和收益-风险分析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量化感知风险、感知正效用、出行态度、主观规范、感知行为控制等影响因素与疫情后休闲出行意愿的相互影响机制,并利用单因素...  相似文献   

11.
如今汽车数量日渐暴增,现有停车位尽管满足了一部分泊车车主的需要,然而还是存在停车位资源利用紧张的现象,因此有必要提出共享停车位设计理念。建立在共享经济背景下,这一设计措施在保证固定停车位数量的前提下,改善先前停车紧张的状态,其最大的特色是可以使私有停车位共享,以施展停车位的最大价值,从而使私有车位在空闲时,能够直接转化为经济利益并便利其他车主临时泊车需要,推进停车资源的错时利用。本文从我国现有停车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分析共享停车位系统的必要性。在视觉观感设计和技术创新方面阐述了共享停车位的设计系统。作为共享停车系统的平台为解决私家泊位共享提出实现途径,并对共享停车系统进行了完整的框架设计。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共享停车的出现对用户出行选择的影响,将出行者划分为共享停车和普通停车两种用户类型,分别构建停车阻抗函数,并基于分层Logit(NL)建立停车和路径联合选择结构模型.进一步提出带有两种停车方式的随机用户均衡模型,并改进相继平均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通过算例分析发现预约费用从4元变化到12元时,共享停车需求量从378辆...  相似文献   

13.
停车诱导信息板泊位状况显示优化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考虑停车诱导率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停车诱导信息板在路网中所处位置、道路交通状况和停车泊位的变化趋势等影响因素,以进入诱导区域内所有停放车辆到达停车场的车公里数(vehicle kilometers of travel,VKT)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停车诱导信息板泊位状况显示优化模型。该模型可以确定某一显示时间间隔内,诱导区域内所有停车诱导信息板泊位状况显示结果的最优组合。算例分析表明,该模型是可行的,且随着停车诱导率的增加,VKT随之下降,诱导效果随之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城市停车难问题,在传统D型车位锁的基础上采用ATmega 328p芯片作为微控制器,SIM900A作为通讯模块实现与云平台之间数据传输,设计基于城市私有车位共享理念下的物联网智能车位锁,在私有车位拥有者设置的开放时间段内社会车辆可以付费使用,不仅有助于解决城市停车难的问题,同时可为私有车位拥有者增加额外收益,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5.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机动车拥有量及道路交通量急剧增加,停车问题已成为诸多城市的难题。本文在分析了城市中心区停车设施供应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停车设施供应与停车需求关系模型以及停车设施供应与路网容量平衡关系模型,对如何合理确定城市中心区停车泊位供应量进行了探讨,并在浙江省台州市滨海工业城启动区块的停车设施供应规划中得到应用,可为我国城市中心区静态交通设施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