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结合某城市地铁矿山法暗挖隧道地表坍塌实例,分析地表坍塌的原因,根据塌陷对地表管线和洞内施工造成的险情现状,提出洞内外施工处理技术,并提出下一步本工程隧道开挖的安全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4.
结合工程实例,对黄土隧道的地质特点及开挖、支护方法进行探讨,并对黄土隧道施工中的应力分布及黄土隧道施工监控量测进行研究.通过方案比选、数值分析对黄土隧道施工注意事项进行研究,希望对黄土隧道及软弱围岩隧道施工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5.
隧道围岩稳定性是岩土工程中的热点问题之一,确定极限状态下隧道围岩潜在破坏范围并对隧道稳定性进行安全评估意义重大.文中基于极限分析有限元法,利用岩土分析软件OptumG2模拟浅埋隧道开挖过程,调用Hoek-Brown本构模型,得到极限状态下浅埋隧道施工扰动诱发地表塌陷的破坏模式和塌陷范围,结合强度折减法得到对应的隧道围岩... 相似文献
6.
阳曲1号隧道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塌方事故,通过隧道施工图和现场调研对塌方成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从地表防水、塌方体加固、分部开挖、加强支护等方面进行了塌方处治。监测数据表明,拱顶下沉趋于稳定,治理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8.
杨海峰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3,30(8)
以神府高速墩梁大跨度黄土隧道工程为依托,总结了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和双侧壁导坑法的施工工序,并结合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对两种方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双侧壁导坑法可有效控制围岩变形和沉降,但工序繁杂,施工进度慢;三台阶七步开挖法可有效提高施工效率,加快施工进度,但不能有效控制沉降.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李鹏 《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2012,29(7):74-76
通过认真分析某大断面黄土隧道塌方的原因及塌方过程,根据围岩黄土工程的性质和塌方情况,针对不同段落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处理、同时在施工过程中做好监控、安全顺利地通过了塌方段,保证了工期及施工质量,可为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经验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玉庙隧道塌方原因分析及处理方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玉庙隧道是一座平行双洞四车道浅埋公路隧道,围岩软弱且含有地下水,地质条件比较复杂,施工前期左洞出口发生了塌方。对玉庙隧道的塌方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地表和洞内注浆加固及加强支护结构参数的处理方案,并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洞内注浆方案进行对比和分析,选择比较合理的方案。结果表明:实际采用的塌方处理方案安全可行,经济合理,保证了隧道的质量。 相似文献
14.
为评估城市地铁隧道竖井施工产生的地表沉降,结合深圳地铁5号线某暗挖区间竖井施工,采用有限元和流固耦合方法对该竖井的降水及开挖施工进行三维数值模拟分析,得到竖井降水和开挖引起地表沉降的变化和分布。根据地表沉降计算结果可得到如下结论:1)竖井单纯进行开挖而不降水引起的地表沉降远小于开挖和降水耦合作用引起的总沉降;2)距竖井越近,开挖引起的沉降占总沉降比例越大;距竖井越远,降水引起的沉降占总沉降的比例越大;3)在地表最大沉降处降水产生的沉降占到了总沉降的65%。 相似文献
15.
黄土连拱隧道施工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土连拱隧道断面大、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和开挖方法,是确保隧道施工顺利实施的关键。结合我国第一座黄土连拱隧道——离石隧道,采用数值模拟分析,确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文中介绍施工过程及其重点难点问题,并根据全程监测结果,进行了分析,最后总结黄土连拱隧道施工的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6.
盾构隧道施工地表沉降数值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隧道施工引起的地层损失所导致的地表沉降变形预测和控制,是隧道工程领域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以盾构隧道开挖引起地表沉降变形为研究对象,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软件模拟盾构隧道施工过程,分析盾构隧道引起的土体应力场、位移场变化,对比分析不同的地层损失、不同的土体本构模型、土体排水和不排水条件下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袁沉降变形规律,并进行了不同影响因素的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地表沉降槽近似正态分布曲线,地表沉降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隧道埋深、内摩擦角、压缩模量、粘聚力和泊松比;提出了盾构隧道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计算模型,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来减少地表沉降,减小对周围环境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重叠隧道在富水地层中施工时,开挖应力释放引起地层变形和渗流引起工后变形对隧道结构及周边建筑造成的不利影响,以深圳地铁某区段重叠隧道矿山法施工为背景,采用现场监测的方法对重叠隧道富水地层施工中隧道结构及周边土体的变形规律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下洞施工沉降和工后沉降均较大,下洞变形稳定后施工上洞有利于上洞结构的稳定性,并验证了重叠隧道采用“先下后上”的施工顺序有利于保证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在地下水渗流作用下,重叠隧道中段出现了地表沉降大于拱顶沉降的现象,同时造成下线隧道工后沉降极大,渗流和开挖应力释放是地层变形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对同类地层条件下的重叠隧道施工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导洞为PBA工法进行大型地铁车站施工的主要临时结构,具有距离近、个数多的特点。为研究多个导洞施工的群洞效应,采用三维数值计算模型,讨论了地表沉降影响随导洞的施工顺序、工法、施工间隔和台阶长度等因素的变化规律。以地表沉降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进行4因素3水平的试验研究。极差分析结果表明,导洞的施工工法是影响地表沉降的最主要因素,而导洞的施工工序影响较小。导洞的施工间隔和台阶长度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并非单调函数,有最优值的存在。因此,可通过优化导洞间施工间隔和台阶长度来降低地表沉降。 相似文献
19.
杭州地区某盾构区间施工地表变形预测参数的分析与确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杭州地铁某盾构区间隧道施工为背景,分别对盾构隧道上浮和盾构隧道水平2种工况建立计算模型,并计算盾构掘进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在每种模拟工况计算中取不同的地层损失率对地表沉降进行计算。将不同工况、不同地层损失率的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利用Peck公式计算结果进一步确认,以确定不同工况下的地层损失率:盾构隧道上浮工况下地层损失率约为1.9%;盾构隧道水平工况下地层损失率约为1%。以期为杭州和其他地区盾构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预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