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Hyperworks软件对某纯电动客车车身结构进行有限元分析并采用拓扑优化方法对车身结构进行了轻量化研究。建立了大客车骨架结构的有限元模型并对其进行静力分析与模态分析。对大客车骨架结构进行拓扑优化设计并根据拓扑优化分析结果、车身骨架的设计要求和制造工艺要求,获得了拓扑优化后的车身骨架结构。对优化前后的大客车骨架结构性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满足工程要求的前提下,优化后的车身骨架减重率为6.76%,取得了一定的轻量化效果。  相似文献   

2.
以纯电动客车的车身轻量化为目的,对某公司研发的中型纯电动客车车身骨架三维模型进行简化和修改,建立有限元模型。采用ANSYS软件对车身骨架进行匀速和急转弯工况下的受力仿真分析,得到该车车身骨架的应力和位移云图。以有限元分析结果为依据,选择较轻的铝合金材料取代原低合金钢材料对车身骨架进行优化。仿真分析表明:优化后的车身骨架应力和变形较原来有所降低,车身骨架质量比未优化前减少397 kg,在满足车身强度和刚度要求的同时,达到了减少车身骨架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利用Ansys软件建立EQ6110PF客车车身骨架有限元模型,对该客车实际运行中的4种典型工况(水平弯曲工况、极限扭转工况、紧急制动工况、急转弯工况)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表明该车身骨架结构强度均满足设计要求.为了获得车身固有频率及相应的振型,对该客车车身进行了模态分析;利用正交试验方法对该车身骨架进行了轻量化设计.  相似文献   

4.
混合动力客车能适应节能环保的要求,但目前大多数混合动力客车是通过传统油车改造而来,其附加的动力系统和电池系统对车身结构强度和刚度的影响与传统油车不同,借助有限元方法通过分析该车型主要的承载部件车身骨架在危险工况下的静态性能分析,分析骨架结构在危险工况下的应力和变形,找出结构设计不合理的部位,为后续车型的改进设计及轻量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客车车身结构的有限元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对客车车身骨架的有限元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包括利用有限元法分析车身骨架的一般过程,建立模型时应该遵循的原则以及具体实施时可以进行的必要简化,同时对建立有限元模型时如何选用单元也进行了讨论。给出了客车在弯曲和弯扭两种典型工况下约束条件和载荷的处理以及强度分析方法,进而介绍了车身的模态分析方法,为客车车身骨架的有限元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客车的动态特性决定了客车的舒适性、行驶安全性,并且影响着零部件的使用寿命。针对某混合动力客车的动态特性,创建该混合动力客车的车身骨架有限元模型,进行模态分析,得到车体固有频率和振型;以发动机振动为激励,进行谐响应分析,监测并得到车身不同位置的振动响应数据;为后续优化车身结构、解决车身振动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以某客车为例,建立了该客车车身骨架的有限元模型.对整车模型进行了模态分析和谐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车身的第十三阶振型至第十六阶振型中,车身结构模型的中后段变形较大,尤其是发动机底架后段变形较大,当外界激励频率接近固有频率时,会发生共振;当外界激励频率在50,91 Hz时,车身骨架结构模型中后端和尾部振动的幅值较大,该激...  相似文献   

8.
建立了板梁单元相结合的客车有限元模型,通过静态电测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计算静态条件下对车身骨架影响较大的扭转状态下的应力、弯矩、扭矩分布,并通过观察车身骨架的变形获悉客车结构的静态特性.对客车骨架进行谐响应分析,以考察发动机怠速运转时,悬置点以及地板上不同位置的动力响应随频率的变化关系,得出对客车结构影响较大的频率...  相似文献   

9.
建立客车骨架有限元模型,运用Hyperstudy联合Optistruct的响应面优化方法,在满足客车骨架应力要求前提下,计算出各个杆件的最薄厚度。优化后结果表明:骨架在满足静载强度安全要求下,骨架质量减轻了16%,达到轻量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造型曲线驱动的客车车身骨架参数化设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提出了一种由造型曲线驱动的客车车身骨架参数化设计方法。采用造型曲线构造了Top-Down顶层骨架,并以此驱动生成车身骨架模型。通过造型曲线离散、离散点参数化、造型曲线拟合、造型曲线替换等过程,解决了非参造型曲线在顶层骨架模型中的外部导入和几何替换问题,实现替换导入不同车型的造型曲线与客车车身骨架的关联设计。  相似文献   

11.
基于HyperWorks的客车车身骨架强度分析与结构改进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HyperWorks软件为分析平台,对某6 m长半承载式客车车身骨架进行有限元建模及多种工况下的强度计算,应力分析结果表明各工况下出现应力集中的部位大体一致,主要分布在车身骨架顶盖横梁与侧围焊接处以及左右侧围后部连接乘客座椅断开梁处。对局部结构进行加强并改进梁连接方式,消除其应力集中。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轻型客车车身的翻滚安全性设计难题,结合柳州五菱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自主开发的GL6460L轻型客车的车身设计,将FMVSS216法规要求移植到客车立柱的设计中,建立了轻型客车立柱的碰撞分析有限元模型,研究了不同截面形状、壁厚对立柱碰撞特性的影响规律,确定了适合GL6460L轻型客车的立柱参数,然后,按照ECE R66/00法规对车身段(门型框架)的摆锤试验要求,建立了GL6460L轻型客车门型框架的摆锤试验仿真模型,考察了门型框架的抗撞特性,最后,根据ECE R66/01法规对客车整车翻滚安全性的要求,考察了GL6460L轻型客车的整车翻滚安全性.结果表明,用本方法确定的立柱参数,既能够满足ECE R66/00法规对客车车身段的摆锤试验要求,又能满足ECE R66/01法规对客车整车的翻滚要求,从而为轻型客车车身的翻滚安全性设计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公路客车在设计计算,电测试验以及对客车产品的各项指标评估均以设计的额定载荷为唯一的计算与试验的载荷工况,但客车因线路,时间的不同,载客量会有较大的波动,通过客车在不同载客量下应力响应变化的特征和客车各部件在何种载荷状况下最危险的电测试验,得出了客车前桥,后桥及车身骨架的最不利载荷。  相似文献   

14.
基于Catia平台,运用了参数化设计原理,比较了2种客车车身骨架参数化设计方法。第1种方法是利用结构设计模块进行客车车身骨架参数化设计,该方法的关键点在于开发并补全了符合国内客车行业标准的型材库;第2种方法则是在创成式曲面设计模块下,利用用户自定义特征的方法,建立参数化模型。对比2种参数化设计方法在应用中的优缺点,前者高效且易于结构件的快速建立与修改,后者模型容易修改且布尔操作方便,给设计者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提高列车在碰撞事故中的耐撞性能并保证乘客的安全.以铝合金车体为研究对象,应用碰撞仿真软件PAM-CRASH对客车铝合金车体进行大变形碰撞仿真,并在此基础上利用多学科优化软件iSIGHT对车体前端吸能结构的进行优化,得出在碰撞过程中车体结构的变形模式以及车内乘客身体的受力和加速度情况,并对车体前端吸能结构进行最优化设计,满足轻量化要求,从而实现车辆的被动安全保护和耐撞性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6.
低地板电动大客车车身结构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纯电动大客车车身为例,建立了车身骨架的有限元模型。为了准确模拟该模型的边界条件,增加了空气弹簧悬架的简化模型。通过有限元分析,发现车身结构中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在满足强度、刚度要求的前提下,对车身结构作了一定的改进。  相似文献   

17.
某车型在进行偏置碰撞试验时,产生左纵梁变形区域偏小,变形吸能模式十分不理想;同时导致能量后传,前围变形过大,无法满足碰撞吸能要求。通过系统分析左纵梁可变形区域、刚度特性、抗弯特性,针对存在的问题,优化了此款车型左纵梁上附件的布置形式及可变形区域,并在原结构基础上调整纵梁结构变形特性。最后,通过实车验证试验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的整车结构碰撞安全性能能够满足碰撞安全要求,能够为星级目标达标提供理想的结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建立某6127型营运客车无蒙皮和玻璃、有蒙皮无玻璃及有蒙皮和玻璃3种情况的追尾碰撞有限元分析模型,进行客车追尾碰撞的仿真研究,分析各因素对仿真结果的影响.通过后围骨架的吸能量、客车质心和座椅头枕处的加速度以及后排座椅的位移量变化3项指标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追尾碰撞中蒙皮具有一定的缓冲吸能作用,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大;玻...  相似文献   

19.
拓扑优化技术的应用在汽车零部件结构优化和轻量化设计、车身结构设计中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HyperWorks的拓扑优化技术探讨了车门外把手轻量化的可行性。根据外拉式车门外把手的受力与约束情况,对某轻型载货车门外把手原始结构进行了静力分析,并建立了外把手的拓扑优化概念模型;在外把手拓扑优化结果的基础上,对车门外把手进行了二次设计;将二次设计后的车门外把手新结构与原始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新结构在维持原有强度、刚度基本不变的情况下,质量较原始结构减轻了28.79%。  相似文献   

20.
针对某款电动汽车差速器壳体结构的轻量化设计方法展开研究,基于Hypermesh有限元平台建立差速器壳体有限元模型,对其进行静力学分析以及模态分析,证明差速器壳体有足够的优化空间。以优化区域密度为设计变量,最大应力不超过材料屈服强度、一阶固有频率不小于主要激励引起的共振频率为约束,优化区域质量最小为目标,对差速器壳体结构进行拓扑优化。优化后的差速器壳体较优化前质量降低约13.6%,满足强度要求且固有频率较高,实现了差速器壳体的轻量化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